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与授业巧结合

2019-02-10 03:57柯嬿珊
考试周刊 2019年104期
关键词:移情体验情商

摘要:在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地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日,人们对EQ的理解又有多少呢?简而言之,EQ也叫情商,它是指人的情感和社会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它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正因为智商是天生的,而情商是靠后天培养的,因而,在教育过程中,人们就不能忽视情商培养这一重要环节了。特别是针对中学语文教育的特质,笔者认为:重视情绪情感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作用,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和关注,以人为本,健全学生人格,塑造新型的全面的社会适应性人才,才是关键。

关键词:情商;移情;体验;交流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教师的职责并不全在于授课。但当今,素质教育的理念铺天盖地,而我们实则仍带领学生们进行着轰轰烈烈的成绩之争,分数之战。特别是中考、高考之后,有些落榜学生因不堪重负而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而考前,有的学生也曾扬言:如果考不上,真该去自杀了;甚至到了大学,部分学生仍在重压下挣扎,有的不堪重压,做出了蠢事,如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某高效学生竟向动物园里的狗熊泼浓硫酸等等。这些事件触目惊心,不得不要让我们关注一下青少年的心理素质问题。当然,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以确定分数线来选拨人才的体制,而应该指出,社会适应性的人才,应全面发展。而何谓“全面”?那是除了智商外,还因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质,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同情和关心他人的善良,善于与人相处,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等等。特别是针对中学语文教学特质,笔者认为:丰富学生情感,完善学生品质,控制学生情绪是关键。

一、 提高自身感染力,善于于寓教中移情

移情,就是把人们的主观情感移入与灌输到知觉或想象的对象中去,而且能意识到二者的完全合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是丰富的情感载体,把教学中出现的中外著名文学家蕴涵在作品中的具有强烈感染办的思想感情和自己从作品中所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有效地传输到学生们的心理去,从而引起师生之间思想感情的共鸣,形成情感地交流和交融,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们都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性情中人”。如列宁所说的“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是名家名作,其中往往渗透着作家强烈的思想感情,他笔下的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感人肺腑。字里行间洋溢着或高贵典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那么,如何把这种感动和感染到的情感“移”给学生们呢?《文心雕龙》中提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之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教语文就是要让学生披文以入情,在“情”的熏陶、冲击、融会之中,身临其境,方能“沿波讨源,达到其言皆出于吾之口,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的境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教师经常会很在意学生们上课的情绪,总是希望他们聚精会神,甚至希望他们的视线永远不要离开教师注视的范围。这时教师应该审视一下自己在讲课中自己的情感是否丰富,情绪是否饱满,是否已进入了角色,和学生们充分地互动,以情打动了学生们。

比如初中语文教学非常注重联系生活,体味生活,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更应该挖掘学生的情感潜质,去感染他们,丰富他们的情感,以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以此目标为导航,我上课时,很注重烘托情感——氛围。例如上《藤野先生》这课时,一上课,我就把那张“惜别”的照片挂在了黑板左侧较鲜明的位置,这不禁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然后我指着照片,饱含深情地说:“这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老师——藤野先生。”“他是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他曾经在鲁迅先生作为弱国国民而留日求学期间,毫无民族偏见,给予了鲁迅先生无私的关怀和深刻的影响。不知不觉地这位先生的高大形象深入人心,学生极想更深入地了解他。接着我适时地点拨:本文表面上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可贵的师生之情,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而贯穿全文还有一条暗线,即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围绕着这两条线索,学生通过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讽刺之情,对求学的刻苦精神,对无民族偏见的老师的崇敬之情,对祖国的忧愤之情,及最后的弃医从文,无不渗透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课上我适时地提问学生:“什么是爱国主义情感?”并希望他们用现实事例来回答。他们纷纷说:“屈原报国,无门,自投汨罗江;杜甫忧国忧民,‘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运动员在夺得奖牌看着国旗在领奖台上高高升起时,口里默默地唱着国歌;等等。”“那你们平时做到爱国了吗?”答:“升国旗要敬礼,唱国歌要肃立;我们要学习周恩来同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课堂气氛异常热烈,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背影》的学习来感受无微不至的父爱;通过《斑羚飞渡》来感受生命传承的伟大;通过《春》来体味大自然的美好等等,使课堂常常洋溢着爱的气息,使学生们在爱的氛围中感悟成长的快乐,也使他们懂得在生活中善于去拾取爱的点点滴滴,生命才有意义。

