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视角下的教师话语体系研究

2019-02-10 14:58赵光晖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二语英语课堂话语

赵光晖

(山东建筑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1)

从教师话语分析这一学科定位出发,通过重新梳理教师话语研究领域的理论发展及核心概念,如课堂互动、提问模式、课堂修正、话论转换等,探讨该理论的社会学基础,并论证该理论与其他相关学科如二语习得、教学法等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教师话语分析体系。

一、研究背景

语篇分析(或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是社会语言学的一种研究方法,主要对人们互动时常用的语言交流进行分析。该理论借鉴了自然观察研究中的民族方法论和互动传统。基本上,它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揭示潜在的结构规则是如何指导日常活动的构成和运转的。因此,对于教师话语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掌握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以改进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一)研究动态

语篇分析这一术语是由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Harris(1952)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首先提出的。然而,语篇分析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标志应始于七十年代,随着社会学的发展,英国应用语言学家Widdowson(1973)对语篇分析所作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一般认为,语篇分析既可指对书面语言的研究(Halliday,1976),也可指对口头语言的研究(Schiffrin,1994)。因此,我们可以将语篇分析看成两种方向的研究,一种研究书面语言(文本分析),一种研究口头语言(话语分析)。

从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来看,主要有两种研究方向。一种方向是从文化背景和谈话的交际目的来分析人们怎样处理话语行为(Brown,1983;Tannen,1987),他们认为,人们通过话语来推测说话者的意图,做出恰当的反馈,以达到和实现自己的目的。另一种方向是对在某个具体语境中产生的话语行为进行分析,以发现支配谈话的话论、话论转换、错误修正等显性规则,这种对于谈话结构的研究,强调会话是一种系统的话论转换过程,有着一定的规则,实现说话者的谈话目的(Sacks,1974;Schegloff,1977;Jefferson,1988)。

课堂话语研究属于第二种,它是对于在英语课堂这种特殊语境中产生的话语所展开的研究。课堂话语的概念非常广泛,它包括教师话语、学生话语、师生互动话语等。而在中国大学英语课堂的语境下,教师话语是课堂话语中的主要形式,它的内容可以涵盖后两种话语,因此,本研究统一以教师话语来指代课堂内所出现的所有话语类型。由于英语课堂本身的特殊性,它要求英语课堂的教师话语对学生来说既是一种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又应当具有意义协商、知识建构等媒介功能。因此对教师话语的研究既能够帮我们把握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又能够帮我们改进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西方语言学界对于课堂教师话语(Teacher Talk)的研究是随着对于课堂教学的研究逐步深入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依靠出现的“主要由教育学家和社会学家使用的工具和技巧”(Nunan,1991:141),二语研究者们对外语课堂进行了描述和解释,充分揭示了课堂互动(classroom interaction)的重要性。其中,教师话语的作用越发受到重视,被认为具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交际活动、为学习者创造交流信息和表达思想的机会、通过交际和意义协商促进语言的习得等功能(Anton,1999:2)。八十年代教师语言的研究成果还表现在对教师的教学语言进行了类型分析(Long,1983;Chaudron,1983等),他们发现教师语言有其形式和互动的特点,教师会调整自己的语言使其更易被理解。这些研究从语言学的角度表明,教师语言是一种简短、简化、规范并在语音、词法、句法、语篇层面经过修改以易于学生理解的语言。

九十年代之后,有学者提出对教师语言的研究应当扩大到“教师研究”,有责任有系统地研究二语课堂,进一步提高对教与学的理解。“教师研究”通过系统研究二语课堂,对语言教学中的教师话语和教师行为进行了更细致的研究,显示了教师话语作为二语输入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认为教师话语的重要性在于为学生创造二语语境、提供表达机会、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在交际和意义协商中促进语言的习得(Allright,1991;Nunan,1991)。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对教师话语的研究展现出与相邻学科融合的趋势,开始探讨它的语用功能,认为教师课堂话语具有可理解性语言的语体功能、语言机体发展的媒介功能和语言课堂管理的规约功能(Hall & Walsh,2002)。

