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00)郭苒
1.1 基线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90例,时间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之间,根据入院单双号的顺序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研究组中最大年龄为48岁,最小年龄为24岁,年龄均值为(40.44±3.28)岁。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3例。参照组中最大年龄为49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年龄均值为(41.43±3.73)岁。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2例。两组患者的各项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检验,主要指标为:钠、钾、钙和氯,同时还包括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在上述基础上还需检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另外还需检测患者的尿酸、尿素氮和总胆红素。
研究组患者则接受生化检验,具体流程为:测定患者的24尿17-羟皮质类固醇、血浆醛固酮和24小时尿醛固酮。24小时尿酮固酮检测方法为RIA,正常人群的水平介于22~82μmol/L,肥胖人群的水平为102μmol/L。若受检人员伴有原发性、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上述水平会明显降低。血浆醛固酮检测方法为ALD,正常人群的水平介于36~830μmol/L。上述指标会受到体位、时间和使用液体的影响,若甲基多巴和甘草输入过度会降低上述指标。原发性或继发性醛固酮患者会升高上述指标[1]。24小时尿醛固酮利用RIA方法检测。
1.3 指标的评定依据[2]对比并统计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不同检验后的总有效率。显效判定依据:检验结果和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相同;有效判定依据: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相接近;无效判定依据:检验结果和临床诊断结果存在较大出入。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纳入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予以(±s)形式表示,行t检验计算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行卡方计算两组患者的检验总有效率,当检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时,表示P<0.05。
对比两组患者的检验总有效率,研究组(生化检验)97.8%(44/45)显著高于参照组(常规检验)80.0%(36/45),组间数据比对判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近年来,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生化检验逐渐趋于完善,在临床辅助检查手段中,生化检验较为常见,尤其是肾上腺皮质疾病,获取了显著的诊断效果。据有关统计显示:临床生化检验的影响因素包括:①检验前。标本不能及时送检、标本储存缺乏规范性,溶血较为严重,标本采集不当。②检验期间。实验室周围环境、仪器因素和加样等。③检验后。核对和反馈。因此在检验期间需对以下几项严密关注,患者采血之前需对其详细询问,如:存在的病史,近期是否发生不良生理变化。告知患者采血前需保持良好状态,并确保空腹。若患者需多次采血,需对每次采血的条件予以保证。通常情况下,临床常选择的抗凝剂为枸橼酸钠,浓度为0.109mol/L。临床选取的检测仪器需具有较高的信誉度,在对患者检测前需调试仪器性能和灵敏度,这样可以使仪器的正常使用得以保证,防止仪器质量把控不严格致使结果发生误差。此外,要想防止实验发生偶然性误差,需事先净化仪器,同时清洗冲洗槽和标本抽屉,还需加强实验平台的维护和保养。对检验质量严格把控,操作人员也需具备较高的操作水平。此研究结果表示,应用生化检验的研究组,检验总有效率97.8%显著高于常规检验的参照组80.0%,组间数据校正检验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生化检验较比常规检验更具有针对性。
目前,临床对于肾上腺皮质疾病而言属于预防二级水平,对一级预防的认知相对缺乏,实施常规检测存在诸多不足,误诊率和漏诊率也相对较高。生化检验可将上述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通过对患者生化数据进行了解和对机体变化充分掌握,从而为后续的治疗奠定基础[3]。
总之,在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应用生化检验可将诊断准确率显著提高,从而为后续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