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不断倡导我们要关注每个孩子,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怎样在让“优生吃得饱,差生跟得好”的前提下,既让教师能够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进行统一合理的反馈,又不增加学生及教师的工作负担呢?笔者试图从本校教研活动开展的“学习单”设计活动中,浅谈对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的分析。
关键词:学习单;分层教学;以生为本
新课程改革一直倡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在现实教学中,很大一部分教师期望在相同的时间里,力求最大化的达到同一教学目标,但由于学生个性特征和智力、非智力因素等的不同,而使得这一目标总是脱离预期,每每在反馈时总会顾此失彼,甚至无暇顾及。那么在精力有限、时间有限、学生数量众多的前提下如何更高效完成教学内容,更及时的反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问题呢?笔者将带着这个问题从“学习单”的设计谈起。
一、 重审课堂环节,科学看待教学分层
(一) 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反思
传统课堂主要是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和以学生的被动反应为主要特征,教师往往“一言堂”,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被习惯性地忽视。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和学习层次,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二) 分层教学的合理认识
教学内容是相同的,我们必须承认班级学生的差异性,在差异面前,我们如果一刀切的教授,无论关注哪个层次的学生,势必会让其他层次的学生失衡,快的无心等待,慢的无力追赶,教师要根据差异性的原则组织教学,就需要一个有力的“扶手”,它能帮助教师同时照顾到不同能力的孩子,发挥不同智力层次孩子的作用。给每个学生提供符合他们发展的教学目标与方法,是同时提高所有学生能力的最理想状态。
二、 巧妙设计“学习单”,有效提升学习质量
笔者认为,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求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好的理念要有好的执行方式才行,如何能把不同层次的孩子在短短的40分钟课堂里都得到关注呢?经过尝试发现为不同教学环节创设不同的“学习单”,能有效提升课堂质量,更能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困惑。
(一) 课前导学单——了解学习起点,寻找教学突破口
课前导学有两种形式:一种为新授课学前准备,即预习导学;一种为复习整理单,服务于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
1. 预习导学
面对新授课的预习导学是以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为出发点,课前回忆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复习与本节课学习的新知识相关的技能,观察与本节课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生活现象,要解决掉本节课或者本单元本章学习当中最基础的知识,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在使用时要注意:
(1)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思考重点问题,努力完成学前准备内容和部分探究活动内容。
(2)教师进行適当辅导,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3)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4)课上对学前准备中复习铺垫内容通过课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处理或不做处理。
2. 复习整理单
复习整理单是面向复习课前进行知识整理和典型习题的复习检测,以总结、归纳的形式明确新知。设计了一、两个针对性的交流问题,(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收获。主要是学到什么新知识,也包括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感悟。再提出自己的疑惑。(2)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检验学习效果,梳理知识的体系,内化新知识。课上能够从错例出发,直击学生学习问题,有准备的去提升学生学习层次。如在教学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时,我会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有条理的回忆以前学过的运算定律。(2)277+197-77= (4+8)×25= (3)自己设计一道简便运算的题考考你的同桌。
课前导学单的使用不是让教师不所为,而是需要更充分的备课,更灵活的运用课堂生成,更能真正的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 课中学习单——探索学习规律,反馈学习问题
课中学习单的设计是以辅助学生探索总结知识规律和分析决学习中的问题为立足点,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我会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2)想一想,上题中哪些分数是相等的?你能写出两对相等的分数吗?(3)在图中表示3/9。
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使课堂教学整合成既有学生自学,又有研讨交流的平台,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三) 课后作业单——联系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深度
“作业单”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组成:①基础知识练习及变式训练,关注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基本的知识与技能。(A层)②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培养能力。(B层)③提供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拓展研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C层)根据课型不同,可适当选取2层进行课后拓展。
应用拓展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内容不宜多,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完成,切忌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内容也不能过难,不能超出《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防止使学生丧失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学习单的使用大大优化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既关注到了优等生的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也关注到了差生的问题指导,教学素材从学生中来,用到学生中去,教学课堂从单纯的“教师中心”“学生中心”走向“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实现“互动式”教学格局。让分层理念、生本理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淑侠.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0).
[2]刘玉红.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2011(9).
[3]陈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刍议[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5).
[4]杜玉祥,马晓燕等.数学差生问题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于波,吉林省吉林市,吉林省吉林市桦甸市城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