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循豪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毛泽东思想涉及哲学、教育、军事、养生、竞技、外交等领域,是指导中国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理论武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在毛泽东思想中,体育教育思想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当时指导中华民族增强体质、尚武勤健、强国强种等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毛泽东在1917年发表的体育界扛鼎力作《体育之研究》,提出增强意志、强国济世、改造社会、再造新人,建设新中国的主张,成为振兴中国之振聋发聩的宣言,唤醒了千千万万中国民众重视体育锻炼。尽管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提出已有百年,但是其蕴涵的价值却永不过时,仍然对我国现阶段体育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作用,为我们的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指南。
毛泽东一直批判“重文轻武”陈腐落后的教育观,他一贯主张三育并重,德、智、体全面发展。他痛批“详德智而略于体”和“今人则多偏于智”的教育,认为这种观念造成许多 “偻身俯首,纤纤素手,登山则气迫,涉水则足痉”的手无缚鸡之力[2],白面纤腰,畏寒怯热、畏首畏尾,心无一夫之雄,意志不坚定,妩媚如处子、柔弱如病夫的文弱书生。
在《体育之研究》中,毛泽东写道“野蛮其体魄”,认为“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即先要身体强壮进修道德才可长远。“德智皆寄于体 ,无体是无德智也”,体为德智的根本和基础。“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这些论断皆表明毛泽东“德智体”相关联全面发展的观点。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中毛泽东继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体育教育思想。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就倡导“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当时,他的同学为了救国都拼命学习,以致忽视了体育锻炼,有个叫张昆弟的同学因此生病去世,给他很大的触动,他因而指出“善养其身无过于体育,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进修而收效远”[3]。“健康第一”的思想一直延续和贯彻到新中国成立, 1950年,毛泽东给时任教育部长的马叙伦批示说:“中央华东局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我以为是正确的。”[4]他还特意敦促“此事宜速解决”。1953年6月,在共青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毛泽东还出席并讲话:“我给青年们讲几句话:一、祝贺他们身体好;二、祝贺他们学习好;三 、祝贺他们工作好。”我们可以看到毛主席把身体好放在了三好中的第一位的位置,就是强调和倡导“健康第一”的思想。
毛泽东倡导意志体育观:“意志者也,固人生事业之先驱也。”[5]毛泽东认为体育是培养和磨练意志的最好手段,他不仅是这样认为,也是这样做的。他年青时就提倡“雨浴”,即在雷雨中沐浴、在大河大江中游泳等锻炼身体的手段,以此来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毛泽东还梳理体育强意志的原因,他说:“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最终达到磨练意志的作用。他明确指出:“夫体育之主旨,武勇也。武勇之日,若猛烈,若不畏,若勇为,若耐久,皆意志之事”;“强意志,体育之大效,盖尤在此矣”[6]。毛泽东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一些感悟:“风浪越大越好,这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强一个人战胜困难的勇气”;“秋风萧萧,洪波涌起,算不了什么”;“征服艰难险阻,你强他就弱……”[7]这些观点都体现出毛泽东同志炼志救国的意志体育观。
可以说毛泽东是身体力行实践体育精神的榜样,他一直积极从事身体锻炼,践行“野蛮其体魄”的理念。青少年时期毛泽东就针对当时有不少人对“体育课有如何之体会,效果如何,皆茫乎如在雾中”的情况,从自身踏实的体育锻炼经验中提出了“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之自觉不可”的科学观点。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期间,毛泽东就倡导同学们坚持洗冷水浴,还讲日光浴、雨浴、风浴、游泳等都是磨炼,寒暑假则进行登山、长途步行、社会考察等体育锻炼与社会实践来磨练意志。毛泽东曾多次横渡长江,遍游邕江、珠江、钱塘江等大川激流。“坚实在于锻炼,锻炼在于自觉”,他认为如果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身体强弱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种实践第一、锻炼在于自觉的见解是十分精辟的。
毛泽东反对静养而强调动以养生,他推崇王船山“养生莫善于可动”、“常动则筋骨强,气脉舒”、“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的观点。他强调要动起来:“又闻弱者难以转而为强,今而知其是非,勤体育则强筋骨,强筋骨则体质可变,弱可变强”,关键在于参与[8]。他反对静以养生的封建陈旧观念,在《体育之研究》中,还自编了一套操,每天练习一遍,可以达到微微出汗,强身健体的效果,这在当时不注重运动的旧中国,是非常有远见的。在《体育之研究》中,毛泽东有很多提倡“以动养生”的健身观和批判“静养”体育观的观点。“体育者,养生之道也”;“动者也,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巳,愚拙之见,天地盖唯有动而已。”[9]
