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国慧
(江苏昆山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昆山 215300)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原发性心肌病变和心室因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不能维持心排出量,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又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转归[1]。由于慢性心力衰竭伴有反复发作的特性,除需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在治疗期间给予相关的护理干预也尤为重要。本文就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中3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各16例,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67-82岁,平均年龄(71.2±2.6)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2±0.6)年。
观察组-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70.3±3.4)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3.4±1.2)年。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性护理,包含入院指导、用药指导、心理指导、并发症护理等。
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之上采用舒适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环境护理
在患者住院期间,应保证病房环境干净、整洁,保持良好的通风及其采光,时刻关注病房的温度及湿度状况,在护理工作上做到轻柔、平缓的进行,避免影响患者休息,保证患者拥有充足的睡眠,并在患者住院期间,应与患者家属沟通好其探视时间、休息时间及其规章制度,保障患者拥有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利于疾病恢复。
1.2.2 吸氧护理
在住院期间,由于老年患者身体状况,大部分患者需要给予吸氧治疗,在吸氧过程中常会出现不适感,护理人员需多方面关注患者状况,针对一次性吸氧导管应采用新型一体式吸氧导管装置,能够降低湿化水泡的声音,更保持湿化液处于无菌的状态,使病人既舒适又安全。在此操作期间,护理人员需特别注意氧流量,根据患者实际缺氧状况进行调节,避免患者自行调节氧流量,造成严重缺氧等现象。
1.2.3 体位护理
因疾病需长期卧床进行治疗,大部分老年患者会出现水肿和气喘等现象,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不同状况调节好床头高度,维持患者处于半坐半卧的状态,增加舒适感。如患者病情严重,可每日帮助患者进行翻身运动,防止患者出现压疮等现象。
1.2.4 心理护理
由于疾病病程较长且多次发作,患者会出现恐惧、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造成患者极大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了解患者心理状态,采用平和、简单的语言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缓解患者其负性心理,促使患者乐观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1.2.5 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在饮食上应给予患者易消化、清淡无刺激的食物,告知患者多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质、含钾的食物,例如瘦肉、香蕉等,并谨遵“少食多餐”的原则,减少心脏功能的负担。
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采用焦虑自评表(SAS)进行评分,两表总分为100分,患者焦虑测评结果≥50分,为焦虑状态,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例数×100%。
全部数据经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采用焦虑自评表(SAS)评定,护理前观察组SAS(45.3±4.6)分、对照组(44.4±4.2)分,T值为0.5779、P值为0.5676;护理后观察组SAS(36.2±3.8)分、对照组(42.3±3.4)分,T值为4.7852、P值为0.0001。
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3.8%(15/16):非常满意11例、满意4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总满意率为62.5%(10/16):非常满意7例、满意3例、不满意6例,卡方值为4.5714、P值为0.0325。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疾病也随之增多,而心血管病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疾病[2]。高血压是目前临床最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高血压的各种并发症,比如心力衰竭,它有可能成为诱因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成为老年人健康的杀手[3]。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典型临床表现与一般成年人的类似,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活动耐量下降、肺淤血和外周水肿[4]。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尤为重要,而舒适护理是一种个性化、整体化的护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从多方面满足患者的各项需求,关注护理期间各项细节状况,并积极做针对性处理,提高护理期间患者舒适度。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舒适护理,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其负性心理,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