基于警用无人机的道路交通管理模式创新

2019-02-20 07:23课题组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警用立体化辖区

课题组

(铁道警察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3;上海市公安局,上海 200042)

近年来,随着市民私家车拥有量激增,交通事故也大量增加,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和大量人员伤亡,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情况增多,交通事故处置速度有待提升,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1]。另外,市民集中在国庆假日出行,形成大客流,特别是热门景区道路拥堵、道路交通路口违停行为成为影响市民出行的重要因素。本文聚焦道路交通管理等警务工作难点,以上海市公安局A派出所为例,坚持理论和实战紧密结合,探索警务工作新模式、新机制和新方法。无人机超视距飞行和人工智能绘图在道路交通管理中的实战创新运用,能有效拓展感知覆盖范围,织密社会面防控网,使辖区综合治理能力得到提升。“无人机+警员”警务巡逻新模式,有利于实现“早”疏导,归还路权于民,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有利于“快”处置,实现科技强警,为一线民警减负降压;有利于“准”研判,实现“AI+”新警务。

一、无人机应用基本概况

A派出所自2018年12月以来,启用警用无人机处置交通事故,目前已累计测试180天,飞行273架次,飞行里程725公里,飞行时长3525分钟,处理交通事故160余起,先期处置突发事件2起。

A派出所使用的无人机机型为六旋翼,机重15公斤。空载最长续航时间为75分钟,搭载最长续航时间为45分钟。无人机现场拍摄的实时画面可在A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内大屏幕显示。经过实地测验,无人机信号在A派出所辖区范围全境可控。恶劣环境适应方面,无人机可抗风6级,小雨天气可正常作业。设备作业搭载装置包括4K高清变焦40倍相机、高空扩音设备、智能抛投装置(最多5公斤救援物资抛投)。

运用警用无人机处理交通事故与一线民警直接处理交通事故的数据量化对比情况看,运用无人机处理交通事故节约了近一半时间,处置效率大幅提升,由事故引发的衍生拥堵状况也得到明显改善。

二、立足“两个维度”,探索建立“空地”立体化警务新模式

A派出所综合分析本辖区道路交通现状,聚焦景区、商业广场等大客流,轨道交通站点违停车辆多等管理难点,探索警用无人机与实兵警力相结合的“空地”立体化警务新模式,有效拓展了感知覆盖范围,织密社会面防控网,辖区综合治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立足空间维度,以纵向补横向

A派出所将警务模式的空间思维由横及纵拓展,应用警用无人机参与日常空中巡航,提高对辖区各类突发情况、“110”警情、群体性事件、大型活动安保等警务活动的初期处置和现场掌控能力,打造立体化警务新模式。

1. 技术保障到位

A派出所在试点应用初期,积极寻求专业支撑,与上海市公安局警务航空队、合作公司就新一代警用无人机应用试点工作进行多次协商,优化工作方案,统筹解决警用无人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通讯信号差、图像传输不稳定以及远程操控、续航和载重能力等问题。

2. 设备升级到位

A派出所依托电信公司完成辖区100余个电信LTE-FDD1.8G基站的优化调整,新建及改造6个基站,确保警用无人机300米以下空域巡控任务中飞行、传输信号的全覆盖。同时,采购新型警用无人机KBT-MX6,利用该型号续航时间长、操控距离远、飞行稳定性好、承载能力强等特点,并搭载清晰度达4K的变焦镜头,最大拍摄范围8平方公里,实现现场影像向派出所内综合指挥室实时传输。

3. 人员配备到位

A派出所选拔了十余名民警参加正规化的无人机操作培训,均通过了技术等级考核,保证每个值班组有三人可以操作警用无人机,实现了各值班组警用无人机持证上岗操控的无缝衔接,合理调配派出所人力资源,既保证无人机驾驶员能够轮班休整,又能确保有序、安全、高效地完成日常警务飞行任务。

(二)立足应用维度,以智能增效能

在完成警用无人机及配套设备更新改造、操作人员专业培训等相关工作后,A派出所对警用无人机开展了近2个月的调试,确认基本达到执勤要求。自2018年9月份试运行以来,辖区警用无人机多方位、多角度参与各类警务活动,大大提升了警务实战效能。

