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丽婷
【内容摘要】近年来,新课改的实行越来越深入,许多学校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进行了相应的学科课堂改进,教师也对学科知识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完善。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史料教学,通过大量的史料的解读让学生对一些历史知识更加清晰。但史料的选取、合理的选用,科学的安排在课堂对整个教学影响较大。
【关键词】高中历史 新课改 史料教学
高中历史的教学相比于初中历史来说,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一定层次的史学知识,还能够通过大量的史料分析得出一些有意义且受用的认知来以史为鉴,让自己的视野更宽、看问题更加理性辩证。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改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对教材吃透并借助视频、音乐、图片、日记、遗址等史料适时呈现,再通过不同题型或活动等多方面的训练,由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考、分析能力且锻炼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促进课本知识与历史史料的联系
历史史料的融入是高中历史的课堂推进的重要因素之一。历史史料是对历史的一种客观反应,学习历史史料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了解并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从而增强他们浓厚的历史兴趣,刺激他们不断探究的欲望。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高中历史课本内容的需要结合新课改的目标要求,将历史史料与课本所讲解的知识巧妙地相联系,既解决了课本知识理解问题,又增长了他们对有关知识的见识。
历史史料可以是文字、图片、实物等静态呈现,也可以是视频动态呈现,这与教学的内容需要、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设计等密不可分。
尽管历史史料呈现的方式很多,但还是要根据课型等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例如笔者在参加大市优课评比时有关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一些具体内容时,刚开始选取的有关自然经济解体方面的材料在试上后发现过繁,学生几乎不看材料,而课本对自然经济解体的现象描绘的很充分,所以不少学生直接从课本上就能得出结论,这样的设计史料反倒画蛇添足。另外在处理洋务运动的一些问题时选取了好几个视频,其中的信息蕴藏不是很充分,学生从中能得出的信息比较隐晦,对他们来说理解有难度,如此的安排反倒有些重复且收效甚微。所以历史史料与课堂的融入既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也要适时变化调整,这样才能够促进课堂的多样化和生动化。
二、结合史料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历史史料的融入能够将过去的历史更加鲜活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不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参考和阅读,又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比如通过文字这一种呈现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文字阅读过程中,锻炼自身对主要内容的提取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倘若教师在史料阅读的过程中加入一些问题,将这些问题与课堂的知识相联系并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他们共同进行问题的探讨,这样整个历史课堂就会呈现出一个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良好局面和氛围。
要想达到以上的效果就需要教师在历史史料搜集的过程中,充分合理的准备大量切合的材料,再筛选地选取一些科学典型的文字史料,讓史料中的文字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便于他们分析。例如,在高中历史“辛亥革命”的一些子目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了解,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文字的相关记载,让学生了解在民国建立的时候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并且通过这些故事让他们进行思考当时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他们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多方面的分析,由此锻炼了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若时间充裕的话或者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提供书名或知识链接让他们阅读甚至鼓励他们写一篇关于历史探究或者人物形象分析的文章进行深入探讨。
三、提高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尊重观念
历史史实是客观的,而历史史料却有主观、客观之分。基于对史实的尊重,史料也是要互相印证的。比如笔者在设计优课时最后把洋务运动的评价准备了四则史料,一二是时人的评价,三四是后世的评价,都不尽相同。学生要能准确的认识其在近代化中所起到的作用,必须要自己阅读这四则史料,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得出一些结论并知晓史实的阐述与时代,撰写者主观性等都有密不可分的影响,最终上升到史料互证、全面辩证的看待历史事件的总结语,对今后学习历史类似分析中触类旁通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当然有时加入一些直观的历史史料,就可以让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更加强烈,提高他们对历史事实的尊重。比如通过历史图片,遗址、视频等的呈现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对历史的感触更加深刻,体验更加强烈,也有利于让他们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意识。在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一些内容时,当时八国联军对中华民族所造成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但是仅仅通过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并不能够深刻地进行了解,教师在讲解侵略者在侵华战争过程中可以加入相应的历史史料,通过图片或者一些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更加直观的感受当时中华民族所受的侮辱和外国侵略者的残酷无情,这些都是能够反映当时历史事实的有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