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

2019-02-15 08:38何定秀
考试周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渗透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丰富语文教育的思想内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方式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塑造学生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是学生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眼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是落实德育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有效手段。因此,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以语文教学内容为依托,通过积极的文化渗透,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语文教育的思想内涵,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改革。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西方文化强烈冲击的社会背景下,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 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国家繁荣昌盛的希望,同时也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社会环境下,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给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沉重的打击。当前,崇尚西方文化,轻视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以“节日”为例,当前的很多小学生,热衷于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则兴趣不浓。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如诸子百家(儒家、道家等)、民俗风情、传统文学、传统节日等,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 有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将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健全的价值观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针对传统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试化的、忽视学生价值观塑造的教育模式,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在思想上、行动上影响学生,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举措。我们知道,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孝道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各地的传统民俗、民间文化等都是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形成的基石。

(三) 有利于丰富语文教育的内涵

语文学科俗称“百科之母”,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因此,语文学科的教育,应当是富有灵魂的教育,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科目。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都只关注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的教育功能,导致语文学科的教育因缺乏思想内涵而显得过于狭隘。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改变这种狭隘的语文教育局面,让语文的教育因具有思想性而富有灵魂,丰富语文教育的内涵,促进语文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丰富语文教育的思想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基本处于缺位的状态,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教育重视不足导致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影响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笔者在执教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通过积极的文化渗透,取得了好的文化教育效果。

(一) 立足语文基础教育,渗透传统文化

首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俗话说“字如其人”,即通过书写,可以折射出人的性格、心理、情绪、能力等方面的信息,由此可见,“字”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是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识字教学中,对一些汉字,教师可以拓展传统文化知识。如“孝”字,教师可以折射出中华民族孝道文化,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尊老爱幼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在汉字书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书法练习,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实现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目标。

其次,在古诗词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灵魂。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育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教师要科学结合古诗词教育,通过朗朗上口的古诗词,培养学生的语言语感,通过把握古诗词的内涵,渗透情感教育和文化教育,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二) 开展文化活动,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首先,传统节日活动的开展是渗透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小学生普遍崇尚西方节日的现状,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利用传统节日的契机,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寓意以及传统节日背后蕴含的文化故事。以中秋节为例,中秋节是中华民族团圆的节日,在这个节日,人们都要吃月饼,寄寓美好的愿望。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启迪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其次,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小學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需求,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开展古诗词朗诵比赛,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伴随着学生的朗诵而得到传承和发展;又如,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让学生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感等。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佳途径。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立足新课改的思想,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渗透传统文化,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刘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小学时代,2013(8).

作者简介:

何定秀,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市播州区石板镇八合小学。

猜你喜欢
渗透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