1.“空中感知”开启客流监测新方向

国庆安保期间,在重点景区周边重要路段航拍监测前往景区的客流、车流量,通过空中巡航图像视频数据资料的实时回传,综合指挥室实时预警研判,调整主要出入口信号灯控和路线指示设置,调配警力支援,及时解决道路拥堵问题,并适时发布景区周边交通信息,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实现了指挥调度扁平,做到了处置高效。

2.“空中喊话”开启秩序管理新模式

通过无人机平台搭载无线空中扩音装置,在大型活动安保、交通管理、突发事件处置等勤务活动中,进行必要的“空中喊话”。如针对公交站、重要路口等地周边候客车辆违停现象、假期景区大客流、地铁站线突发故障等情况,通过空中喊话的方式,作出必要的警示提醒,确保车辆、人流能按指定要求进行安全、有序的疏散。

3.“空中取证”开启交通执法新应用

运用警用无人机执行空中巡逻任务,对市民深恶痛绝的车辆随意穿插、压线变道、逆向行驶、违章停车等违法行为,通过拍摄视频录像和图片的方式固定证据,录入违法系统,为执法提供强有利支撑。同时,会同分局交警支队在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方面进行试点,通过无人机对道路交通事故现场高空定点拍摄,获得直观全面的数据资料,将取证照片导入相关应用软件系统,5分钟左右制作完毕一张交通事故现场勘查图,极大提升了事故现场勘查处置的效能。

三、建立“三个体系”,探索立体化道路交通管理新机制

(一)探索“空地”立体化感知体系

充分运用警用无人机机动性、灵活性强的特点,助力警务工作“准”研判,实现管控前置。设置无人机飞行路线布点测试,在轨道交通出入口、高速公路上下匝道口沿线、大型医院及妇幼保健院周边道路进行定点定时巡察感知,与固定视频监控泛感知点位互补,扩大感知范围,丰富感知触角,增强感知能力,探索“空地”感知新模式。

特别是在元旦、春节期间,派出所在景区周边重要路段航拍监测前往景区的客流、车流量,通过空中巡航图像的实时回传,综合指挥室及时预警研判,适情调整主要出入口信号灯控和路线指示设置,调配警力支援,及时化解道路拥堵,并适时发布景区周边交通信息,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通过依托无人机辅助警务工作,建立“空地”立体感知体系,实现了指挥调度的前置化和研判工作的精准化,促进警务工作由应急处置向风险管控的升级转型。

(二)探索“空地”立体化防控体系

运用无人机无线通信遥控、空中悬停、图像回传、GPS导航定位、超视距飞行等先进技术,助力警务工作早疏导,提升警务效能。以无人机超视距飞行进行图像采集,开展巡逻防控、视频跟踪、高空定位、人脸识别等方面工作,与传统的地面警力巡逻防控形成强大合力,同时增强地面警力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全力扫除街面巡逻防控工作中的盲区和死角,构建“空地”立体化治安防控模式,为应急处突、大型活动安保、交通管理等警务活动提供了强有力支撑,确保辖区治安防控无死角、无遗漏。

针对轨道交通站点和重要交通路口周边候客车辆违停现象、假期景区大客流、地铁站线突发故障等情况,综合指挥室民警通过无人机外挂扩音设备,以空中喊话方式,对违停车辆作出警示提醒,实现定点管控、远程疏导。利用无人机垂高俯视大视野、实时移动易调整的特点,建立“空地”立体化防控体系,切实维护辖区平安稳定。

(三)探索“空地”立体化处置体系

基于A派出所警用无人机的飞行经验和应用成效,刑侦部门、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把警用无人机纳入“空地”立体化处置体系中,助力警务工作“快”处置,辅助一线全科民警执法。把空中地形勘探、移动视频取证、立体现场勘查与地面守候伏击、化装侦查等地面工作相结合,拓宽侦查工作的空间维度,从原来单一维度的地面侦查延伸为地面与空中相结合。在警务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借助无人机超视距飞行服务警务工作,积极作为,主动打击日益隐蔽多变的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高刑侦部门全方位侦查水平,使侦查能力上升一个新高度。

