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青年公务员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及引导机制建设
——基于重庆市调查样本的分析

2019-02-18 04:39刘冬梅
关键词:被调查者公务员

刘冬梅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重庆 400041)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之于国家和民族具有重大责任。青年公务员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多处于基层工作一线,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其一言一行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同时对其他社会群体也有着极强的引导和示范效应。本研究在重庆市选取部分青年公务员进行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和部分访谈了解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现状,并对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引导机制建设提出对策思考。调查问卷全面考察青年公务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及我国政党制度、当前社会体制与发展政策和个人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认知情况、情感评价和行为表现。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66份,从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来看,25岁以下有6人,占总调查对象的1.6%,25~30岁有294人,占80.3%,30~35岁有66人,占18.1%;从政治面貌来看,中国共产党党员266人,占总调查对象的72.6%,民主党派人士5人,占1.3%,共青团员74人,占20.2%,其他21人,占5.7%;从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来看,本科以下7人,占总调查对象的1.9%,本科278人,占76%,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81人,占22.1%;从调查对象的职务级别来看,科级以下199人,占总调查对象的54.3%,科级157人,占42.8%,处级9人,占2.5%。综上可知,调查对象的年龄状况、政治面貌、文化程度和职务构成涵盖了基层青年公务员中各种不同层面群体,因而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基层青年公务员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基本情况分析

主流意识形态是一个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与规范体系,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直接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政治合法性和社会稳定。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即人们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及文化的认可、赞成和接纳。通过调查,笔者认为青年公务员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总体认知正向趋同

总体认知正向趋同是指青年公务员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流认识和基本指向趋于一致,即总体认同度高,其思想状况及价值取向统一于主流意识形态之中。从调查结果来看,青年公务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国梦的共同目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领导地位和领导能力、中国政治体制的有效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高度认可的。

1.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

青年公务员长期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点的知晓度高,尽管当前社会存在多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没有变,因而在回答“您认为哪些思想对当前人们的思想影响力较大”时,排在首位的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占比为65%。

2.价值观念高度统一于中国梦的共同目标追求

在调查过程中,调查对象高度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尤其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共同理想充满了期盼和信心,87.7%的青年公务员赞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一定挑战,但只要坚持还是可以实现的”,其价值观念高度统一于中国梦的目标追求。

3.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当前制度体制

从政治态度层面来看,青年公务员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当前的制度体制持肯定赞同的态度。他们能够正确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形成背景和独特优势,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团结稳定,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因而高度认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领导地位。虽然在发展过程中,部分党员出现理想信念缺失、腐化堕落等问题,但是大家对中国共产党自我革新的勇气是高度赞赏的。同时,71.3%的被调查者赞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这一观点,79%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存在优越性。这说明被调查者对中国政治体制的有效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总体认可的。

(二)情感分化,矛盾清晰可见

情感因素是驱动个体认同的动力来源和深层基础,它是青年公务员在现实生活中对主流意识形态所产生的心理体验和情绪感受。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青年公务员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体验是复杂分化的,亲和与疏离同存,坚定与怀疑共生。同时,一些消极的、负面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在我们的调查中也清晰可见,这些因素无疑会削弱被调查者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具体来看,对理论学习的态度,有55.4%的调查对象选择“感兴趣”,9%选择“不感兴趣”,30.6%选择“被动学习”,还有4.6%选择“无所谓”,约有一半人表现出对理论学习的不重视与被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上,绝大部分调查对象高度赞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但也有少部分调查对象表现出对西方文化和价值的向往;在政党认同上,被调查者既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高度认可也有对党员理想信念的质疑和批评,既有对中国共产党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信心也有对深入推进反腐倡廉的怀疑和观望,有19.3%的调查对象认为“老虎苍蝇太多,反腐败难以深入”,有28.1%的调查对象认为“反腐败的力度还不够”;对当前的体制,绝大部分被调查者高度认可我国的政治体制和基本经济制度,但是对制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行却有许多担忧,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自我感受是多样化且很微妙的,回答“感受较多”的有109人(占29.8%),回答“有点感受”的有180人(占49.2%),回答“感受不到”的有28人(占7.6%),回答“不存在优越性”的有14人(占3.8%),还有34人认为“难以说清楚”(占9.3%);对民生政策的看法,有信心者占一半以上,但有坚定信心者只占调查对象的25.9%,“有点信心的”占27.8%;而改革的自我获得感不容乐观,有13.3%的被调查者认为“享受的改革成果多,有获得感”,有29.8%的被调查者认为“享受的改革成果比较多”,有44.8%的被调查者认为“享受的改革成果比较少”,有9%的被调查者表示“享受的改革成果很少”,还有2.2%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享受到改革成果”。这表明青年公务员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是复杂分化的,也提醒我们要及时排除消极情绪的影响,防止情感认同危机的出现。

