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2019-02-06 03:56王大卫
山东青年 2019年12期
关键词: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

王大卫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如何在微时代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和深化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培育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方位的根本内容,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时代;研究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要深化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体系建设,把核心价值观作为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方位的根本内容,切实深化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息等微媒体迅速盛行。这些“微时代”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本研究对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3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在微观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探索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途径。

1.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卷调查

(1)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种途径

目前,在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中,课堂传播占68.84%,网络媒体途径居第二,占47.36%。党团干部培训占40.78%,圖书杂志和电视广播分别占35.81%和34.60%。据调查统计,通过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分别占40.78%、35.81%和34.60%,达到一半以上,通过其他媒体,只占一小部分。由此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可以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入手。在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微媒体方便快捷的渠道。同时,还要做好其他媒体的宣传工作,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宣传。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渠道的有效性研究

在“如何更有效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多种选择)方面,一是“利用新媒体和网络平台”占57.28%,二是“搞好课堂教学”占47.36%,第三名是“做好班党团第二课堂活动”占45.25%。可以看出微时代的自由和开放可以更好地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此外,传统的方式和观念仍有重大影响。

(3)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类型调查

在各种可选情况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和学习的主要途径,占42.92%;其次,网络平台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占39.36%;党团干部培训、讲座论坛、专题报告竞赛、校内外典型表彰活动等教育作用分别为35.07%、27.51%、24.32%、11.42%。这说明,在加强一线教学、开展各项校园活动的同时,要主动把握网络平台的话语权,将其转化为新的学习平台和交流渠道。

二、原因分析

1.网络虚拟环境的影响

网络环境的便利性、虚拟性和快速性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影响。由于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网络的吸引力,大学生对网络的喜爱一直存在。因此,网络的开放性和隐蔽性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宣传“普世价值”、发表不良言论、破坏我们的重要渠道。为了创新,获得更多的关注,一些愿意表达自己的大学生很容易被这些消极的思想和文化所迷惑,他们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跟踪不良信息,使学生处于价值选择的层面。面对已产生的困惑,从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了怀疑,否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评价,也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失去了教育者的权威和支配地位,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仅仅成为应试的内容,其真正的目的和价值被忽视,并对双方产生负面影响。

2.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道德判断能力下降

移动互联网具有即时性、任意性和即兴性的特点,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空间和生活相对应。移动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具有即时性、随机性和碎片化的特点,满足了青少年基于网民价值观和利益的信息获取和社会互动的需求。与此同时,各种敌对势力和西方势力对移动互联网的渗透也在加速。他们穿着所谓的西方民主、自由和正义。其实质是加快腐朽资本主义改革思想的传播,颠覆观念,使大学生质疑价值取向,在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路上产生思想分歧。在各种网络游戏、交友软件、负面社会新闻中,丑闻通过各种移动媒体迅速传播。传统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认识不足,青年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下降,价值取向紊乱。

3.增强对知识主体的认识,舆论宣传引导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就大学生的认知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崇尚自由、民主、宽容的现代社会。他们正在逐步建构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即主体意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具有素质全面提高、思维活跃、愿意独立思考、容易接受新事物等优势。但是,他们也相对缺乏歧视和自制力,在自我监督、自我完善和自我调节方面有待提高。然而,由于环境的限制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仍处于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阶段。有时它们仍然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们深切关注世界,充满了舍己为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言行走在时代前列;另一方面,他们在谈论、评价和思考社会问题时,要么各司其职,要么以自己为中心,要么随大流。表现为绝对思维、任意推理、选择性概括、过度延伸和情感化。在推理和选择上有很大的不同。有时,他们也充满幻想,甚至喜欢“钻牛角尖”,“天真深奥”,只知道一件事,不知道另一件事。在问题的角度、深度和广度上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三、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路径

1.做好顶层设计和指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自上而下的参与和实践。高校领导要做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指导。努力形成管理者和教育者带头示范、理论创新、社会实践、全员跟进的局面。第一,在教学上,专业课与思想政治课是相通的。要摒弃思想政治理论课“单打独斗”的教学模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各类专业课程中,根据理工科、经济、人文、藝术等专业门类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纳入教学总体布局和课程安排,实现专业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学。[2]其次,在资源利用方面,校内外资源要相互联系起来。要在充分利用办学传统、办学方针、校纪、校园文化等资源的基础上,吸纳高校所在地区和行业的丰富资源,挖掘其价值教育功能。第三,在实践载体上,教学平台与社会建设平台是相通的。也就是说,在建设校园日常思想政治主题活动和论坛、论坛、志愿服务等价值观教育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地方党委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农村、文明城市等社会建设活动以加深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认识。

2.完善实用的全民教育机制

首先,在思想上要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面观念。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体现在教学环节,而且体现在管理和服务环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高校各职能部门和全体教职工树立“教书育人、管理人、服务育人”的全面教育理念,才能真正消除核心价值观教育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责的偏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可以在实践中加以实践,形成各职能部门相互支持、全体教职工共同配合的综合性人格教育大局,形成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强大合力。其次,切实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优势和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向纵深发展。高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和团委会应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相结合,充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方面的统一”,[3]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采取师生喜欢的方式,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在各种文化活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培养起来的。

3.培养学生做“自媒体人”

加强校园网平台建设和网络舆情阵地建设。加强主题教育网站和专业学术网站建设,增加各级校园公众号数量,在学生中选拔活跃分子,开通微博、微信,设立公众号,依靠网络信息技术,创新方法手段,拓展内容形式,[4]培养校园“自媒体人”,积极引导政府重大决策和社会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在校园公共电话号码、高校公共电话号码、专业公共平台、微信、微博、校园论坛、贴吧、QQ群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政治评价,以引导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增强校园网的实用性,把握话语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的思想舆论,使之成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平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习近平,2018

[2]李丽娜,边宏广.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三个着力点[N].光明日报,2015,(8)

[3]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3)

[4]李美希,胡晓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新思路[J].继续教育研究.2018(05)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猜你喜欢
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