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宗一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7)
山西有史载以来三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清官廉吏辈出,以狄仁杰、司马光、于成龙、陈廷敬为代表的三晋先贤,其清正廉洁的家风泽被后世,绵延至今。近代以降,中国社会在动荡和剧变中由传统向现代转型,20世纪上半叶,社会转型期的政治失序凸显,政局腐败,官场黑暗,清官难觅。而山西晋城籍的国民政府官员苗培成堪称民国官场的一股清流,他在长期从政生涯中树立的廉政家风,对于推进当前我国廉政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苗培成,字告宝,1894年出生于山西省晋城县城西苗匠村(今属晋城市城区),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工科采矿冶金学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22年加入国民党。从北大毕业回山西后,苗培成集资创办了太原平民中学,作为国民党在山西的活动基地,并出任该校首任校长。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苗培成历任国民党山西省党务指导委员,天津市党务整理委员,中央训练部副部长,安徽省党务特派员,湖北省党部主任委员,山西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区军风纪第二巡察团委员,战地党政委员会第六战区、第九战区分会委员,监察院监察委员、专门委员,安徽江西监察区监察使,湖南湖北监察区监察使等职。苗培成还曾当选为国民党第三、四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第五、六届中央执行委员。
1949年4月,苗培成随国民党政府去台湾,在台期间曾任台湾当局“国策顾问”,台北县私立复兴美术工艺职业学校校长,纪念孙中山百年诞辰筹备委员会委员,国民党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评议委员等职。1983年10月,苗培成在台湾病逝,享年89岁。
苗培成从1927年开始主持国民党山西省的党务工作,到1949年随国民党政府去台湾,从政生涯几乎与国民党统治大陆时期相始终。在这二十多年中,苗培成以身作则,树立了足供苗氏家族后来从政者效法的廉政家风。
苗培成的父亲苗得浚为清末廪生,民国初年出任晋城县劝学所所长,为创设全县乡村学堂,奉派下乡进村入户调查,路费、食宿等一切开支均是自备,从不使用公费,后来苗得浚当选为山西省议会议员,在省议会以公道、正派著称。[1]受到父亲的影响和教诲,苗培成在长期的从政生涯中始终坚持清廉自持,这在国民党政权高级官员中极为罕见,实属难能可贵。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大陆时期,对于各级党政官员特别是高级官员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贪污腐败现象屡见不鲜、渐成风气。苗培成从政期间曾长期集党、政、监察大权于一身,但他一贯严于律己、奉公守法,坚持清廉自守,坚决不与贪渎腐败的同僚同流合污。清廉对于现代政府公职人员来说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但在当时政治环境急剧恶化的情况下,苗培成浸淫官场二十余年却能够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是需要足够的政治勇气、政治定力和政治智慧的。也正因为如此,清廉成为了晋城苗氏家族廉政家风的首要准则和核心理念。
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五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作为国家最高监察机关的监察院成立后,在地方上推行分区监察制度——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监察区,设立监察使署,派遣监察使分赴各地,代表中央政府行使监察权。1935年4月,苗培成出任皖赣监察使,当时正值长江中下游发生水灾,苗培成上任后立即出巡视察安徽省境内长江沿岸的水利堤防,并沿途慰问灾民。此后一年多内,苗培成又先后出巡视察9次,行程遍及辖区安徽、江西两省各县市,检查各地政务,了解民情。在视察期间,苗培成还接受广大民众对公务人员违法失职行为的检举控告。到1936年底,苗培成共提出弹劾案27件,被弹劾的公务人员有40人,其中县长12人、县公安局长5人、地方法院检察官4人。[2]由于国民党政权的最高领导人蒋介石一直迷恋军权、崇尚军治,在其政权体系内部,以军事实力为后盾的行政权力不断膨胀,当权者不愿也不会将能够有效监督和制约行政机关的实权赋予监察机关。苗培成担任监察使期间,面对的是强势的地方政权和盘根错节的士绅势力,但他并未畏葸不前,做自命清高、崇尚空谈的“太平官”,而是勇于任事、积极履职,正如他在就任监察使时所说:“因为按监察院的组织,监委多集中首都,注意全国政治得失,对于地方吏治及人民疾苦,或不易周知,尤其在……水旱灾区,政治上一切建设与救济事业,急待切切实实的去做,所以各区监察使的设置更刻不容缓。”[3]无论时局变幻还是职务变迁,苗培成二十多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勤政为民,为苗氏家族后来的从政者树立了典范。
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监察法规规定,监察使辖区内的一切公立机关和公务人员,都在其监察范围之内,但从监察院历年公布的案件查处情况看,被查处的大多为县级和区、乡的基层公务人员,位高权重的“大老虎”则很少被查处。究其原因,是因为监察院对于监察使的任免制度存在漏洞,未能严格执行任期规定,导致各区监察使“事实上每多连任”,在同一监察区任职时间过长,“势不能与该区内各高级官吏全避酬酢,相处既熟,每易轻法而重情,一旦发生与各高级官吏直接间接有关之案件,即难行使其职权,而所可纠举者,都为一般低级官吏”[4]。苗培成担任监察使长达十余年,但他在任内一向恪尽职守,秉公办案,对于涉及高级官员的贪腐案件,也坚持勿枉勿纵,查清事实,依法办理。1946年11月,苗培成提案弹劾国防部参谋次长郭忏违法越权,贪污渎职,该案经监察院审查成立后,移送国防部军事长官惩戒委员会办理。[5]后来由于蒋介石的蓄意袒护,郭忏未受到任何处分,但此案引起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苗培成作为远离国民党权力核心的文职官员,敢于查处军方的“大老虎”,充分体现了其为政刚直不阿、不趋炎附势的作风,深刻地影响了苗氏家族后人。