二、 品味社会人生,善于于寓教中体验

日本著名学者佐藤正夫指出:教育的目的当然在于造就有能力参与社会生活、有益于社会发展进步的人。例如,美国作家狄斯尼的《勇气》这篇课文,它感动读者的是那两种勇气,即美国青年因智慧而产生的勇气和法国女人因信仰而产生的勇气。那身处困境的机智和勇敢,使他获得了第二次机会;那对和平的信仰给她的勇气和力量,使她变得美丽而高贵,使读者感染到的是一种可敬的人格魅力。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围绕着勇气这个话题,我们做了一个很简单常见的游戲,就是让自认为有勇气并自信的学生站在高高的桌子上,他身后的地板上站着几个同班同学,然后我们示意假使他信任身后的同学,那他就可以极放心地倒下,因为身后的同学们会稳稳当当地接住他的。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测试被试者自身所具备的勇气和他对旁人的信任度。如是这番试了几个同学,仍有不少同学胆怯。到最后一个同学了,在他犹豫的时候,我微笑地对他说:“你有勇气信任你朝夕相处的同学吗?”目光的坚定使他毫不犹豫地往后倒去,同学们热情地伸出双手接住了他,并欢呼着,簇拥着他,他成功了。通过这堂课,大家懂得了互相信任是多么重要,它将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力量,因此,大家增进了彼此间的信任感,集体凝聚力空前增强。

三、 打开心扉,善于于寓教中交流

教与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心灵交汇的过程,一个情感互动的过程,因此,师生之间不论什么时候都要注重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如此。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里,曾经因为老师的一句劝慰:“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而使“我”得到了莫大的支持,从而也使“我”对老师的回忆充满了无限的美丽。但这么稀松平常的一句话,却流露出了老师对学生多么深切的關怀和理解,多么真诚的交流,因而彼此的依恋也是在所难免的。

情感的真诚表达是有助于互相交流的。特别是有一次在讲评《家之声》的命题作文的时候,我特别请了一位平时作文成绩并不是很高的同学米朗读他的习作,他实际上写的是,家庭的吵骂声。“清晨,我先清醒的往往是耳朵……”,接着,是其厉害的母亲对其年迈且丧失了劳动能力的奶奶的指桑骂槐,更甚者是厉声挑剔。以一个儿子和孙子的双重角度,来展现农村中最常见的赡养老年人的问题,并通过批评其母亲,教育其母亲——“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人都有老的时候,你不希望我以后也这么对你吧。”使其母亲换位思考,转变了观念,并以身作则,带动周围的邻居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最后,笑声代替了谩骂声,家庭其乐融融。由家庭问题上升到了社会问题,主题深刻,是篇好作文。刚点评完这篇作文,自由发言的时候,同学们畅所欲言,说:“我们家也有问题……”,当然,我们也不是只提倡“问题”作文,只是通过这次讲评,同学们扭转了一种作文的传统模式,即讲好话,讲空话,讲套话,使作文内容变得空洞而死气沉沉,千篇一律。而转而是带来了一股股清新的气息,即讲实话,说实事,挖掘其实质内容,更能写出好文章。结果不仅使这个同学增强了作文信心,提高了作文水平,也带动了全班同学的作文积极性,班级作文园地上,优秀作文多了,另辟蹊径的作文更多了。达到了较好的教学目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通过不断地转换角度,换位思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强了,也更有了自己的主见和看法了,彼此的交流多了,下笔也更自信和从容了,甚至于跟老师的交流也多了,更有见地了。在每周的练笔周记中,学生或坦言学习的困难、生活的憧憬、交友的困惑、亲情的隔膜等等,无不透着真诚,因而我在点评中也尽量地畅所欲言,鲜明自己的立场,观点和看法,或劝导,或鼓励,极尽一位知心大姐姐之能事,从中体会着一份份酣畅淋漓的真挚与快乐。

其实,情感教育由最初的感动、感染、感悟,到全心地去体验和挖掘情感的实质,到最后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形成自己鲜明的立场和观点,从而可以自主地交流和讨论,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形成学生较完整的世界观,和较完善的人格品质,以使他们在今后面临困难险阻、艰辛挫折的时候仍能保持情绪的稳定,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坚定的信念、灿烂的微笑去迎接挑战,从而成为全面的社会适应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惊尘主编.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选.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4).

[2][日]左藤正夫.教学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

[3][美]劳伦斯沙皮罗.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8).

作者简介:柯嬿珊,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玉兰学校。

猜你喜欢
移情体验情商
你过得不好,是因为“假情商”太高
低情商的6个原因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移情于物,借物遣怀(外一则)
面部表情、文化差异与移情作用
二则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关于“移情作用”在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思考
没有表达,哪来的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