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城 王友民 王建霞
“稻鸭共育”模式介绍
周长城①王友民②王建霞③
(①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257000 ②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③山东省利津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当前我国着重于农业农村建设工作,以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实力,增加农民经济收益,就需要不断的优化产业结构。种养结合的农业发展模式是一种混合式农业经济结构模式,可实现农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丰富产业链,同时这种农业模式也极具生态效益,能大大的减少农业资源损耗,减少环境污染。本文以“稻鸭共育”的种养模式为例进行说明,以此探讨种养结合模式的实际价值。
种植业与养殖业都是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两者之间既存在差别又有一定的关联性。基于传统的农业思维,两者在分别发展中经济效益较低,农业风险也较大,且不能充分的发挥资源优势。通过种养结合模式,将二者置于一个生态系统中,进行立体循环发展,可极大提升资源利用率,实现种养优势互补,直接拉动农业经济增长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稻鸭共育”种养模式,即是将水稻种植与养鸭结合。通常将成长到20d大小的幼鸭依照226只/ hm2的比例投放到新栽的稻田里,水稻选用优质高产稻。在这期间内利用鸭子的生长特性,可对水稻进行追肥、除虫、除草,减少农药施用,降低作物化学污染,而水田内的水生物也为鸭子带来了大量的食物来源,可以减少养鸭的饲料量,以此模式能达到多方获利,促进农业生态循环。
2.1 有利于鸭子养殖 发展稻鸭共育农业模式,将传统的圈养改为放养,增加鸭子的活动空间,鸭子在田间觅食,既能提高鸭子体质又能减少饲养成本。依照饲料行情,每只鸭子每天少喂饲料2.5kg,就能减少5元/只的饲养成本,减少饲料比例即可提高鸭肉品质,又能预防疫病损害减少药物成本,可为农户带来较大经济收益。
2.2 可使水稻增产 稻田养鸭能利用鸭子的生物特性,达到除草,除虫,松软泥土,增加稻田肥力的目的。可减少对稻田的施肥量,同时鸭粪可大大改善土质,增加水稻抗病害能力,促进水稻绿色生长,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据统计“稻鸭共育”模式下的水稻产量比单纯的水稻模式产量在均量上可增加150~200kg/亩。
2.3 可改善土壤结构 因鸭子的稻田活动,能促使水稻土壤中的沼气和硫化氢快速排出,让水稻根系可深扎土壤,促使水稻的更好生长。通过稻鸭模式与传统水稻栽培相比,稻鸭模式可减少稻田土壤的孔隙,提升土壤物理性能。同时因较少的农药施加,可降低对土壤的污染,保持土质,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稻鸭共育”的种养结合模式,是现代农业模式的一种有效形式,不仅能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扩大种养规模,降低饲养成本和种植成本,且利用两种资源的特性实现优势互补,增加农户实际收益,而且可有效减轻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
(2019–07–05)
S8-01
B
1007-1733(2019)09-00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