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燕彬
摘 要:基于网络条件下,在探索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的过程中,宝玉直小学构建了以“自主—多元”为核心的自我发展德育模式。该模式突出了网络化、自主、互动、创新四大基本要素,包括了创新载体、实践体验、互动分享、评价反思、内化提升五个环节,以实现教师、学生、学校三位一体的自我发展目标,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网络化;自主;多元;创新;自我发展
在网络化时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应对网络环境带给德育的挑战和机遇,创新德育模式,提高德育的时效性、实效性,使德育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现代化,是目前小学德育工作者亟须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宝玉直小学的基于网络条件下以“自主—多元”为核心的自我发展德育模式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来的。此模式突出网络化、自主、互动、创新四个基本要素,包括创新载体、自主体验、多元互动、评价反思、内化提升五个环节,目的是从师生的道德需求、自我认识出发,以践行促养成,以体验促内化,多元互动评价反思,从而产生个体精神的升华,敦促道德主体自我发展,培养“儒雅仁爱、正真诚信、智慧创新、自信勇敢、廉洁自律”的宝玉五德。经过三年的课题实验研究,我们完成了德育模式的构建,并在实践中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基于网络条件下“自主—多元”自我发展德育模式的总体架构
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奠基石。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只有充分发挥德育的主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将认识水平的提高、情感态度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使师生在情感参与和道德体验中提升人格。自我发展是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自我”发展的过程,是创新精神和各种能力的综合反映,是师生主体参与实践的产物。基于网络条件下“自主—多元”自我发展德育模式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将学校德育过程中各种要素、各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各要素、各环节之间最佳的组合结构和操作程序,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德育实效,实现“琢玉蕴德”的德育理念。我们构建了颇具实操性的基于网络条件下“自主—多元”自我发展德育模式,总体架构如下图:
二、基于网络条件下“自主—多元”自我发展德育模式具体环节操作
自我发展是指作为个体或群体在他人的帮助、引导下,借助自我意识的力量,强化正确、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尊、自信,面对新的学习和问题情景,运用不断形成、强化的元认知能力和自觉性,主动寻找适当的解决策略、方法并实施,在其中协同发展自己的知情意行,自我提升综合素质。自我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前后衔接互相渗透的阶段: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自我”发展。此模式在信息环境下通过五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实现教师、学生、学校三位一体的自我发展目标。
(一)创新载体——认识自我
学校德育,以主体自我发展、自我实践为宗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动地自主构建道德品质的活动。在这一自我发展的过程中,认识自我是第一阶段,其在自我意识系统中具有基础地位,属于自我意识中“知”的范畴,其内容广泛,涉及自身的方方面面。学校德育载体能够承载德育的信息和内容,是联系德育主、客体的中介形式,因此创新载体,引导师生从中认识自我是德育活动的基础和起点。学校是广东省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凭借着此优势,我校把创新德育载体的重点放在了网络化载体这个前景广阔的平台。
1.教师建立各工作QQ群、微信群
学校首先建立了正副班主任QQ群、微信群,除每月定时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外,还以网络的形式组织正副班主任进行研讨、交流,各抒己见。主管德育的副校长和德育主任及时对老师提出的方法进行归纳、提炼,形成文字稿,再上傳QQ共享空间、微信群,供大家学习,形成共享资源,以积淀宝贵的德育经验。随后,各年级组、各学科也相继建立工作QQ群、微信群,老师充分利用课间、午休等时间沟通交流,无论是学科教学中的重难点,还是班级教育中遇到的棘手问题都能及时得到大家的回应,头脑风暴通过网络得以实现。
2.学校、班级、家长建立多元博客、微信群、QQ群
学校在校园网上组织学生参加网络论坛,25个班的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和家长开辟网上家园,建立有各自特色的班级博客、QQ群、微信群,让孩子们的小学时光得以记录,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电子档案。
由于班级博客、QQ群、微信群能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无缝连接,能第一时间让家长了解到孩子们的在校情况,和老师进行多方位的沟通,因此,网络也成为家校沟通的桥梁。
学校多元博客、QQ群、微信群的建立,覆盖面广,信息量丰富,从老师的教育日志、教学内容、队干的自我反思、学生作品、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家庭教育经验的分享、学生自我成长的点滴记录、队干工作的研讨到班级的文化建设、学校办学理念的传递……点面结合,形成立体网络。这种德育载体的创新把学校、班级、家庭、老师、学生精彩生动的学习生活、人际沟通、专业发展等情景超地域、超时空、动态地、快速地联结起来,对师生进行道德的牵引,引领师生在真实互动的社会中进行认识、比较、反思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有效地帮助师生正确认识自我。
(二)实践体验——发展自我
道德教育的目的归根结底在于改善个体的社会行为。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师生的道德学习与行为培养是个自主自觉的过程,而不是由外力灌输、压制和被动接受的过程。学校只有不断创新实践活动,创造机会让师生参与道德体验,才能使大家在体验中健康成长,在实践中发展自我。
1.搭建多元平台,促教师专业成长
