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晖 韩佃贞
摘 要:学习中的迁移指的是已经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識的影响,包括有促进作用的正迁移以及不利影响的负迁移。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利用好迁移理论来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的思维展开合理的迁移,可以给学生带来十分重要的启发。有效利用迁移理论能够让学生对一些核心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从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践研究;应用知识
一、 思维模式的迁移
迁移理论能够在化学教学中的很多方面提供教学指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对学生思维模式的迁移,让学生尽可能的学习到更多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问题,拓宽解题的思路,创新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答题过程中,之所以会感觉题目难甚至无从下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思维不开阔。
倘若学生不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那么只会局限于某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中,得不到进步与发展,利用迁移理论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在讲授知识或者讲解例题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渗透思维的迁移,这样不但可以带给学生十分重要的启发还能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大部分学生思维上的局限是由于记忆定势,就是认知中原有的旧知识影响了其他有关的知识。
例如,老师在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的过程中,会涉及到K的表达式,如果学生的思维只停留在浅层次,那么对之后的学习会产生不利影响。老师应当指出教学中的关键点,并且纠正学生的记忆定势,帮助学生区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从而达到更高的教学效率。
二、 知识理论的迁移
迁移理论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讲解知识过程中老师也可以给予学生有关的引导。化学这门课程大部分知识点都是紧密相连的,绝大一部分新的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化学老师应当利用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展开迁移理论的渗透,帮助学生在知识迁移时建立自身的知识习题。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好重要的知识点,提高其学习与应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化学老师在讲解《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作出概括。当学生掌握了基本原理之后,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回想已经学过的化学元素以及其化合物中的相关知识。
这样的逆向迁移过程能够促进学生联系学习过的内容,帮助学生对之后的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增强对迁移理论的适当应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 跨学科间的迁移
高中化学知识比较复杂,与其他理科方面的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对化学知识展开有效地迁移,还应当重视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相融合,以学生掌握的其他学科知识来帮助化学的学习。
比如,老师在讲解“反应热”过程中,可以利用某个具体化学反应来降低或者升高溶液的温度,引导学生展开正确的分析,从而对反应热掌握得更好透彻,并把它和物理学科中的做工问题联系起来,加深学生进一步的认识。
又例如,老师在讲解《电解质溶液》的有关知识时,在分析溶液的酸碱性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做化肥和土壤溶液pH变化的实验,并且讨论应当怎么样改善土壤酸碱性。
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明白不同学科知识是相互联系的,还让学生从理论联系到了实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迁移理论的具体应用
化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结合高中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建立与利用机会去促进正迁移的发生并且防止负迁移的发生。事实证明,当新知识和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相似但又不相同的时候,脑海中的旧知识往往干扰、抑制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很容易形成负迁移,这是的由于原有的观念不坚定、不清楚导致的。倘若学生脑海中的旧知识掌握得十分牢固、清晰,就越不容易产生负迁移。
比如,在倒出液体时没有考虑到标签的位置,在用天平称量过程中直接用手拿砝码等等。这些不正确的实验习惯产生的原因在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不同之处认识不到位,想要克服由此产生的负迁移,应当把旧知识与技能之间区分清楚。
此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建立问题情境,拓宽迁移的通道,老师应当建立适当的情境,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出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高中化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学习迁移理论,不但可以让教学形式更加丰富,还能够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老师应当根据教学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身为化学老师应当深入研究迁移理论在教学中运用,为学生提高更优质的教学。
作者简介:
梁晖,韩佃贞,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青云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