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喜
摘 要:在我国新课程标准下,我国的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对于初中化学教学而言,教师也都在探讨有效的教学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知识的运用以及开始普及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对于初中生而言不需要让他们掌握高深的化学知识,但是也是需要他们掌握一些生活中基础的化学知识,因此化学教师也在尽可能地完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本文简要阐述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初中化学 有效教学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教师的精力都集中在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大科目之上,为了完成初中生的中考考试。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化学课堂的意义也就被化学教师重视起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化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从而为之后高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影响化学有效教学的因素
(一)学生因素
现阶段化学教学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因素影响着化学的教学效果。首先从学生角度而言,学生会因为自身喜好的原因而不愿意去学习化学知识,同时学生对于化学教师的喜爱程度,以及对化学教师教学风格的适应度或者喜欢程度也决定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有的学生喜欢幽默的教学风格,有的学生喜欢言简意赅的风格,但是由于无法选择教师,导致了风格适应上的不确定。同时在初中课堂上,部分学生喜欢开小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就会下降。
(二)教师因素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存在这忽视学生的教学地位,导致学生的化学学习体验极差,同时因为在中考中化学不是必考科目,从而导致学生也就不愿意去学习化学。同时在化学课堂上教师没有注重和学生进行沟通,没有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基础知识扎实程度,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能存在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此外教师在维持课堂秩序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方法不得当,或者说将学生作为“出气筒”。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没有兴趣去学习化学。
二、新课标要求下有效化学课堂的意义
(一)打好坚实的基础
初中可以当作高中的一个过渡,尤其对于化学这门科目而言。在高中阶段短短两年里需要掌握大量的化学知识来应对高考,因此在化学学习习惯、化学核心素养等等方面就缺乏时间去培养。而在初中的化学教学,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其意义是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为学生的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主要内容大多数都是生活中可以见到的,比如小苏打性质特点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的东西,教师通过这些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够期待高中的化学学习,给予学生升学的动力。
三、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一)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拥有一个良好的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才能够在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化学课堂。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中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跟随潮流。在新课标要求下,教师就需要注重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是否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同时教师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之后要尝试各种教学方法,从而尽可能地构建有效的化学学习课堂。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来播放视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通过这些有趣的视频能够更加有效的学习,这样也就构建了有效的化学学习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不能采取粗鲁的方式,比如罚站、挨打等等,应该和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让学生幡然醒悟。
(二)了解教材,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之前也要充分了解化学教材,尤其是在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出来之后,教师要更加现有的教材来完成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不想对教材十分熟悉,从而才能在教学中如鱼得水。新课标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质,对于这部分的培养,教师就不能局限于书本,要将教材上的知识进行联想和发散,从而让学生对于整个化学有着大概的了解,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将初中化学教材吃透。
此外,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初中生是没有接触过化学的,虽然在一开始的教学中,绝大多数初中都会保持好奇,但是由于个人差异的存在,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相关的化学知识,从而也就很难跟得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是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由于初中时期化学不会布置作业,因此教师就只能在课堂上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尽可能地将知识通俗化和生活化,保证学生能过理解相关的化学知识。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教师要及时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而才能保证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保持自己的个性发展。同时教师也要采用有趣的方法来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通过信息技术或者游戏化教学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傅建勇.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73-174.
[2]郭潔军.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分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04):5.
[3]宋春梅.初探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S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