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外来手术器械即医院手术时暂时使用的由手术器械商供给的器械。其使用较频繁,可在不同医院间周转流动,而不同医院对其清洗方式及管理模式各不相同,因此难以保证器械清洁达到相应要求。目前,针对外来手术器械尚未制定明确的清洗规范,研究证明[1]采用一般的手工或机械对其清洗,效果不佳。为此,本研究探讨预处理后对其清洗效果。
1.1器材来源 选取本院117件外来手术器械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58件,其中医院备用46件,本市内使用9件,全国流动使用3件;带管腔类手术器材11件,无管腔类手术器材47件;骨科用器材39件,其他19件。实验组:59件,其中医院备用47件,郑州市内使用8件,全国流动使用4件;管腔类器材12件,无管腔类47件;骨科用器材41件,其他18件。两组器材分类及来源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用液态多酶清洁剂手工清洗。参照使用说明,将器械冲洗后,在多酶清洗剂中将器材充分展开后浸泡2 min,污染严重及凝固处,用刷子沾清洁剂刷洗,并用专用毛刷对管腔类器材进行清洗。观察组:行手工绩效泡沫多酶清洁剂加预处理清洗。参照使用说明,将泡沫多酶清洁剂使用专用发泡机打出泡沫,将泡沫覆盖于器械表面预处理5~10 min后用清水漂洗,再于泡沫清洁剂中进行5 min浸泡后刷洗;管腔类器械将泡沫打入管腔后,用专用管腔毛刷刷洗。
1.3评价方法 目测法:清洗后目测器械尺牙、关节及表面无锈迹、水垢、污渍及血渍残留;管腔类器材用无菌棉签涂抹管腔内部,棉签目测无油迹、血渍和锈迹即为合格。ATP荧光检测法:通过ATP荧光检测仪检测仪器表面发光值,发光值低于40即为合格。
观察组:目测58件合格,合格率为98.31%(58/59);ATP荧光检测合格53件,合格率为89.83%(53/59)。对照组:目测50件合格,合格率为86.21%(50/58);ATP荧光检测合格33件,合格率为56.90%(33/58)。两组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仪器清洁常用酶液中包括表面活性剂和淀粉酶、脂肪酶及蛋白酶等各种水解酶,通过水解酶对附着在一些表面及腔隙中的油渍、锈迹以及血渍等进行水解,使其从表面脱离,易于清洗,但一般手工酶液清洗并不能彻底清洗干净。对外来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中,并未将预处理纳入[2],预处理时将酶液打成细小的泡沫,将仪器充分展开后浸入酶液,酶液泡沫可充分迅速到达仪器管腔、孔洞及关节等位置,浸泡5~10 min后,仪器各部位表面污渍被分解、软化后更易于清洗。
手术器材清洁度检测目前常用光源放大镜或目测法进行判断,随简单实用,但对于仪器关节及管腔处残留的微小粘液、蛋白及血渍污染物难以察觉。因此,本研究在目测法外采用ATP荧光检测法对清洗效果进行评估,利用该类物质的荧光特性,反应对其清洁程度[3]。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ATP荧光检测及目测清洁度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
总之,外来手术器械经预处理后清洗有利于提高仪器清洁度,在实际清洗过程中应加强清洗操作管理与规范,确保器材使用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