在处置道路交通事故中,可利用无人机协助民警在现场高空定点拍摄获得直观全面的数据资料,同步将取证照片导入配套研发应用软件系统,5分钟内即制作完成交通事故现场图,将现场图传输到民警手持的警用移动终端,让民警在到达现场前便能对现场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极大提升了事故现场勘查处置的效能。高空定点拍摄获得直观全面的资料,软件系统智能绘图,减少民警重复劳动和低效勤务。同时,通过无人机移动视频巡逻,及时排查预警,适时发布交通信息,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提高事故处置效率,缩短路面占用时间,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四、打造“五个战法”,探索无人机警务应用实战新技法

(一)空中喊话,远程处置违停问题

A派出所辖区内党政机关、商圈、学校众多,道路通行及停车资源相对紧张,区域内临时违停情况突出,存在“民警不在、违停不撤,民警到场、违停即散”的“猫鼠游戏”管理困境。以辖区内轻轨N号线C站为例,出口附近的通跃路上经常会有违停候客车辆,派出所启用无人机到场后,飞行高度保持在100M,综合指挥室民警借助实时回传画面,可查看违停车辆车牌,通过远程喊话对违停侯客车辆进行驱赶。如违停车辆拒不驶离,综合指挥室再通知附近巡逻民警到场对其进行处罚。

(二)区域监测,及时预警大客流

辖区内的T小镇是集居住、观光、餐饮、住宿、会务于一体的复合型居住区,每逢节假日、周末便会出现大客流、大车流情况。派出所出动无人机对周边交通以及小镇内的人车流量进行监测研判,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协调小镇物业、巡逻警力等及早开展处置。元旦期间,综合指挥室发现小镇南门进口处车辆积压过多,对道路通行产生影响,遂通过无人机扩音器喊话,以及人工干预相结合方式,在较短时间内将积压车辆疏导至西门进入小镇。

(三)悬停抓拍,辅助治安设卡盘查

在以往的夜间设卡盘查工作中,由于缺少空中视角的支持,一旦瞬时发生冲卡等情形,事后寻找肇事车辆过程较为繁琐。警务流程再造后,派出所在查处酒驾工作中,冲卡逃逸情形亦时有发生。A派出所启用无人机配合民警设卡查处酒驾,无人机在卡点前方50米处,保持飞行高度50米,可对被拦停车辆车牌车型情况进行拍摄固定证据,如发生冲卡等情形,无人机能及时跟踪逃逸车辆行踪,并固定冲卡逃逸视频证据。

(四)机动首发,参与先期突发处置

某些重要区域内,各类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较多。启用警用无人机先期到场后进行空中监测,将现场规模、人群特征等实时影像信息回传综合指挥室,为下一步处置工作提供研判依据。某日,派出所接报称在辖区内有人员在道路聚集,综合指挥室即指令无人机出动,在观察现场情况后调集N名民警到场,采取“领头”“断尾”方式迅速引导至目标区域予以接待处理。

(五)智能出图,提升事故处置效率

警务流程再造后,派出所民警承担了一般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置工作,其中绘制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以及事故发生后如何快速疏导恢复交通秩序,成为困扰基层一线的一大难题。A派出所紧紧抓住这一执法难点问题,大胆启用无人机参与交通事故处置,并自主研发配套软件,成功实现了航拍影像图转化为事故现场图,为后续责任认定、快速恢复交通提供了有力保障。[2]

猜你喜欢
警用立体化辖区
用好“四种方法”提高警用犬对“吐”指令的服从性
“曲曲通”立体化声乐教材建设实践探索
建构班级立体化阅读体系的实践研究
一把“条举”的“立体化治理”突围
2018年某市铁路辖区动车配餐食品卫生安全现状
警用执法车辆计量检定测试系统设计
立体化监控在广东省路网监控中的应用
01 警用无人机应用热点纷呈
警用电动车
当好辖区老年人的健康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