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471003)徐玫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2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49~67岁,平均(58.1±4.9)岁;试验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50~67岁,平均(58.5±5.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均符合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条件;未患有心脏病变症状。患者家属在了解相应的护理方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实验进行监督。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对依据传统护理经验对患者进行对症处理。试验组予以循证护理:(1)护理人员需要明确了解患者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且依据相关问题为患者制定具有科学与合理性的护理方案。(2)针对患者存在问题,查找近年来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全面汇总,按照相关的顺序形成护理方案;之后邀请相关的主治医师与其他科室的专家、护理人员进行共同探讨,以便能够对护理方案进行有效的完善,使其具有较大的可行性。(3)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护理方案中的内容对患者予以良好的护理。①针对心律失常的护理。术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患者的心功能,例如对患者进行吸氧,并进行血容量的补充,将心率维持在每分钟80~100次;同时在术后需要准备除颤设备与抢救物品。②针对肾功能损害的护理。术中需要将患者的收缩压维持在90mmHg,但不可过高,并且还需要尽量避免患者发生出血现象;术后需要严格观察患者的小便颜色与尿量,并且还需要避免使用具有肾毒性的药物,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患者的尿素氮与肌酐浓度进行有效检查,从而明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③针对神经系统的护理。麻醉后患者较易发生躁动与双侧瞳孔不等大的现象,为此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注射甘露醇,直至患者完全清醒;同时需要确保护理过程的安静性;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使家属进行探视,从而对患者进行鼓励,避免患者出现神经紧张现象。④针对低氧血症的护理。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为患者吸氧,确保其血氧饱和度超过90%;同时每2h对患者进行1次吸痰,确保患者呼吸道的顺畅,并且需要对患者的口腔进行及时清理。
1.3 观察指标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与满意度评分,对患者进行自制问卷调查,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把研究得到的数据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方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的发生率(6.45%)明显低于对照组(29.03%),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满意度评分比较 试验组的住院时间(5.41±1.52)d明显较短于对照组(9.35±2.21)d,满意度评分(92.87±5.01)明显较高于对照组(82.63±4.37),差异显著(P<0.05)。
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明确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较为全面地查找以往的相关资料,并结合目前患者的实际需求制定出具有较高可行性与针对性护理方案,实现对患者的较为全面的护理[1]。通过实行此种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将科研结果与临床专业知识、经验及患者需求进行结合,从而使护理方案能够发挥应有的护理效果,缓解患者的不良症状,减轻患者的病痛[2]。通过实验数据显示,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至6.45%,并且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满意度评分显著提升,主要原因在于护理人员能够有效地摒除传统的护理经验,从而实现对患者的全面、精准的护理,同时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术后观察,因而能够及时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处理,因而在较大程度上确保患者的健康。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循证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可作为今后护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首选护理模式。但由于不同的患者具有不同的并发情况,加之本实验选择的实验样本数量较少,因而护理人员需要进一步对此种护理方案进行调整与完善,从而更加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