(三)理性因素主导认同取向

理性因素在青年公务员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理性认知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青年公务员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受教育程度高,视野开阔,有较强的自主分析判断能力。他们对思想文化、价值体系、社会制度的多元化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部分调查对象对民主、不同的政党制度、西方文化价值和社会制度都能客观看待,理性辨析,虽然存在不同的声音,但是总体上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能够理性认知。

2.理性融入社会主流

主流意识形态是一个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把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追求统一到主流价值之中,是个人获得社会认同的重要途径。从调查结果来看,青年公务员都有将自身的价值取向与主流意识形态相统一的行为取向。比如,有62%的被调查者选择“偶尔”谈论理论问题,49.2%的被调查者表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感受”,这种情况表明了调查对象在认知与情感上的矛盾体验,试图通过这种回答方式回避认知与情感的分离,并融入社会主流。

3.理性关切社会现实和发展中的问题

青年公务员对现实发展中的社会问题以及个人利益诉求是高度关切的,倾向于从理性的角度看待各种现实社会问题。比如,对于法治中国建设,既看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心”,也表达出“法治建设涉及既得利益,阻力很大”的担忧及对于教育、医疗等民生改革治理现状的关切等,这些都表明青年公务员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理性思考。

二、青年公务员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危机形态

总体来看,青年公务员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较高,但也存在表面认同、功利认同甚至不认同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忽视意识形态问题

意识形态认同是对精神世界的探讨,对价值观的选择。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青年公务员不愿意探讨意识形态问题,认为“意识形态”很“高大上”“很复杂”或是“离自己很远”,对理论学习、理论探讨、理论教育均不感兴趣。一方面,确实有一小部分人表现出对价值追求、精神信念的忽视和淡然,并认为意识形态是形而上的追求,他们既不愿意思考,也不在乎意识形态是什么,认为信仰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无关;另一方面,也有少部分人表现出对“被动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抵触情绪,在这一部分人看来,意识形态具有强制性、政治性,因而也不想去探讨意识形态的相关问题。

(二)理论认知存在误区

在问卷调查中,有9.5%的被调查者选择“只要中国经济能发展,管它是哪种主义”,8.1%的被调查者选择“民主就是权力的三权分立、人民选举与两党或多党的政党制度”;这些错误观点的选择表明部分青年公务员在认知上存在理论误区,缺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度理解和辨析能力。究其原因,一是把主流意识形态等同于书本知识的记忆,既没有深入理解,也没有把意识形态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二是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碰撞导致部分青年公务员出现价值观念的混乱与信仰迷惘。极小部分青年公务员无分析、无鉴别地受到西方政治观、价值观等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全盘接受其观点、理论流派的影响,认为西方的价值观念、社会制度都是好的、优越的,表现出深层次的价值混乱和信仰迷惘。

(三)现实功利的自我追求

现实功利的自我追求突出表现在对职业身份的追求和情感归属,从调查结果来看,69.9%的被调查者是从“稳定”的角度选择公务员作为自己的职业,50.8%的被调查者是依从“父母及家庭期望”进入公务员队伍,约有44%的被调查者表示对现实工作不满意, “收入低”是工作不满意的首要原因。这表明,青年公务员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功利务实者居多,首要考虑的是公务员这一职业对个人利益的基本保障,对收入也有很高的期望。在被调查者看来,“现实功利主义”是排在第三位对人们影响力大的思想观念,它确实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青年公务员的自我追求。在这种状态下,很容易出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虚假认同,把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作为投机的资本,作为自身获取实际利益的工具,出现“两面人”。

(四)质疑制度体制和政策

面对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一小部分青年公务员对现行制度体制有质疑,对政策有不满,自我获得感较低。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感受,选择“感受不到”的有28人(占7.6%),选择“难以说清楚”的有34人(占9.3%);对于反腐败,有28%的被调查者认为“反腐败的力度还不够”;对民生领域的改革与治理,自我获得感不高,有44.8%的被调查者认为“享受的改革成果比较少”,有9%的被调查者表示“享受的改革成果很少”,还有2.2%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享受到改革成果”。这些质疑、否定和不满警示我们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中还存在危机。

三、青年公务员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认同的形成,总是根源于个体与他人或社会的关系,受到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调查结果来看,青年公务员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社会利益格局的分化、不良政治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教育引导规范约束机制薄弱是青年公务员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主要挑战。

(一)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

青年公务员大多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成长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裕的社会转型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思想领域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种思想观念纷至沓来,社会文化、思想意识的多元化成为社会的基本样态,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可以说,这种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青年人的日常生活,形塑着他们的精神思想,青年公务员也不例外。

