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卫 崔伟 臧志军 冯松
摘 要 将CIPP评价模型引入到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中,构建学、训、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背景评价包括社会影响和声誉;输入评价包括教学队伍建设和教学手段的投入;过程评价包括课堂教学、学生听课、教师备课等;输出评价包括毕业生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实践证明,CIPP评价模型运用到人才培养管理中,不仅可以提高办学能力和质量,同时有利于扩大学校办学的影响力。
关键词 CIPP;汽车运用与维修;学、训、赛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2.0 文献標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35-0062-03
2012年开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委员会将教学为本作为一项重要原则,强调专家评审组要按照教学为本、实践能力的要求,及时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教学案例、教学项目的转化,在理论学习、实践动手、学科竞赛中,推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为此本文将CIPP评价模型引入到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建立“学、训、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一、CIPP评价模型概述
(一)CIPP评价模型的提出及目标
CIPP模型是由美国教育专家斯塔弗尔比姆(Daniel Stufflebeam)提出的,也称为改良导向评价模型。CIPP教育评价模型认为教育最终目标是有效的持续改进,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促进教学整个过程的发展。CIPP教育评价模型在人才测评、教学管理过程中运用广泛,该模型是对目标导向评价模型的有效改进,其实质就是在整个教学计划开展过程中实施监控、监测,发现问题从而改进问题,保证整个教学管理过程的正常运行。CIPP评价模型在各种方案评价模式中,应用最为广泛和成熟。
(二)CIPP评价的步骤
CIPP评价的中心任务是持续改进,使得反馈的结果应用到教学管理和活动中,具体包括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四部分。背景评价主要是介绍方案的形成所需要的资源、问题,属于诊断性治疗,主要测评目标对象完成的任务,以及和实际方案之间的差异,属于目标设定和制定阶段;输入评价主要是指为实现教学管理目标的条件要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合作等,输入评价往往属于调查分析,测评出最优的实现方案;过程评价主要是对实施过程的评价,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模式、管理方式如何界定,具体的建设评估中如何测评,进一步了解方案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输出评价主要是完成目标的情况评价,属于成果结果类型,对目标对象从数量和质量进行分析评价,从而为改进方案、设计优化方案奠定基础。
二、基于CIPP模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为了检验教学改革成效,课题组构建了“学、训、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人才培养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中职A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测评。在具体设计指标过程中,为了体现指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指标的选取咨询了专家、一线教师和企业管理者,保证调查问卷的真实合理性,同时问卷的设计充分考虑学习者对“学、训、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各种需求,从而选出更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评价指标。
本次调查问卷采用线上、线下共同发放的方法,问卷涵盖中职人才培养过程涉及的各种要素与活动,共发放问卷500份,其中在校生和往届毕业生发放400份,中职专家和学者20份,中职一线教师50份,企业中层干部负责人30份,调查过程除去人为因素,删除无效调查问卷15份,有效问卷达到485份,有效率为97.12%。CIPP评价指标权重划分,定位指标内容和指标权重,最终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在调查发现,学生就业率(Mean=2.95)、师资队伍(Mean=2.88)、学生技能比赛获奖(Mean=2.90)等所反映的比较多,因此在赋予权重过程中,这几个指标给予的权重比较大,同时在进行样本访谈和个人访谈过程中,对四个指标维度所对应下面的二级指标进行细化分析,根据访谈的结果划分指标权重,得出最后结论。
(一)背景评价
主要是评价被调查对象的社会影响和声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背景评价主要是反映该中职学校办学定位、社会影响以及整体的发展目标等。本文中背景评价包括办学定位和社会影响两个方面。根据上述统计分析得出,92.6%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母校社会影响良好,对办学定位和思路比较明确;87.3%的受访者同意为学弟学妹推荐自己的母校,对自己本身的专业比较满意。
(二)输入评价
主要从教学队伍建设和教学手段投入等方面进行分析。教学队伍建设是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重点,教学手段与教学设施等是有效管理活动的支持力量,是保证正常教学秩序运行的必须环节。在投入评价中,86.6%的受调查对象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较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式;在产学研合作中,76.4%的调研对象认为他们的一线教师来源于企业,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学投入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实验设施培训,87.4%的受访学生认为实训设备基本能够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同时也有26.7%的受访者认为实训设施一般,不能够满足教学和学生的实训。
(三)过程评价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学手段的优劣直接反映在教学过程评价中,其中课堂教学最为关键,学生课堂听课、教师备课、考试情况等都对教学管理产生重大影响。专业课堂的教学是重中之重,尤其是核心专业课程,它的教学质量、教学监控、教学反馈等和学生的能力水平有直接关系。调查结果显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与资源建设、实习实训、课堂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管理科学规范。该专业所实行的“学、训、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主线,将学习、实训、竞赛三个教学环节有机整合,有序、有目标地推进教学过程,注重学、训、赛三者之间的统一。
(四)成果评价
成果评价是终结性评价,是对方案实施结果的测量、解释与评价,为后续工作的改进提供指导。
首先是毕业生职业素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对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成长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学、训、赛”一体化模式对提高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較大影响。调查数据反映大部分学生的职业素养比较好,有92.5%接受调查的毕业生表示“学、训、赛”一体化模式能够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
其次是就业率。就业率是评价毕业生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调查结果显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已形成“高就业、基础实、技能强”的办学特点。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中级工通过率100%,高级工通过率91%,学生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8%以上,对口优质就业率达85%以上,对口就业率、初次就业起薪优势明显。
再次是就业质量。就业质量是体现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调查显示,毕业生工作5年后,对就业岗位的满意度非常高,他们基本成为企事业单位中层管理者。
最后是技能水平。在“学、训、赛”一体化模式下,教师以技能比赛的赛项为出发点,衍生和开发了一系列校本教材和实训项目,并且按照技能比赛的标准制定实训教学标准。学生完全在实训项目的驱动下,以任务的形式完成专业技能训练。由于技能实训的项目贴近生产实际,所以学生的专业技能具有实用性强、流程合理、动作标准等特点,不仅在技能等级鉴定中取得了较高的通过率,同时也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三、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实践效果
A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实践显示,该评价模型实践效果良好。近几年,A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汽车运用与维修3个子赛项(汽车整车维护、车身修复(钣金)和车身涂装(涂漆),获得一等奖23名,二等奖46名,三等奖58名;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大赛中,获得国家技能金牌18枚,银牌35枚,铜牌72枚;在就业方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制造类62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8,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工资按工作经验和工龄统计,其中0~2年每个月工资5500元,3~5年每个月工资8000元,在积累经验后,往高级维修技师、维修技术总监、4S店店长等方向发展,晋升空间广阔,月薪一般在10000元以上。这表明,基于CIPP模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中职项目化课程的评价,通过评价体系的不断优化和完善定能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参 考 文 献
[1]鞠锡田,张翠香.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12(19):79-82.
[2]本刊编辑部.弘扬工匠精神 检验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成果—记2018年全国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J]. 汽车维修与保养,2018(7):92-93.
[3]黄亮. 职校技能竞赛选手心理技能与训练策略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5.
[4]李薪茹,王松岩.大赛资源转化的现状、问题与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6):73-79.
[5]陈为标.基于CIPP模式的职业教育多元评价体系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8(2):23-2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