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康妮
摘 要:历史是对过去人和事的学习、分析,时间跨越长,地域跨越广,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障碍。而将情境引进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将历史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为学生扫清学习障碍,降低学习难度。为此,历史教师应重视情境教学,通过创设趣味情境、问题情境、表演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就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情境教学浅谈一点心得体会,以期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学习兴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是一项创新活动,既符合新课改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又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够达到知、情、意、行合一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推动課堂教学的进程,落实三维目标,充分发挥历史的育人功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或学习热情高涨,该门学科的成绩就高,反之则成绩不理想。由此可见,兴趣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成为教师不可忽视的非智力因素。而新课改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兴趣的诱导,何来的主动性?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想尽一切方法挖掘教材中的兴趣素材,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历史概念。
以部编版九年级历史“美国内战”一课为例,这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由于是对外国历史的学习,学生很难体会当时的情境,因而用现代的思想和观念很难理解,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为此,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学生喜欢看电影的喜好,为他们播放电影《林肯》的精彩片段,用动画、声音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系统,强化注意力,激发浓厚的兴趣。这样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智能化、多元化的情境,在丰富的情境中一个活生生的林肯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加速了学生与文本的融合,让僵化的语言变为生动形象的动画,并以多种途径输入学生的脑海里,使学生能够对林肯做出正确评价,了解他的人格魅力。这样的情境教学肯定比教师单纯的理论说教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推动课堂的教学进程。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问题可以激活思维、启迪智慧,被称为“思维的体操”。并且问题也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放开手脚,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由于初中生好奇心强,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创新性的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思考,激活课堂,点爆思维,使之深入理解知识。
例如,教学九年级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时,教师在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假如在二战中日本不投降会怎样?”这一问题另辟蹊径,没有直接问“二战爆发的原因、战场、影响”,如果这样问学生会直接照搬课本原话,不能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但换一种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同样的知识,还能对知识灵活运用。能够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阐述,有效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使他们陷入对问题的思考中,切实发挥问题抛砖引玉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设计的问题要新颖、科学、灵活,避免问题的机械性,为学生的思考提供广阔的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锻炼思维能力,使得历史教学因问题而精彩,因问题而灵动。
三、创设表演情境,提高效率
表演可以使历史场景“再现”,我们知道时光一去不复返,想要让昨天的故事重演是不可能的,然而表演可以呈现当时的情境,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亲近感,激发其学习动力。为此,在初中历史学习中,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角色互换中获得丰富的、深刻的学习体验,加深理解。
例如,在教学“俄国的改革”一课时,由于知识经验的缺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是很透彻。于是,教师创设了表演情境,教师扮作改革者彼得一世,学生分别板演工厂主、农奴等角色,现场模拟与改革有关的历史场景(如彼得一世解放农奴、工厂主购买农奴的场景等)。这样通过形象逼真的演绎,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对改革的复杂性有了亲身体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在表演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反应能力,让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由此可见,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换一种教学方式就能得到截然不同的效果。看来历史教师要不断学习新课改理念,提高教学艺术。
总之,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新颖、生动、开放的课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时,教师要不断探索,创设出更多的有效情境,不断完善初中历史情境教学,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德厚.关于初中历史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2).
[2]唐瑾.论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设与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