现代的教育瞬息万变,需要教育者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育方法与手段,以适应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学校应充分利用网上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法:每学期,老师必须在网上报读一门继续教育课程,内容涵盖了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的周二下午学习,学校组织校本培训,从班级微信群、QQ群、博客等的构建到Flash等软件的使用,从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到特殊学生的心理疏导,培训内容小而实,解决的是老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每年,学校还会组织老师走出去,到全国各地实践交流。同时,我校还与从化温泉二小展开手拉手活动,互派老师到学校上课、评课,两校教师还通过网络进行教育教学的交流。学校搭建的多元平台,最大效度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多元特色校园文化,促学生璞玉初成
多元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成为师生提高德育认识、升华德育情感、实践德育行为的真实载体和宽阔空间。根据各时期设立不同主题的毕业礼、开学礼,“传诵中华经典 共筑中国梦想”“红领巾相约中国梦 核心价值观我践行”“我光盘,我光荣”“Happy English Fly The Dream快乐英语 放飞梦想”“安全至上 珍爱生命”“你我携手乐成长 强身健体中国梦”“我的身体我做主”“宝玉童心爱妈妈”“感悟数学之美”“宝玉童梦 绿色同行”“科技体育齐参与 感恩母校乐成长”“垃圾分类日记”等主题教育活动,“艺术节”“体育节”“科技环保节”“读书节”等系列项目……不少活动在传承中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少年科技创新、小小科学实验家、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科技体育传统校项目为主的学校特色。科技实践活动从衣食到住行,从浅显的科学常识到深奥的科学道理,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接受科学的熏陶。如学校组织的“白云山水质测试科学实践探究活动”不但获得了广州市科技创新大赛的奖项,还被广州日报、南方电视台等媒体争相报道,小学生完成了一项白云山管理处一直想做却没做成的科学探究。“发光压舌板”的科学小发明获得了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一等奖……
德育体验,从课堂到校园,从家庭到社区,从身边到天下,从学科学习到综合活动,通过红领巾电视台、校园网、QQ群、微信群……广州的各电视台、校外网络等信息媒体的传播,师生乐于此间,从中感悟认知,历练精神和意志,提高实践能力。
(三)互动分享——调节自我
个体在发展自我的过程中,需不断调节自己的智能、情感、个性和行为,用哲学语言说便是个体把客体化了的人类本质力量内化为自身的过程。这时借助各方的教育资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参与,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志愿辅导员多元互动分享,能帮助师生及时调节自我,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
1.构建全员全方位德育互动网络
学校德育工作的性质以及小学教育的目标决定“全员德育”十分关键和必要。学校需首先明确向全体教职员提出“琢玉成器 育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及“琢玉蕴德”的德育思想,引导学校的活动和教师的工作行为都必须赋予德育的元素,都应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潜移默化的正面教育,促使全体教职员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规范自己的校内行为和一切教学行为。而其中,学校的行政、党团员教师率先起示范带头作用。其次,是建立稳定的德育工作队伍,结构上形成校级德育领导小组—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副班主任(学科老师)的学校常规的德育工作队伍。
家庭教育是德育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教育力量。学校设立家长学校,家长从孩子一入学就成为正式学员。学校通过面授、校刊、网上家长学校、飞讯、QQ群、班级博客、微信群等形式与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方式方法,宣传学校的办学目标、教育策略。学校建立了家长委员会,许多大型活动中都能看到“家长义工”热情、忙碌的身影,亲子阅读、亲子运动更是每学期的常规活动,各行各业具有专业知识的家长还走上了班会课的讲坛,走进了班级博客的论坛、微信群里与师生互动交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配合,相得益彰。社区教育同样是我们“大德育”网络筑构中不能忽视的内容,学校重视与社区各方的协作,建立由街道、派出所、司法所、协作单位、文化站、团委、专业人士组成的校外志愿辅导员队伍,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努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長,为学校的良性发展创造一个积极的社会空间。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紧密配合,相辅相成,构建了全员全方位德育互动网络,延伸了德育工作的领域和空间,形成了促进儿童成长、学校发展的有效合力。
2.网络平台实现多元分享互助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志愿辅导员实现多元分享,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我,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年初,大队部发现,学校旁的小店老板新进了一批兵器模型,允许孩子们先玩后买,还可以佘帐,趁孩子在店里面玩乐时,鼓动学生买各式油炸、阉制等不健康食品。针对这种情况,光靠说教解决不了问题,学校一方面联系街道派出所和法制副校长加强对该店铺的检查,另一方面在班级博客、微信群、QQ群展开了“健康生活我做主,合理使用零花钱”的大讨论。法制副校长把一名中学生因为佘帐玩游戏结果越陷越深,无力偿还,走上犯罪道路,后悔莫及的真实个案与大家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老师和家长则在博客上不断传递正能量,转发了不少健康有趣的课余游戏,介绍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同学们也就如何合理使用零花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慢慢地,校门口旁的小店渐渐归于平静。事情有了圆满的结果,这得益于网络的多元分享互助。
(四)评价反思——再认识自我
评价是德育过程的重要环节,评价后的反思更是个体再次认识自我的必须过程。学校以特色评价为导向,着力于课堂的反思,促进师生的不断发展。
1.多元特色评价带动各项德育评价的展开
