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要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低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好数学尤为关键。本文从什么是数学阅读、数学阅读能力、低年级数学需要培养的数学阅读能力以及低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来阐述。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阅读;能力;培养;途径
很多低年段的学生家长和老师都会发现:明明很简单的数学试题,可是孩子却不知如何下手或者错得千奇百怪。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孩子看不懂题意,弄不清题目要求,不明白其中的符号、表格表示什么意思。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让学生先明白题意要求,再作答。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取决于读题能力和方法。要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即数学阅读能力。
一、 数学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就是指学生读懂书本内容的能力。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就是说数学阅读包括语言文字的阅读和符号、图文等的阅读。
二、 低年级数学需要培养的数学阅读能力
(一) 有关语言文字的阅读能力。低年级数学学习中,语言文字的阅读很重要,大部分情况下,学生抓住一个或几个关键词就能很快读懂题目的意思进而探索出解题方法,并正确计算。
例1 用15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饮料?
引入后,重在让学生抓住关键词“正好”正确地理解问题。
知道“正好”就是所买的两种饮料价格总和为15元。理解好“正好”问题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了。
例2 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看谁拼得多。
引入后,重在让学生抓住关键词“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再比一比“看谁拼得多”来正确地理解问题。
從关键词知道题意要求用“一套七巧板”“怎样拼出更多的三角形”就可以动手操作,解决问题了。
(二) 有关数学符号的阅读能力。低年级数学学习中,数学符号的阅读很重要,可以说数学的学习是离不开数学符号的。而低年级小学数学学习中,数学符号已经不再仅仅是大家熟悉的“+”“-”“×”“÷”“>”“<”“=”,还有很多从图形、文字等中抽象出来的符号。这就提高了学生对有关数学符号的阅读能力的要求。学生需要对每种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用途正确理解后,才能进行解答。
例3 在○里填上“>”“<”或“=”,在□里填上“+”或“-”。
学生需要对“>”“<”“=”“+”和“-”所代表的意义、用途正确理解后,才能进行解答。
例4 △-□=△ △+□=4
□=( ) △=( )
学生对题中图形的认识需要进行抽象,即将图形看成是数字的符号。那么第一幅图就可以理解为:一个数减去谁会等于它本身。这样就可以得出□=0;把它带入第二幅图,就可以得出△=4,问题就解决了。
(三) 有关数学表格的阅读能力。低年级数学学习中,有些数学问题和统计的求解是用表格形式表达出来的,所以数学表格的阅读很重要,学生只有先读懂数学表格,弄清楚其数据之间的关系,才能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进而正确计算。
解答这样有关表格的问题,需要先读懂首行和首列表示的意思。本题中,首行表示数量关系以及相应的数量,首列表示种类。知道每一种种类对应数量关系的数量就可以根据其数量关系进行求解。所以需要先读懂首行和首列表示的意思。
那么如何来培养低年级数学的阅读能力呢?
三、 低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 课堂教学过程的培养。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巧设问题情境,渗透数学阅读方法法指导,让学生主动地阅读,相信学生,多给他们读题的机会。读题三步走:第一步,伸出手指,一个字一个字指着读;第二步,关键词再读一遍;第三步,说一说题意。手、口齐参与,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再读一遍关键词是为了加深对题意的理解;要求学生说一说题意是为了检测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及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辅导。
(二) 练习过程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练习动笔前要先放下笔,读完一题做一题,不懂的字或符号可以举手提问。这样逐题完成,不仅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让学生养成在做题之前要阅读题目要求的答题习惯,逐步养成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对有方向的错题进行分析,强调读题的重要性。
(三) 思维扩散中的培养。解答完一道题目后,教师接着来问:“你能根据你列的算式编一个故事或者情境吗?”鼓励学生根据算式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编故事。并给予及时指导和积极的表扬。当学生在编故事的时候,无论是听故事还是编故事,学生的思维都得到扩散,学生阅读的兴趣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四) 亲子互动中的培养。低年段的练习有很多亲子游戏的环节设计,家长可以利用这一部分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同时培养孩子的读、说、动的能力,进而培养了孩子的数学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淑萍.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课例研究.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1日.
作者简介:
周邦对,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赤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