毛泽东一生坚持参与体育锻炼,少年起就喜欢到大自然中锻炼身体,在韶山的池塘中游泳,青年时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坚持冷水浴,期间还自编了“六段运动”,在延安时也号召军民共同参与体育锻炼。1966年,73岁高龄的毛泽东还在大风大浪中畅游长江,体会到“得此运动之益颇为不少”;“勤体育则强筋骨,强筋骨则体质日变,弱可转强。”他主张锻炼身体要“不重言淡,重在实行”,提倡健身要科学,要长期坚持。毛泽东在古稀之年还能戏水于长江之中,依然坚持游泳锻炼,可以说毛泽东是“终身体育”思想的最忠实的实践者。
毛泽东认为:“运动之方法贵少”,就是说体育锻炼要少而精,他用“巢林止于一枝,饮河止于满腹”来比喻,蕴含着“高质轻负”的哲理[10]。他阐明体育方法要“高质轻负”的原因:“吾人惟此身耳,惟此官骸脏络耳,虽百其法,不外欲使血脉流通。夫法之效其效者一,一法之效然,百法之效亦然,则余之九十九法可废矣。”就是说如果有一种方法锻炼可以达到身体健康的功效,那么就不必用更多的方法来扰乱自己,就用这一种方法锻炼就行了。“筋骨之锻炼而百其方法,是扰之也”,“夫应诸方之用,与锻一己之身者不同……应诸方之用者其法宜多,锻一己之身者其法宜少”,这个观点在毛泽东当年所处的时代提出,有实际的价值和爱国意义。这种观点对于我们当代忙于学习,没有更多时间锻炼的中小学生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强调“健康第一”的思想,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倡导者,他的体育教育思想在旧中国就服务于强国强种、尚武勤健之目的,在新时代重提他的先进理念,对素质教育具有促进重大作用。毛泽东学校体育思想中“健康第一、学习第二”指导思想是对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的强调,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观的回归,是对人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关注,是中国体育教育思想的历史性回归和对以往的超越,是对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应答。
今天,我们再次研读毛泽东体育思想,希望通过对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的领悟,来指导今天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使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体质改善、体育的参与意识提高、身心健康发展。譬如高质轻负的体育教育思想可以指导学校体育课程的建设,有助于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得到更好的锻炼效果,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践行的体育观可以有助于养成学生终身体育习惯,而动以养生的体育精神则可以让学生离开电脑、离开静坐,走向操场。
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对于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和公民体育素养都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既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指南,也是群众体育发展的实施依据,对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毛泽东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一直是我们国家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也是提高全民族身心健康的必然之途。
近四十余年的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我国当代青少年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表现为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与运动相关的素质大大下降,而近视、超重和肥胖这一类现象则非常突出[9]。而且,青少年普遍以文化学习为主,体育锻炼被偏废,这就更需要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的指导。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就指出:“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反映在学校体育中就是要鼓励学生多参与体育活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进而终身参与体育锻炼。总之,弘扬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有助于构建校园体育氛围,促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其体育精神。
毛泽东体育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高瞻远瞩,强调三育并重,注重身体践行;反对传统养生的静虚,强调动以养生,且高质轻负的思想;倡导炼志救国的精神。这些对于当今中国之体育竞技、学校体育之发展和民族素质之强健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是我们实现“健康中国”之战略和实现“两个一百年”之宏伟目标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