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铭杰
摘要: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视域,重构初三化学复习课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通过寻找一个项目,并将项目和复习内容进行简化融合,成为学生复习课上的基本素材,以此培养学生通过协作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并体验一个难题的探索过程。以“溶液”复习课为例,探讨了项目式学习视域下的初三化学复习课的实践与反思。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初三化学;复习课;溶液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1-0055-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9.01.017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初三化学复习课引入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不仅能在复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对复习内容进行查缺补漏、温故知新,还能够形成网络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发展的认知和学科素养的形成,最终建立与未来世界的联系[1]。笔者在简要分析项目式学习基本原理和框架的基础上,以“溶液”复习课为例,探讨了项目式学习视域下的初三化学复习课的实践与反思。
一、项目式学习的内涵
项目式学习起源于杜威和其弟子关于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的相关理论。Thom Markharm认为,项目式学习是一种通过设计教学任务或以一个现实生活中复杂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黄明燕和赵建华认为,项目学习的任务是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探究、解决真实问题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产品的产出是其完成的标志[2]。笔者认为,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基于物质世界进行探究,以具体真实情境为载体,通过自主学习、交流、合作探究来解决开放性的问题并完成学科知识的建构。
二、项目式学习复习课的模型建构
为帮助学生获得更深入的学习,项目式学习复习课的建构应该包括3个方面:
1.建构项目
项目式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而且需要学生认真思考复杂的问题并提出疑问。因此,项目的建构尤为重要,项目不是简单有趣的活动或实践经验,而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能把复习的知识内容囊括其中,并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质疑,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2.简化项目
现实生活中的项目比较复杂,很难通过一节课的时间完整呈现,这时候教师需要基于复习内容和项目主题,并且结合学生的兴趣,用设计思维的视角对项目进行科学删减,使简化后的项目和所学的知识更加的契合,同时学生也能感受到课堂外的世界与课本的内容是紧密联系的。
3.重构项目
基于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复习课不仅是引导学生去认识某一个项目,而且还要激励学生做出大胆的猜想,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间的讨论合作,重新建构一个新的项目。通过重构项目的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4]。
三、项目式学习视域下的初三化学复习实践
以“溶液”复习课为例,分析项目式学习视域下的初三化学复习实践的具体实施过程。
1.环节1:建构一个项目
[投影]播放视频——无土栽培,同时展示培养液的组成成分KNO3、Ca(NO3)2、MgSO4。
设计意图:视频中利用培养液实现了农作物栽培从有形的土到无形的土,建构这个项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同时培养液囊括了溶液的概念、溶液的组成、溶液的配制等这一章节的主要知识。
2.环节2:提出问题
问题1:培养液属于溶液吗?如果是,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
学生活动:回答溶液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强调溶液的概念,让学生深度理解溶液的组成;溶液中出现几种溶质,打破学生的定性思维,懂得溶液可以有多种溶质。以“项目”为核心的复习课,化学概念蕴含在项目当中,可以避免单纯、枯燥地讲解化学概念。
3.环节3:模拟培养液
[创设情境]炎热的夏天从冰箱拿出一瓶KNO3培 养液如图A,一段时间后变成了图C。
问题2:KNO3溶液能够为农作物提供什么肥料?
问题3:A燒杯晶体消失说明了什么?
问题4:A、C两烧杯溶液哪个是饱和溶液?怎么证明?
设计意图:问题2融合了其他章节的知识,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树图;问题3隐含着温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同时提示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和溶解度的角度分析晶体消失的原因,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从宏观辨析到微观的探析;问题4进一步明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三个问题环环相扣,一步步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学生通过组内讨论交流,最后展示反馈,能够使学生较好掌握相关知识。
通过环节2、3的项目简化,能够使化学知识蕴含在培养液的框架上,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4.环节4:图文探究
溶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图1是KNO3溶液溶解度曲线。
问题5:A、B、C三点哪一个属于饱和溶液?通过什么办法可以使A点转化到B、C上?
设计意图:通过图表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度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同时图表形式问题也是中考的趋势和方向,这种形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图表分析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
5.环节5:配制培养液
[创设情境]展示农作物缺乏某些元素和元素含量过高导致病变的图片。
[师]告知学生现在农作物需要溶质质量分数5%的KNO3溶液150g,该如何配制?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实验桌上提供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进行实验操作。教师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并辅导,小组实验结束后,指派学生上台展示反馈,学生仔细观察并做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农作物病变的图片和溶液的配制实验能够培养学生定性和定量的观念,同时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复习课生动化;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使知识得到迁移和应用。
6.环节6:展示中考真题
福建科学家张俐娜发明了一种快速溶解农业废弃物的“神奇溶剂”。该“溶剂”中氢氧化钠、尿素和水的质量比为7∶12∶81。
(1)“神奇溶剂”是一种溶液,其溶质有_______。
(2)某次生产需用到100kg“神奇溶剂”。现用氢氧化钠溶液和尿素来配制,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中考真题进一步加深巩固学生的知识,使碎片化的知识形成网络化知识。学生对于中考总是感到陌生和害怕,通过讲解中考真题可以树立学生的信心。这道中考真题紧扣项目让学生再次感受“真化学”的魅力。通过环节4、5、6,在师生和生生合作交流下对项目进行重构,丰富和完善了项目,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项目式学习视域下的初三化学复习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上,通过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下的复习课,帮助学生掌握溶液的主干知识,通过学生积极的参与,小组的交流合作,最终实现了深度化的复习。在实践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积累,完善知识体系
项目式学习促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的任务不再是简单地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而是要求教师能够对教材进行重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进行重构,教学观念由教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发者。因此,对教师知识储备的深广度、驾驭课堂的能力、创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多学习,完善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5 ]。
2.注重实验,循循善诱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由于学生缺乏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因此,在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显得非常的重要。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适当地进行指导和启发,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能力。
3.注重反馈,优化项目
在实施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要兼顾个体差异,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情况、作业情况、小测检验等形式,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评价和分类指导,在此基础上对项目进行优化重组,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总之,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项目式学習倡导的是目标导向和过程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对教师专业化成长也有提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侯肖,胡久华.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以化学教学为例[J].教育学报,2016(4):39-44
[2] 黄明燕,赵建华.项目学习研究综述——基于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4(2):90-98
[3] 康永明,陈颖,汪美荣.指向素养发展的项目式学习教学——以“可燃冰资源开发和利用”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18(12):7-12
[4] 魏晓东,于冰,于海波.美国STEAM教育的框架、特点及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4):40-46,134-135
[5] 胡红杏.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活动[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6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