正如问卷调查结果所显示的,当前对人们的思想影响较大的除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还包括儒家思想、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现实功利主义思想、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等其他各种社会思想。在多元化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青年人更容易接受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功利主义的一些思想和观念,受其影响会更多地关注自我、关注物质利益,忽视精神追求和价值追求。在政治上,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制的政治主张也使得部分青年人向往西方政治制度而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产生怀疑。这些都严重冲击并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二)社会利益格局的分化

“人们奋斗所追求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社会利益格局的公平公正、个人权益的实现与满足,就成为影响青年公务员是否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考量。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也深刻地反映在青年公务员的社会心态和价值观念之中,个人利益至上的逐利心态、社会利益失衡导致的利益补偿心态在青年人中都有所体现。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涉及到社会资源、社会利益的合理配置问题上,部分青年公务员对现实状况持保留或怀疑的态度,比如青年公务员对“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改革与治理”的信心,“比较失望”的有111人(占30%),认为自己享受的改革成果“比较少”的有164人,“很少”的有33人,“没有”的有8人,总计占55%。“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当前社会已经形成多元分化且相互博弈的利益格局,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利益诉求,青年公务员也是如此。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相当一部分青年人选择公务员作为职业,是看重公务员身份能够给自身带来稳定的生活保障和符合自身的职业发展预期。但是,青年公务员处于职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工作生活的现实状况难以符合他们对自身发展的高度期望。正如问卷调查结果所显示的,“收入低”是青年公务员对自身职业发展不满的首要原因,相比社会上的高收入职业、高收入人群,公务员的收入水平确实不高,而且增长的空间有限,同时要成为公务员,其家庭的教育投入和自身知识能力储备所花费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对青年公务员而言,心理落差较大。这种现实利益诉求必然导致青年公务员对自身身份和现实社会利益格局不满,出现自身职业身份的认同危机,进而影响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三)不良政治生态环境的影响

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任何个人,不管他的地位多么特殊,不管他的意志力多么强大,也不管他的才智多么敏锐,终究不能违背这个他进退都不离其中的人际关系网的自身法则”[2],青年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其思想和价值观的形成有莫大的影响,尤其是进入公务员队伍以后,他们对党风、政风、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态的感受更加直接,更容易受到社会现实环境的影响和干扰。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3]一方面,不良政治生态使得青年公务员出现严重的情感认同危机,影响了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信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青年公务员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与信仰”“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有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感;再如,对于反腐败的看法,103人(占28%)认为“反腐败的力度还不够”,71人(占19%)认为“老虎苍蝇太多,反腐败难以深入”。由此可见,不良政治生态环境会侵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由此产生的不信任感如果在青年公务员中泛化开来,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危机在所难免。另一方面,不良政治生态环境还会严重影响青年人的自我价值感。青年阶段是人生中敢想敢干、富有梦想的激情时期,也是干事创业的黄金时期,正如问卷调查结果所显示的,相当一部分青年是抱着“实现个人政治抱负和自身价值”的理想选择公务员作为个人职业。但是,不良政治生态的存在,使得部分青年人锐气磨灭,进取之心丧失,更为严重的是,一些青年人受到不良政治生态环境的影响,会出现行为上的顺从和模仿,比如社会上热议的干部腐败35岁现象,青年干部的贪腐很多都是上行下效的从众式腐败,与政治生态环境恶化不无关联。在问卷调查中,问到“对于公务员群体中一些不好的风气甚至是违法乱纪的现象,你怎么看”,选择“很反感,但保持沉默”的有136人(占37%),还有43人选择“适者生存,慢慢适应”(占11.7%),可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阻隔不良风气对青年人的侵蚀刻不容缓。

(四)教育引导规范约束机制的影响

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是强化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促进、巩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最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一方面,通过舆论引导、宣传教育,特别是通过学校教育强化青年人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另一方面,运用法律、行政等多种力量指导、约束人们的思想行为,使得人们遵从主流意识形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4],要求全面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特别是针对一段时间以来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的“宽、松、软”等问题提出了整改和调整[5]。由问卷调查结果可知,一段时间以来意识形态建设失之于“宽、松、软”的问题在青年公务员群体中也产生了不良影响。比如,在问卷调查中问到“您对政治理论学习的态度”时,有203人选择了“感兴趣”(占55.5%),其他的人分别选择了“不感兴趣”“被动学习”“无所谓”等选项,其中选择“被动学习”的有111人(占30.6%)。对于当前公务员群体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7人选择了“单位领导不重视”(占4.6%),127人选择了“形式单一落后,没有吸引力”(占34.7%),193人选择了“走过场,不解决实际问题”(占52.7%)。由此可见,当前对青年公务员的意识形态教育引导是存在一些问题的:第一,在教育引导上,主体责任没有落实。第二,引导方式简单生硬,脱离现实,效果不佳。在教育引导上,教条主义、形式主义较为严重,意识形态工作常常把其对象客体化,处于“目中无人”的难堪境地,运行过程处于断裂状态,即宣传者与接收者之间仅是单向运动,没有互动和信息反馈[6]。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受教育者产生反感、拒斥和疏离。第三,强制性约束和制度性规范相对宽松。政府部门、政党组织对于公民特别是内部成员政治参与有引导、管理、约束的责任。各级各类政府部门应该对公务人员的行为进行制度性约束和规范,政党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应通过组织程序和思想影响形成统一的意志和共同的理想[7]。综上表明,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在强制性约束和制度性规范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青年公务员对当前网络治理的相关约束机制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国家网信办关闭多名网络大V微博,您怎么看”,有59人(16.1%)选择“用力过猛,没有必要”,有12人(3.2%)认为是“历史倒退”,说明大家对一些思想意识领域的强制性约束机制还缺乏正确的认知。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把青年公务员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统一到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之中。

