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速降线及其等时性

2019-02-18 07:51
物理与工程 2019年6期
关键词:摆线小球结论

郑 琦

(浙江省萧山中学,浙江 杭州 311201)

摆线在物理和数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文[1]、文[2]中给出了摆线的许多有趣的性质,文[3]则对这些性质做出了物理上的解释,摆线问题最早来自于伽利略(Galilei)在1630年提出的最速降线问题。

如图1所示,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沿光滑轨道AB滑下到达B点,要求用时t最短,试确定轨道AB的方程。

图1

1696年约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i)就此问题向全欧洲提出挑战。牛顿(Newton)、莱布尼兹(Leibniz)、雅克比·伯努利(Jakob Bernouli)、洛必达(L’Hpital)等人都给出了答案,他们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最速降线就是摆线(也叫圆滚线、旋轮线)。惠更斯(Huggens)则从等时性上研究,发现等时降落的解也是摆线。Johann和Jakob的解法略有不同,Johann利用费马原理来快速求解,Jakob的解法较为复杂但更具一般性,兄弟两人为此争执了许多年,后来Johann的学生Leonhard Euler吸收了背后的思想和精华,创立了泛函分析中极为重要的变分法。

本文尝试从一般的折射定律出发给出轨迹方程,然后讨论该轨迹方程的物理意义,最后通过轨迹方程的数学处理来证明等时性。

1 轨迹方程的求解

如图2所示,当小球下降y时的速度为

(1)

图2

将小球的运动类比成光的连续折射现象。将竖直平面分割成无数个水平的小区域,每个区域内的折射率n相同。在y处的折射率为

(2)

如图3所示,在任意某个分界面由光的折射定律可得:

(3)

图3

又由于

(4)

联立式(5)、式(6),可得:

y(1+y′2)=A

(5)

其中A为某个待定常数,其解为

式(6.1)和式(6.2)正是所求的轨迹方程。

2 物理意义

式(6.1)和式(6.2)所描绘的曲线就是一条摆线,它对应的物理过程如图4所示,半径为R的圆环以速度v0向右做纯滚动,轮上一点P的轨迹刚好就是这条摆线。

图4

图5

如图5所示,取t=0时刻,P刚好位于圆环中心的正下方,经过时间t,圆心的水平坐标为:xC=v0t=Rφ。此时P与竖直线成φ角,P的位置坐标为:

3 等时性的证明

摆线等时性的证明往往采用将其与简谐运动等价从而证明等时性,本文试图采用更加数学的办法来同样证明此结论。

图6

3.1 A点的速度

将式(6.1)和式(6.2)对时间求导,可得A点速度为

(7)

比较式(1)和式(7)可知:代入B点可得:

(8)

(9)

3.2 弧长ds

(10)

由式(6.1)和式(6.2)可得:

(11)

3.3 时间t

(12)

积分:

(13)

由于A为抛出点,所以φA=0,即

(14)

这与文[3]、文[4]利用简谐运动证明等时性的结论是一致的。

猜你喜欢
摆线小球结论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摆线轮的建模与仿真
摆线铣削在硬零件槽铣加工中的应用技术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小球进洞了
小球别跑
结论
基于ANSYS的新型内摆线柴油机连杆部件有限元分析
单摆周期公式的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