我国外语学界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意识到了课堂话语研究的重要性,出现了一些实证性研究。从二十一世纪开始,国内学者就教师话语的某些要素进行实例研究,如教师语言的语用分析(汤燕瑜,2003),外语教师的提问模式(胡青球,2004),外语课堂中的规约话语(刘永兵,2010)等。国内教师话语研究主要关注其教导和媒介作用,如语言交际环境、课堂组织形式、交际行为模式等。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国英语课堂话语的特征,对于促进课堂话语研究和外语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主要套用国外理论模式,缺乏国内研究的参照;研究较为分散,多为零星研究,缺乏系统化、规模化的研究;多关注课堂教学技巧,缺少知识建构的深度分析和系统性研究。因此,有必要建立我国本土化的教师话语分析体系。

(二)构建教师话语分析体系的必要性

教师话语研究迄今为止所取得的成果,为将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也说明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因迄今为止,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中尚未见到“教师话语分析体系”这一概念的提出。提出这一新的学术概念,可以占领学术高地,引领学术潮流,争取该领域的话语权,为教师话语研究做出贡献。

第一,教师话语体系尚未建立,关键核心概念有待确立。目前国内外的教师话语研究分别集中在课堂互动、提问模式、课堂修正、话论转换等,并未形成一个涵盖以上各主要方面的整体性的教师话语研究体系。

第二,缺乏对于教师话语体系的理论性梳理。作为话语分析的一种,教师话语在教学课堂中具有怎样的教育意义和功能,教师应当如何通过适当的话语,达到交际和意义协商的目的,目前还缺乏深入和系统性的探讨。

第三,对教师话语研究的重视性不够。话语分析作为语言学中一个新的流派,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还有待实证性研究去加以论证。对教师话语体系的研究,可以提高外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更有效地掌控课堂,促进学生的二语习得。

第四,教师话语体系研究的本土化研究不足。中国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二语学习者,中国的外语学习者有什么样独特的学习规律?中国的外语教师应当如何调整自己的话语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因此,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话语体系是当前外语教学研究的当务之急,而整合了话语分析各种要素的中国外语教师话语体系研究可以给我们提供一条理解外语教学、提高教学水平的光明之路。

在建立话语研究方法的中国模式时,应当注意,当前我们所熟知的话语分析方法,都是在西方语境中建立起来的,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它们并不能直接套用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为了建立有中国特点的话语分析学术系统,我们应当运用跨历史和跨文化的方法,以中外兼顾、辩证统一为原则,融合中外文化的各自特点,才能建立起既符合国际人文社科的学术规范,又能反映中华人文价值观的话语分析体系(施旭,2012)。

二、研究思路和总体框架

在“西学为用,中学为体”研究视角的指导下,既批评借鉴西方关于教师话语分析的已有研究结果,又综合利用国内的相关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话语分析体系。

(一)研究对象

建立教师话语分析体系,应当综合回顾国内外有关教师话语分析的相关研究成果,梳理其发展脉络,并进行批评性反思,论证建立统一的“教师话语分析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因此,其主要研究对象应包括:教师话语分析的核心概念(课堂互动、提问模式、课堂修正、话论转换等)、相关理论、分析框架、分析方法等;教师话语分析各要素的基本情况、重要思想、研究模式;相关领域如二语习得、教学法、语言学等的发展轨迹、相关成果等。

(二)总体框架

建立教师话语分析体系,应从教师话语分析这一学科定位出发,通过重新梳理该领域的理论发展及核心概念,在探讨该理论的社会学基础上,论证该理论与其他相关学科如社会学、二语习得、教学法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建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教师话语分析体系。

1.在回顾与梳理相关理论与核心概念的基础上,确定教师话语分析体系的研究对象。将课堂互动(classroom interaction)、提问模式(question mode)、课堂修正(classroom repair)、话论转换(turn-taking)等列为核心考察概念,以供建立可实际操作的教师话语分析体系模型。

2.从相关理论领域入手,如社会学、二语习得、教学法、语言学等,考察并确定教师话语分析研究的学科定位和学科类别。

3.在综合评价和合理借鉴西方已有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现有的实证性研究,对教师话语分析研究提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分析体系和理论模型。

4.论证教师话语分析研究在中国英语课堂实践中的方法和路径。通过对比研究法、混合分析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的实施,在二语习得、教学法等理论的支撑下,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和理论阐释。

(三)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方面,在综合中西方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树立“以我为主”的研究概念,考察英语课堂会话中的各种核心概念,建立包括课堂互动、提问模式、课堂修正、话论转换等内容的中国教师话语分析体系。

