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琴琴
摘 要:在目前社会,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另外,还需要在创新精神、合作观念、先进技术的使用和处理信息方面拥有一定的能力性。在目前社会中,语文教育应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人文素养;创新精神;语文教育
小学新课标的调整,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国内教育改革的得与失,并借鉴各个国家教育改革的经验。同时,根据教育的一般规律,努力建设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小学新课标,充分发挥科学文化素质的作用,提升小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建设。
一、语文课程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以及发展性
语文这门课程,要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发展需求,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同时,都能受到优良的语文教育。由于小学生对于语文教材的反应与认识不同,所以教师应该重视语文课程的引导性,还应该重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与此同时还要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特殊体验进行关注。良好的语文教育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知识,同时还能够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炼。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当从学生的整体素质出发,进而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程度,要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将语文教育确立在公共基础的地位。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工作上,都需要课程设计来填充,因此,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及其基本技能是理所应当的,同时还应确保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最终启发他们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的完美转变。语文课程要与学科本身的精神实质相符合,体现出应有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满足他们的心理特征,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
二、语文的课程内容不仅要反映出语文学科的特征与社会的需要,更加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凸显语文教学本色
首先要根据具体的语文知识,明确语文知识的本源与蕴含在知识背后的语文思想方式。这方面可以先通过学习语文历史对语文知识的产生、背景以及发展过程进行了解,学生明确了语文的历史,就会掌握语文的中心思想,对于知识的根源和方法也能够轻易把握。接下来再剖析教材中深层次的内容,因为语文的思想方法及知识的本源都涵盖在了编排的教材中。其次要在实践中以语文思想方法和知识本源作为主线来进行教学设计。这方面可以先在语文知识发生的过程中抓住知识的本源,突出该语文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创建的问题要蕴含语文知识的本源。因此,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基础是指语文知识,载体是学习的方式,源泉是语文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借助于思想的桥梁完美形成了智慧。我们只要牢牢地稳固了语文的脚步,学生智慧就能迅猛增长。结合新课程理念,就能够发挥出语文教育的价值,凸显出语文的本色,不仅能够使得语文课具有“语文味”,同时还找回了语文的灵魂。
2.用贴近生活的课程内容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索
由于语文学习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所以应该把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及现实世界作为语文教学资源进行教导。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说是一个资源的开发者,学生本身的经验、情感、知识等因素都会给学生构成资源,而每一個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资源点,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语文来源于生活,并且最终服务于生活,小学语文中很多知识点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语文资源进行教学,可以把学生具备的常识性、经验性知识充分应用起来,在语文的世界中使他们每个人的能力都能够良好发挥。
三、教师与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的角色
教师应该把握好每个学生的经验,为他们分析、引导知识的过程,最终转换为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消化。这是一个沟通、交融的过程,并不是新信息的点滴累计过程。通过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参与,完成了语文活动的过程。而有效的语文活动能够达到教师与学生的统一,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整个过程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组织的引导者。所谓的语文活动指的是学生经历语文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亲身经历的一种过程。而且语文活动中是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的,在这种活动中,需要师生共同协作,达到语文技能、知识、能力交互的作用。学生在探索学习的活动中,扮演的是主角,教师与学生互相学习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共同体。
教师还应该和学生建立和谐、民主、人道、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的学习氛围应当和谐、民主、平等化。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能够促进自身的成长,教师通过从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对于语文规律的认识会不断地加深加强,形成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语文教学过程不应该是机械地执行教材,而是通过丰富的课堂内容教育学生知识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开发出内容丰富的课程与教材,使得语文教学能够真正成为具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参考文献:
[1]刘向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研究[J].才智,2019(6).
[2]宋莹.试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课程实效性策略[J].才智,2019(4).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