为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学校设立了特色奖励计划,每学年通过班级推荐、拍摄微视频在网络展示、获奖加分等环节,评选出宝玉直小学的“宝玉五德十佳少年”“璞玉初成好少年”,为同学们树立良好的榜样,激励宝玉学子不断前行。评价的指标并没有把学习成绩放在首位,视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正直诚信、热心公益、自理能力、智慧创新等方面是否有突出表现作为衡量标准。评价的多元性,着重激励和榜样作用,促使师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评价的形式也从单一的举手投票改为校园网公布候选人、红领巾电视台介绍候选人、微视频自我展示、各班同学在“海棠花开”微信社区网上投票等形式。不同标准、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多元德育评价的展开使师生再次认识自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与希望,达到了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的目的。
2.着力课堂反思促进原有认识的重新建构
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杜威指出:反思是对内容“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由此可见反思对个体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重要。纵观学校德育,其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每一个四十分钟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段生命历程。因而,学校把师生反思的重点放在课堂上。每节课均设计课前(对未来的思考)、课中(对现在的思考)、课后(对过去的思考)三段反思时间,教师以学科教研组集体反思、网络互动反思、调查问卷、反思日记等为主要反思形式,学生则以写反思卡、小组内讨论反思、班级博客的反思专栏等为主要形式。如三年级老师在设计“防拐防骗,学会自我保护”主题班会课时就比较注重这三段反思时间:课前反思,思考自己在本节课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掌握什么、明确什么,何种形式最能深入浅出。课中反思,通过网络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反思自己对自我安全保护知识是否大致有了解。课后反思,老师通过年级组的研讨,认识到课堂开始创设情境的多媒体运用太拖沓,导致了后面学生展开讨论的时间不够。学生则利用网上班级论坛,交流学习感悟,反思自我行为。家长也利用班级论坛、QQ群、微信群展开交流,帮助孩子反思一些不安全行为,网络帮助多方实现了同步的交流。
评价反思引导师生对自己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重新思考,促进师生原有认识的重新建构,使之自主地向社会道德要求和规范靠拢,形成自身内在对道德规范的真实理解,再次认识自我,为师生的自我发展奠定基础。
(五)内化提升——自我发展
在前面四个环节的相互作用下,个体不断内化情感,产生精神的升华,最终实现道德主体的自我发展。
学校科研课题的开发与研究正是师生自我发展的全面体现。以科技环保课题《环保酵素对家居清洁作用的科学探究》为例,该项目伊始,教师在环保人士和科技专家的指导下,家长的协助下组建了活动QQ群,孩子们纷纷在学校和家庭内同时开始了环保酵素的制作,制作的过程长达三个月,同学们每周记录观察日记,发现问题及时在“环保酵素QQ群”中与家长、老师展开讨论,纠正错误做法,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制作环保酵素,提高了制作环保酵素的成功率。制作完成后,同学们在使用环保酵素的过程中,还注意观察其在净化水质、清洁去污、分解无机化学污染物质等方面的功效,并与普通清洁剂对比,得出最终结论,撰写实验报告。整个探究过程,学生通过查询资料、记录数据、实验对比、写观察日记、动手实践等途径,学习了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探索了垃圾减量的有效途径。科研课题的研究让科技环保教育鲜活起来,让其不仅是知识的灌输。同学们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情感内化,充分认识到垃圾减量、分类的重要,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知道了从小应关心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学习了科学小制作、科学小实验的基本工作方法,最终提高了他们的环境素养和科学人文素养,实现了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载体、自主体验、多元互动、评价反思、内化提升这五个环节前后衔接互相渗透,在网络技术这一基本要素的作用下,实现了教师、学生、学校三位一体的自我发展目标。
三、基于网络条件下“自主多元”自我发展德育模式所取得的成效
基于网络条件下“自主多元”自我发展德育模式的构建,为学校的德育提供操作范式和操作方法,将学校德育过程中各种要素、各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各要素、各环节之间最佳的组合结构和操作程序,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德育实效,实现“琢玉蕴德”的德育理念。
该模式的实践,学生培养了求真、尚美、进取的学习与生活态度,开发了身心素质潜能,培养了主体性个性品质、合作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具有了科学素養、人文素养、社会适应性和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学校也逐步锻造出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以培养出新世纪教育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先后获得“广东省优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州市‘教育e时代应用实验学校”“广州市社会、科学课程实验学校”“广州市游泳传统项目网点学校”“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学校”“广州市垃圾分类示范校”等称号。
基于网络条件下“自主多元”自我发展德育模式的实施,在“琢玉成器 育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学校达成了教师、学生、学校三位一体的自我发展目标,形成了求真、尚美、进取的校园精神,推动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国文.自觉发展学会反思[M].香港: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11.
[2]黄利,冯国文.让我自己走路吧:“自我发展学会学习”初探[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3]丁钢.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高玉丽.走向主体性德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