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德君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北京 10001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处于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档案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不仅要保证档案资料的安全性、可用性,更要落实安全制度建设,保证文档的高效利用。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应用信息技术生成、管理、开发、利用档案的过程。档案信息化建设,从设备设施和应用系统来看,主要包括实现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基础设施、档案数字化设备,以及实现档案信息的收集、管理、利用、安全等方面应用系统。从资源建设和能力建设来看,主要包括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电子文件的采集和接收,以及既懂档案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建设。
档案安全管理工作,是围绕立档单位、档案室,对档案资料展开针对性的安全保护,防止各种不确定因素对档案资料安全性的破坏,使其处于被监管状态。在安全管理中,需要做好安全风险防范前瞻性工作,严格落实关键环节、关键节点管理,保证资料的完整性、保密性、安全性,最大程度地提高其使用寿命。工作内容涉及档案实体、信息、库房安全管理,以及电子资料管理、安全管理等。信息化时代,影响档案安全的不确定因素逐渐增加,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因此完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尤为关键。
当前对电子文档的保管,仍存在诸多问题,在真实性、可靠性方面并不能实时保证。电子文档的信息载体,主要是化学磁性材料,如计算机盘片等,可被不留痕迹地更改、复制等。当前对于复制前后的资料并不能明确区分,直接降低了法律效力。对此电子档案等资料是否能够被用作法律凭证,以及凭证的作用,都不及纸质档案,这也就降低了电子档案资料的价值。另外电子档案在传输等操作中,其中信息容易被篡改,其真实性、可用性等并不能被保证。另外受到磁干扰等管理不当,会出现消磁情况,此时磁盘信息是不能恢复的。网络环境相对开放,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并不能完全堵塞漏洞,系统、数据易被侵扰,直接降低资料信息的真实性、保密性,主要原因在于操作系统、PC机结构安全性低。我国信息应用技术发展迅速,但是信息安全技术并未与其持平,导致档案安全隐患较多。
首先档案信息系统,容易被不法分子通过木马程序等恶意破坏。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档案网站的操作,鉴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黑客、病毒等,会通过木马程序恶意篡改、复制、销毁档案信息;或是通过漏洞,获取网站登录权限后,采取主动攻击方式,删除、监听、窃取档案信息,影响个人、企业或是国家经济利益。
其次我国对此类罪犯的惩治力度较弱,标准规范等并未设立或是统一,各个部门制定的标准也多有不同,软硬件设施存在差异,安全信息不能共享,对此采取的安全策略也存在差异。部分网站虽然设置了防火墙、病毒防御软件,通过管理权限等降低了网络安全隐患,但是对后期更新普遍不够重视。
另外,我国软硬件等信息化技术,多源于国外先进国家,是否适合本土的档案信息系统,以及安全程度等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与此同时,黑客等不法分子的侵入技术也随之提升,档案系统的漏洞,也成为了其首要攻击目标。
首先是知识结构老套,档案管理人员角色定位不明确,认为只要做好保管工作即可,档案信息载体的转换,需要管理人员明确掌握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如化学磁性材料的物理性能、网络安全策略等。若缺乏安全知识,就会导致网站遭遇恶意破坏,档案资料不可读等问题。
其次是内部制度滞后,唯有责权分明、制度完善的管理,才能确保管理工作高效运行。但实际上档案管理部门在实现责权明晰、制度完备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当网络受到威胁时,缺乏安全管理预警体系,事前预防落实效果差,事后网络审查等处理措施也不能有效落实到位。因此,强化应急预案,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处理尤为关键。
此外,部分档案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难以恪尽职守,直接增加了档案安全隐患。相关工作人员素质、能力参差不齐,在档案的录入等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常犯低级错误,甚至故意改动、泄露等,直接降低了档案信息的安全程度。
构建立体化的防御系统。需积极消除黑客等不安全因素,避免网络瘫痪。对电子档案,实现计算机档案整理的同时,需做到专人负责、管理,保证档案整理工作有序进行、规范利用。在技术方面,积极下载防火墙等病毒防范软件,设立身份验证、密码访问等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措施。安装隔离卡软件,通过资料备份,以及系统恢复等提升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程度,全方位保证档案安全。加强对设备运行介质、载体的保护,尤其是涉及数据访问性、完整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设备。在数据存储、备份时,可通过安令策略,保证系统数据安全。在设立数据库时,需做好备份处理,将备份后的资料,用其他硬盘保存,利用文件传输形式,将其保存在另一主机上,切实保证资料完整。强化落实电子归档制度,以及文档管理系统,积极围绕保管制度,统一落实管理措施和安全防范技术,确保档案信息完整、安全。按照国家规定的信息安全分级、等级标准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和安全防护体系,保障设备和软件安全可用、信息不会被轻易篡改或窃取。
开展相关技术研究。档案部门要与信息化管理部门积极合作,下大力气研究重点领域电子文档安全保护技术,如电子文件保密技术、保真技术、长期可读技术等,为档案信息的安全可靠、高效使用提供技术支撑。
档案管理制度,是档案安全管理运行的保障,如保管、保密机制等,对违反保密规定,或是失泄密者的惩治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要根据本单位档案工作实际,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或完善相关档案安全管理规章,如档案安全管理工作规定、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安全应急处置预案、档案库房管理制度及档案保密制度等,以确保档案工作的安全。
重点强化涉密档案的管理。各单位对所保存的涉密档案和控制使用的档案,在管理和利用时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制定审批手续并严格执行,不得擅自开放或扩大利用范围。对涉密档案的密级变更和解密,已解密的和未定密级的但仍需控制使用的档案,也必须按照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办理。涉及保密档案的电子设备、通信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均应符合保密要求。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必须与互联网实行物理隔离,与互联网相连的计算机或其它电子信息设备不得存储、处理和传递涉密档案信息。
加强岗位责任构建与落实。积极围绕《档案法》等政策举措,切实做好档案安全管理工作,提升相关人员档案安全管理意识。以往对于纸质档案安全管理,主要防范对象为洪水、地震等不可控因素,但是在信息化时代,需增加对网络非法访问、黑客及计算机病毒的防范,确保万无一失。
加强全过程监督管理。档案资料的保管均由指定人员统一管理,不能在上级领导未批准的情况下挪用档案文件资料。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相关收文、发文、归档、统计、保管、销毁,以及网络安全操作技能等相关内容的培训,丰富工作人员知识结构,使其树立档案安全管理意识。规范档案工作人员操作的同时,切实保证档案安全。
强化制度刚性执行。作为档案工作人员,需明确掌握档案库房管理、档案统计、保管保密、鉴定销毁、查阅制度等,严格围绕各项制度落实管理工作。要主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根据规定要求落实档案收集、整理、保管等工作。要认真明确档案管理员职责,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强化纸质、电子档案资料的安全管理和信息保密工作。实时检查各项配置设置是否完好,如防盗门窗等,定期掌握案卷实际情况,如质量、数量等,全面贯彻档案管理安全责任制的同时,强化反馈机制,继而促使安全责任制的优化,保证档案安全工作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