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 何春
一起山羊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治体会
陈艳 何春
(四川省凉山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 四川 西昌 615000)
羊钩端螺旋体病又称黄疸血红蛋白尿,是绵羊和山羊共患的一种传染病,其特征为显著的黏膜黄疸、茶褐色尿、皮肤和黏膜出血与坏死。全年均可发病,以夏、秋放牧期间更为多见。
2017年5月,凉山州某县某村养殖户养殖山羊50余只全为当地山羊品种,因精准扶贫政策该户被选为科技示范户,当地有关部门购进优质种羊20头(包括种公羊3头)给予该养殖户进行品种改良。经过隔离观察后羊群混合饲养,饲养方式为半放牧半舍饲。半月后陆续出现死亡,一月后该养殖户报告专业技术人员寻求帮助,此时养殖的当地品种羊已经死亡26只,引进良种羊死亡3只。
本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疫病。菌体呈细长丝状,具有规则的螺旋,中央有一根轴丝,暗视野检查时,常似细小的珠链状,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没有鞭毛,可绕长轴旋转和摆动,进行活泼运动,因而菌体常呈c、s、o等多种形态。老鼠和病畜为主要传染源。
病羊精神沉郁,步履蹒跚无力,耳搭头低,眼睑发黄且有分泌物,鼻镜干燥,呼吸快浅表无力,体温高40~41℃,尿液为茶褐色,从出现症状到死亡约7~15d。各年龄段和各体况都有发病。
对死亡羊只进行剖检从排尿孔流出褐色尿液,黏膜黄染,皮下胶样浸润有出血,腹腔胸腔有黄色渗出液;心脏颜色淡红心包有积液;肝脏肿大质脆,胆囊充盈;脾脏肿大,颜色淡;肺有坏死斑,血液颜色暗,不凝固;肠黏膜及浆膜出血,肾脏肿大数倍为土黄色,淋巴肿大出血;膀胱尿液为茶褐色。
采集血液在暗视野下观察,能够看到典型的钩端螺旋体形态,结合临床症状和解剖情况确诊为钩端螺旋体病。
对全部成年羊每天分别肌注青霉素160万IU和Vc10ml一次,未成年羊量减半;重症给予强心、葡糖糖和生理盐水,液体量应少。连用5d后病情得到控制。
(1)对发病和可疑羊只进行隔离,集中关入羊圈下风口;消灭老鼠。(2)清理干净羊圈内被污染的草料、器具和粪污;对清理的粪污、草料进行集中堆放发酵。保持圈舍卫生,每天对圈舍和器具进行消毒。(3)保持圈舍通风保暖;饲喂优质柔软干草,少喂勤添;保持清洁饮水。(4)疫病期间羊只不得放牧,在羊只痊愈30d后经血清学检查未发现病原体,方可解除限制措施。
(1)发病后对养殖户进行了解,以前该地区从未发生过勾体病,所以怀疑为引进羊只所携带病菌导致,当时隔离时间为15d,隔离时间应延长至30d,必要时可进行血清学检查。(2)养殖户科学养殖技术缺乏、养殖观念落后,预防意识薄弱,对羊只发病观察不准确、不及时,防范意识不强;应加强对养殖户的专业知识培训。
(2019–07–03)
S858.27
B
1007-1733(2019)10-00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