研究方法方面,由于教师话语分析属于实证性研究,应通过建立一个理论框架来分析研究教师话语的最佳模式。通过对比研究法、混合分析法、文献法、调查归纳法等研究方法的实施,在二语习得、教学法等相关学科理论的支撑下,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和理论阐释。研究方法应体现研究者视角,具体而言,可以综合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1.对比研究法:本课题以教师话语分析中各种核心概念为主要研究对象,为保证真实性和权威性,需全面系统地搜集并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

2.混合研究法:教师话语分析体系的核心概念众多,相关理论较为复杂,在建立分析体系时既要求有定性的内容,又要求有定量的方面。混合研究法消除了定性或定量研究的单一性,它提供了比单独使用定性或定量研究时更多的证据,同时也能够回答仅仅用定性或定量研究所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研究法融合了科学研究中定性和定量研究各自的优点,对社会科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语言学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因此适合本课题的研究。

3.归纳研究法:通过归纳研究法,对目前已有的教师话语分析的核心概念进行整合与重组,构建符合中国英语课堂要求的教师话语体系。

研究内容方面,需要明确界定教师话语分析体系的研究领域、核心概念、相关术语、理论发展脉络、教师话语分析模式的构建等,各部分要注意相互关联,层层推进,为最终形成完整的教师话语分析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三、研究目标和学术价值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话语分析体系,就是要在回顾与梳理相关理论与核心概念的基础上,确定教师话语分析体系的研究对象。将课堂修正、课堂互动、提问模式、话论转换等列为核心考察概念,以供建立可实际操作的教师话语分析体系模型;并从相关理论领域入手,如社会学、二语习得、教学法、语言学等,考察并确定教师话语分析研究的学科定位和学科类别。在综合评价和合理借鉴西方已有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现有的实证性研究,对教师话语分析研究提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分析体系和理论模型。

(一)研究目标

构建教师话语分析体系,应当确定以下目标:明确教师话语分析体系的学科定位,确立相关核心概念的内涵。综合并完善教师话语分析体系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话语分析体系。在明确该体系学科定位的基础上,探讨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学科界面和相互影响。

教师话语体系研究包括的主要学术思想有:在目前的教师话语研究中,主要的概念包括课堂互动、提问模式、课堂修正、话论转换等,但迄今为止的研究都是围绕这些核心概念进行的分散研究,还未见到能够将这些概念整合到一个统一的研究框架下进行的考察。最近几十年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成为外语界的热门话题。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似乎发生了冲突。如何从教师话语的角度解决这一矛盾,使学习者得到更大的收获,是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当综合整理已有的国内外研究结果,对相关核心概念的研究脉络加以归纳和概括,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以展示建立综合性教师话语分析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学术价值

构建教师话语分析体系的学术价值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师话语分析体系”,确定其分析要素,如课堂互动、提问模式、课堂修正、话论转换等,建立可进行数据化分析的理论框架,使这一分析体系更科学化、可操作化。完善目前关于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为教师话语研究做出理论贡献。建立完善的“教师话语分析体系”的社会学意义在于:可以兼顾本土化和全球化的价值观,既从丰厚的中华学术传统中吸取营养,强调整体、辩证、直觉、实用等义理,又可以采用现代西方话语分析的方法,对话语进行分析、描述、解释、评判。

构建教师话语体系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于:通过构建有中国特点的“教师话语分析体系”,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供指导方向。通过综合考察教师话语体系的多个要素,对这一领域进行更深入、更完整的考察,从语言习得心理、教学法和课堂教学研究等角度去发掘该课题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应在课堂教学的实际中进行检验。通过建立涵盖了教学过程多个要素的理论框架,希望能够对外语教师在课堂中的话语进行准确的描述,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可供实际操作的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并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似乎产生了矛盾,如何从教师话语的角度化解这一矛盾,也是本研究的实际研究价值所在。

总之,教师话语分析属于实证性研究,通过建立一个理论框架分析研究教师话语的最佳模式。研究方法体现了研究者视角,综合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各自优势的混合研究方法,既能够对教师话语进行定性的分析,又能够对其中的各种核心概念进行定量的测定,以确定教师话语的最佳方案。构建教师话语分析体系,就是从教师话语的角度对课堂会话进行探讨,对大学英语课堂话语进行全景式概括,考察教师如何既要保证课程知识的传授和课程的进行,又能兼顾学生的需求,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二语英语课堂话语
中国大学EFL班级的二语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基于L2MSS理论的职业英语二语动机策略干预研究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让学生感受英语课堂之美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on from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in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
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