四、构建青年公务员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引导机制

“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来”[8],对于公务员队伍中的青年人,必须“用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青年,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8],才能更好地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为此,本文建议要从认知强化、示范带动、利益引导和规范约束等几个方面构建青年公务员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引导机制。

(一)认知强化机制

1.强化价值引导机制

首先,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指导思想一元化,是维护与巩固政权的铁律。削弱甚至取消指导思想的做法,不是肢解了国家,就是引发了混乱甚至战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9]其次,着眼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建设、包容性建设和解释性建设,重视意识形态自身建设。勇于面对现实问题,解释社会现实和及时回应社会发展变化,把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扬与时代特征紧密联系起来。

2.改进学习教育机制

首先,要把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到青年公务员的甄选任用、学习培训、岗位实践等多个环节中,促使青年公务员提高理论素养和甄别能力。其次,要形成常态化的教育学习制度。通过不断建立完善中国共产党党内教育制度和公务员学习教育制度,把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到青年公务员日常管理之中。第三,要改进培育方法。在内容上,要突出把对价值的辨析作为教育的重心;在方式上,要摒弃教条式的单项灌输,尊重青年公务员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青年公务员的理论需求和现实困惑,通过互动研讨、集体交流、实践养成等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示范带动机制

1.党的先进性引领青年公务员成长

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通过党风引领政风和社会风气,通过党的先进性引领青年公务员自我发展和个人成长。

2.领导干部率先垂范

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本单位的政治生态负责,为青年公务员的健康成长创造好的环境。

3.重视政府文化建设

首先,通过政府自身文化建设引导青年公务员形成健康的政治心理,同时对社会公众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这是增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必要途径。政府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以人民为主体的服务观,把“以人民为主体的服务观”融入到日常制度建设中,引导青年公务员把自我发展与“为人民服务”真正整合起来,实现价值观、道德观和工作观的统一。其次,改变权力至上、顺从依附等桎梏青年人主动性、参与性的腐朽政治文化,为青年公务员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文化氛围,激发青年公务员增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内在动力。

(三)利益引导机制

1.推进社会整体利益

在社会整体层面上,以社会的整体利益推进为前提,按照十九大报告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才能使主流意识形态得到更加广泛和持续的认同。

2.正视个人利益的满足

首先,合理保障青年公务员的物质利益。物质利益保障是个体安身立命之本,因而适当调整公务员的薪酬体系,提高青年公务员的实际收入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其次,优化制度设计,畅通青年公务员成长成才的制度通道。第三,重视青年公务员跟踪管理,助力个人成长。单位领导和相关组织部门及时了解青年公务员的思想、生活状况,增强其归属感,从而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建立“传帮带”“压担子”和重要岗位锻炼等方式帮助青年公务员尽快成长[11]。第四,要加强青年公务员的宗旨意识教育和心理健康引导。针对青年公务员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工作倦怠、畏难、攀比、人际焦虑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健康引导,帮助他们正视职业属性,重塑身份认同,在干事创业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自我价值。

(四)规范约束机制

1.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我国公务员管理体制的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党管干部原则,它规定了我国公务员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这一原则是对公务员身份的基本规制,青年公务员必须在主流意识形态设定的价值取向中构建自己的理想,形塑自我,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对公务人员的必然要求。

2.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公务员管理规章制度

公务员管理规章制度是公务员的职业准则也是身份约制,它通过行为规制使得公务员受社会角色标准和约束机制的制约。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通过制度规制为青年公务员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提供支撑。

3.严格党员身份规制

我国公务人员中,中国共产党党员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从问卷调查对象来看,中国共产党党员占了72.6%。因此,对青年公务员中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来说,更要自觉维护党和自身党员的形象。通过严格党员身份规制,实现对党员思想和行为的外部约束,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特别是对青年党员中可能存在的不良行为倾向和错误言论要予以警惕和及时纠正,帮助青年人“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公务员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00后阅读偏好的三大特点
篮球公务员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
敏感性问题抽样调查方法研究
你为何不能幸福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