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式教学在生活中的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

2019-02-11 01:36程荣荣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辩题批判性辩论

□程荣荣,董 琳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0)

在传统的经济学类课程教学中,学生在面临问题的时候习惯寻求一份“标准答案”。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对很多经济现象的解读是没有统一答案的。即使是经济学家们对于同一问题,也是各有见解,甚至会意见相反。尤其是生活中的经济学作为一门通识选修课,更要避免授课教师观点的一味灌输,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深入洞察经济现象,敢于质疑老师和别人的看法,并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所谓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做出主张的思考。可见批判性思维需要学生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课程教学中采用辩论式教学法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一个有效途径。

1 生活中的经济学课堂中引入课堂辩论的必要性分析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是在社会中学习的,而社会是一个复杂变量的综合体,因此需要人们站在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生活中的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学科中的一门课程,需要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同时,该门课程作为通识选修课,在考试考核过程中往往不设置统一的标准答案,且期末考核只占总成绩的30%,另外70%的成绩依靠平时考核。因此,平时的过程性考核要有相应的评分依据。在该门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平时考核包含了五部分,分别是小组辩论赛、个人展示、课堂笔记、课后作业和出勤。其中,由于辩论本身并没有正方和反方到底谁正确的结论,所以对于同一经济现象或社会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因此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课前充分查阅资料,进行批判性思考,在辩论环节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2 课堂中引入辩论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2.1 辩题设置

合适的辩题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好辩题的设置应该把握如下特点。第一,社会热点。社会热点问题往往是学生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有助于激发学生讨论。第二,与课程紧密联系。辩题与课堂中讲到的经济理论密切相关,使得在通过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获得学生认同的基础上,能够结合科学理论、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理性分析社会问题,避免感性。同时确保学生在破题时能自发与课堂知识点相结合,举一反三,增强获得感。第三,辩题要保证公平。辩题的设置不能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尽量保证正反和反方在开辩前处于同一“起跑线”。本门课程曾经为学生提供的辩题有“火车站票是否应该打折”“教育是否应该产业化”“贸易保护主义是否能够被抑制”“数字货币是否值得推广”“钱是否为万恶之源”等辩题供学生投票选择。虽然辩题的设置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经过学生投票选出最想辩论的题目后,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辩论赛中表现积极,并对辩论式教学法表示十分认可。

2.2 规则制定

通识选修课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年级,为了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辩论小组的形成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尽可能保证小组成员的多元化,通过打破专业界限来实现学生在问题分析时观点的多样性,同时又有利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辩论的具体规则参考了颇受学生欢迎的一档综艺节目——“奇葩说”的规则。在传统辩论规则基础之上,增加了“奇袭”环节,即在双方辩手总结陈词之后,作为“观众”的其他学生可以站在某一方的立场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向某一方提问,通过互动环节,提高其他学生注意力和课堂参与度。对于教室的投影仪、黑板等资源也作为学生辩论的“道具”,鼓励学生用丰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使用手机调研、投票也被引入课堂。

2.3 赛前指导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辩论式教学十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参赛学生在课前必然要准备辩论资料,该环节,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由于本科生的信息检索水平有限,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重要文献资料,帮助学生加强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领悟,迅速掌握核心问题。教师在评分时,根据学生对参考资料的引用,能够较好判断出学生在课前对文献的阅读程度。当然文献数量应适度,过多容易导致学生局限于文献观点,而且要提前告知学生文献可以作为其中一部分素材。同时提示学生与辩题有关的授课章节,促使学生自主预习与复习,进而将理论进行深入思考,和实际进行联系。

2.4 组织辩论

组织辩论要按照辩论规则进行,但辩论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例如时间控制不当,情绪失控等,作为教师要及时协调。当有学生占用时间过长,如果用计时器提示会导致学生情绪紧张,影响正常发挥,而打断发言也影响了观点的阐述。所以适当延长时间保证观点得到有效表述,并对另一方给予时间补偿,或者在征求队友同意后,将队友结余的时间进行让渡。对于情绪失控甚至人身攻击等情况,教师可以打断发言,缓和气氛并提示相关同学调整情绪,注意措辞。

2.5 拓展与总结

双方辩论结束后,进入辩手与其他同学互动环节,通过让其他同学参与到观点的表达中来,发起一场头脑风暴,碰撞出思维火花。此时大量的信息有可能让学生陷入思维混乱,无法记忆。教师可以通过梳理与总结,在黑板上书写正反双方观点的关键词,用文献或教材内容将关键词进行串联,然后引出特定的经济理论,进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感受理论与现实的紧密联系,以及经济学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生命力。

3 辩论表现评估与成绩评定

辩论式教学在生活中的经济学课堂中的应用,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对经济现象的解读。因此在成绩评定时,评分的主要依据不在于辩论中使用了哪些技巧与措辞,而是观点的说服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一般来说,批判性思维应当具备五种基本技能,如表1所示。其中“分析”“评价”和“推理”是最核心的三个技能。辩论式教学作为课堂教学方式之一,具有辩论时间短、考查学生多的特点,因此在批判性思维技能方面主要考查这三个核心技能,且各占30%的分值。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文献的阅读和梳理,是否能做到找出与辩题有关的论述,明确概念和观点。评价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对方辩友论据的评价,能否进行严密的推理分析,做到反驳“有力”,而不仅仅是“死守”己方观点。推理能力主要考察学生的结辩是否能够做到辨证与统一相结合,既能维护己方立场,又会综合对方观点,以更宽广的解释得出合适的结论。

4 辩论式教学在生活中的经济学课堂应用中的体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将不再局限于个别专业,而是对每位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的必然要求。有效地表达有助于学生未来更好地发展。目前,大学生在沟通表达中有两个常见的问题,一个是爱表达但没重点;另一个是不善于表达,一表达就紧张。而辩论赛能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然而,大学里规范性辩论赛主要惠及的是少部分学生,且经常参加这种辩论赛的学生往往具有语速快,

表1 批判性思维技能指标

气势强的特点,这种沟通方式并不会让人觉得友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辩论式教学方法,能够避免以上困境。

首先,课堂辩论给予每位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通过学生们的相互影响,引导不善表达者逐渐习惯与别人进行思想上的分享交流。

其次,课堂辩论的核心不在“辩”而在“论”,这样,学生们可以轻技巧,重阅读,重分析。有利于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主学习和知识重构上,减少感性的冲动,增加理性的思考。

最后,课堂辩论不同于规范的辩论赛,在规则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在课堂辩论中如果出现问题,教师可以及时打断进行纠正指导。另外辩论环节高强度的思维碰撞能够暴露学生在人际沟通中的弱点,教师第一时间的指导和提示可以让学生及早修正。这是辩论式教学在生活中的经济学课堂教学中的又一意义。

5 结语

辩论式教学能较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给更多学生提供交流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应变能力,有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本文以生活中的经济学通识选修课作为案例进行实践教学,关注了一部分学生,达到了一定的目的。对于在更多课程中开展辩论式教学,惠及更多的学生,则需要更多地探索与实践。

猜你喜欢
辩题批判性辩论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分层次音乐欣赏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训练
借“题”发挥,焕发精彩!
辩论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