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的热门词汇,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对学生德育教育有着积极作用,能帮助学生成为一名知法懂法的社会公民,而公共参与素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此,本文就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针对如何聚焦公共参与素养,优化教学策略展开分析与探讨,并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提出相应策略,希望能为提升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做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公共参与素养;教学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首要阵地,担任着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责任。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理性精神及公共参与等四方面,其中公共参与核心素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归宿,其他三方面的核心素养最终都要落实到公共参与范畴中,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是提高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有序地参与到公共事务中,使每个学生都具备承担社会责任的态度,增强初中生的公德意识,进而促进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发展。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对我国的基本法律制度和社会制度有一定了解,提高学生对社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的认识,明确自己所具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使学生成为一名具有一定认知能力,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人。我们都知道,虽然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由于生活及社会经验方面的不足,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因此,教师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非常有必要。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所以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要想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行为,教给学生知道该如何行使这项基本权利,通过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公共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民主监督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习与收获法律道德知识,还能促进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为学生将来更好的发展指明方向。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始逐步接触社会,慢慢开始关注社会中的新闻及热点事件,并且会主动参与到相关问题的讨论中。但是部分学生对相关新闻的阅读通常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无法真正联系到其事件本身与自己之间的关系,觉得事件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无关紧要。由此可以看出,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公共参与意识,但他们这种意识还不够强烈,对社会事件的认识不够深入,致使虽然参与其中,也只是停留在对事件发表意见层面,体现了学生社会公共素养的缺乏。究其原因,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的有效途径,但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依然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面上,无法将其与实际相结合,所以就不能对社会事件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为此,要想提高初中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教师必须重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增强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
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 关注時事要闻,提高公共参与意识
大量研究证明,关注时事要闻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树立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提升自身道德素质,增强政治参与能力。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引入一些时事热点新闻,或者鼓励学生在课下时间自主搜集一些时事要闻,然后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供大家围绕时事要闻展开讨论;与此同时,还应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社会新闻,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而增强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例如,在讲《法律保障生活》这一课内容时,为让学生体会到规则是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规则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特征及其重要作用,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法律观念。笔者就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近期网上热议的一则社会新闻“女子当街扇母亲耳光,一男子看不下去将其踹倒”,在学生认真观看了之后,大家开始议论纷纷,为让学生有目的性地思考,我便提出这样的问题:“这名女子当街打自己的母亲,你认为属于违法行为吗?”在学生的激烈讨论中,有学生认为:“这是家务事,不必上升到法律层面。”也有学生认为:“打人就是不对的,法律是保护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这一新闻的引入,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发学生关于规则及法律产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规则及法律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二) 开展模拟活动,培养公共参与习惯
模拟活动就是以教学内容为依据,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参与到所创设的情景活动中,以达到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其中,并对问题展开分析,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的目的。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开展模拟活动,为课堂活动增添真实色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习惯。
例如,在《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这一课教学中,为让学生了解责任的意义,角色不同则责任不同,知道自己对自己负责,认识在生活中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为此笔者就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了模拟活动,以便学生思考在这种情况下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担负什么样的责任。如通过模拟表演的形式展现了这样的情景:一名中学生他的爸爸喜欢打麻将,经常叫朋友到家里来打牌,而且他们还涉及赌博,有一次他爸爸把他叫到牌桌前,想让他试试手气?这时,我提出问题:“大家想一想,这名中学生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才能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呢?”在模拟活动中学生设定了多种方式,如拒绝家长的邀请,或者直接躲开,或者直接拨打110找警察来帮忙。接着笔者又提问“大家认真思考,这名中学生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同时激发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核心素养。
(三) 回归生活素材,培养公共参与精神
生活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源泉,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才能为课堂注入活力,才能搭建起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桥梁,才能缩短学生与道德与法治知识间的距离。从很大程度上来看,生活与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有着天然的联系,通过生活化教学可对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引入生活素材,使抽象的法治知识变得更加生动,为课堂增添趣味性,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我与集体共成长》这一课时,笔者联系生活实际,让班干部组织大家开展班级义卖活动,这时班级中出现了很多声音,有的说:“可以参加义卖活动了真好,我又可以带一些东西来卖。”有的学生说:“这是班干部的事情,与你无关,与我也无关。”还有的学生说:“这样不好,义卖活动是我们班级的活动,我们都应该积极参与。”听到大家的声音,我总结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分子,义卖活动是我们班集体的事务,无论大小,我们都应认真对待,努力做好。大家说是不是?”这时同学们若有所思,然后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学生通过参加集体义卖活动,各尽其能,尽力发挥自己的能力,在相互分工与合作之后,充分认识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密不可分的,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同时也学会承担责任。
(四) 强化实践活动,培养公共参与行为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以得知,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比较肤浅,要想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才行。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单纯知识记忆的学习方式,应倡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得知识,形成技能,从而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理解学习内容。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除了凭借课堂活动之外,还应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鼓励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对实际问题进行多方面分析,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对所学课本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行为。
比如,在教学《服务社会》这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奉献的意义,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积极参加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为此,笔者就借此机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从校园活动开始,让学生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如擔任学校的“小记者”或者“小摄影师”,记录学校中发生的好人好事、乐于助人的行为,或者需要被曝光批评的不良行为,如随手乱丢垃圾、故意破坏学校公物等;另外,还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如该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如到学校附近的小河流考察其污染情况,通过对水样的收集、分析与整理,然后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我们所生活的大环境。”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该承担哪些责任,还能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就是社会中的重要一员,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行为。
四、 总结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不仅能实现对学生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的培养,还能帮助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公共参与素养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落脚点,是初中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注时政要闻,并能进行主动思考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促使初中生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公民。
参考文献:
[1]刘芳.利用实践性作业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J].名师在线,2019(30):62-63.
[2]崔逸飞.浅析活动型课程视域下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J].才智,2019(20):130-131.
[3]高志永,黄宇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途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8+150.
作者简介:高志永,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