监察制度作为整个国家政治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属于政治制度并受其制约。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而逐渐发展的,监察官员充当皇帝的耳目,不是为了伸张民权,而是为了维护皇权。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御史虽然有权上书言事,“但是如果直言君主自身的阙失,总是无效的多,有效的少”,历代王朝的监察机构“实际上都变成察官之官”。[6]在君主专制时代,“国家和政府将统治集团的私利凌驾于所有社会经济主体的利益之上,其行为的核心目的更多的是在于维持其统治”,这种“前治理国家”不是以社会为发展取向,而是以统治者的利益为发展取向。[7]孙中山基于近代西方的分权制衡理论,提出监察权独立的主张,南京国民政府依照孙中山五权宪法的理论设立了监察院。苗培成早年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在蔡元培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熏陶下,苗培成不仅接受了近代化的高等教育,也培育了崇尚法治的近代化理念。后来苗培成出任监察使,深知作为执法官员的责任重大,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坚持法治原则,对于贪污腐败、滥用职权的公务人员毫不姑息,依法给予应有的惩处,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民众的权益。纵观我国历朝历代的直臣廉吏,终究未能超越人治的窠臼,而苗培成则为苗氏家族的后人树立了一面崇尚法治的精神旗帜。
虽然苗培成个人的廉洁与勤政未能有效遏制当时普遍存在的贪污腐化现象,更无法挽救国民党政权因腐败而垮台的命运,但晋城苗氏家族的廉政家风仍不失为近代山西重要的廉政文化资源,对于推进当前我国的廉政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被查处的违纪违法的领导干部中,不少都带有“家庭腐败”的特征。可以说,对于领导干部家庭而言,家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兴衰荣辱,还会对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产生重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推动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应当本着以史为鉴的原则,学习历代清官廉吏坚持以身作则、注重家风族风培育的事迹,为领导干部涵养优良家风提供借鉴和启示。苗培成家族廉政家风是一面历史的镜子,苗培成作为国民党政权的高级官员,在严重恶化的政治环境下,能够坚持清廉自守、勤政为民,他刚直不阿的为政之风和崇尚法治的先进理念,值得当代领导干部学习和借鉴。
在山西古代历史上,清官廉吏层出不穷,近年来,学术界对山西古代清官文化的挖掘和研究方兴未艾,为当前推动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通过对历代清官廉吏事迹的研究与传播,山西自古以来的廉政基因得以传承。中国古代的清官文化是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在当前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借鉴和弘扬古代清官文化中的合理因素和积极内容,也要注意鉴别清官文化中的消极因子和历史局限。对清官文化的过度推崇就会形成“清官情结”。“清官情结”是在我国古代特定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心态,代表了广大民众对廉洁政治和公平正义的期盼,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把廉政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个别清官廉吏身上,对清官往往过度地崇拜和美化,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人治思维,不能适应现代国家治理的要求。苗培成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期,也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起步阶段。苗培成接受过近代化的高等教育,其为政之风与清廉自守、勤政爱民、刚正不阿的古代清官廉吏一脉相承,同时又具有崇尚法治的鲜明特征。因此,通过对苗培成家族廉政家风的挖掘与研究,特别是对其中符合时代精神和要求的内容进行弘扬和宣传,可以弥补山西近代廉政文化研究的不足,丰富山西廉政文化的整体内涵,也可以防止因对清官文化的过度推崇而陷入“清官情结”的迷思。
苗培成去台湾后,逐渐淡出政坛,晚年一直期盼祖国和平统一。苗培成的次子苗永庆,出生于1941年,曾任台湾当局“海军总司令”,海军二级上将军衔。苗永庆传承了苗培成家族的廉政家风,在台军方任职期间清廉、勤谨,为人谦和、儒雅,得到上级和下属的一致称赞。苗永庆还受到苗培成爱国情怀的影响和熏陶,早在1966年,时任海军舰长的苗永庆就率军舰巡航至南沙群岛的北子岛(该岛后来被菲律宾非法侵占),并登岛宣示我国主权。此后数十年来台湾政坛风云变幻,苗永庆的官阶也不断升迁,但他的爱国情怀始终不变,一直坚持两岸统一立场,坚决反对“台独”。从台军方退役后,苗永庆加入了由台军方退役将领组成的反独促统团体“新同盟会”,并担任台北市山西同乡会常务理事,多次到大陆交流参访。2010年12月,苗永庆到广州参观黄埔军校旧址时表示,两岸中国人一定要团结一致,和平互助,实现和平统一,站在世界的舞台。[8]在当前两岸关系的新形势下,通过对苗培成家族廉政家风的研究和宣传,可以为海峡两岸交流打开一扇窗口,建议有关方面在山西晋城修复苗培成故居,作为宣传展示苗氏家族廉政家风的载体和平台,邀请在台湾的苗氏家族后人和山西籍旅台人士前来参访和参加有关活动,促进晋台交流与合作。
家风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省历史上的家风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在家风文化的传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深入研究和挖掘山西从古代到近世的家风文化,传承和弘扬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当前我国建设优良家风、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意义。谨以此文抛砖引玉,并与有志于研究和弘扬优良家风文化的学界同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