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星
摘 要:我国社会体系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逐渐呈现出势如破竹的势态,人们在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以后,逐渐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教育领域,这其中,对中职数学教育的应用性教学在专业化背景下的作用,重视的程度越来越深。加大研究中职数学的应用性,是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能力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专业背景 中职数学 应用性教学
引言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习内容得到最大化吸收,是每一个中职数学老师的目标。因此,必须对中职数学存在的问题展开详细的分析,并且针对这些问题,通过专业的手段进行解决,进一步提高中职数学的应用性。
一、对中职数学应用性教学的认识
数学作为一种工具,能够将比较抽象的思维,转变成比较具体的方式,呈现在人们年前,这也是数学存在的意义。对于中职教育而言,数学学科存在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中职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仅能够满足考试要求,还能够满一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能够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在很多工作中,数学知识具有的作用以及技巧,被广泛应用,也是企业员工开展各项工作的必备技能。所以,中职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巧的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数学具有的作用充分的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更加客观的了解数学这门抽象的知识。比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教材第一章《集合》的概念时,老师在介绍完什么是集合,集合的特点以后,为了达到的教学目的,可以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发现的应用集合的事物,举例子说明,这样能够使学生对集合的抽象概念,通過自身的理解,转变成现实的概念,加深印象。比如,在学习并集时,以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为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或B∪A),即A∪B={x|x∈A,或x∈B},全集U={1,2,3,5},A={1,3,5},B={1,2,5}。它们两个集合中含有1,2,3,5这4个元素,不管元素的出现次数,只要元素出现在这两个集合中,那么说A∪B={1,2,3,5}。学生甲将1,2,3,5这几个数字,变成了苹果、鸭梨、香蕉、菠萝四种水果,通过这样的转变,能够非常清晰的了解集合中并集的概念。中职数学老师将专业的学习与学生的经验结合,运用到数学的教学中,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出来,对数学实际使用的能力逐渐提升,使学生发自内心的对数学学习感兴趣,渴望进行数学学习,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数学成绩逐渐提升,同时对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进一步完善。
二、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
1.改革数学课件的内容
由于我国社会体系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想要达到数学应用性的从业目的,就必须保证数学教材内容要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将完善、科学的课件体系构架,结合到中职数学教育课程中,并保证每一部分内容能够科学、合理的加连接在一起。
2.改革数学教学的内容
数学教学要想将应用性的从业目的实现,就必须不断未然社会不同的发展状态,改变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多元化的专业特征作为改革核心,设计出多元化的教学目的,并且根据实际需求,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完善和改革。数学教学内容应该针对每一专业的特点,展开详细的分析、整理,将单元模式、板块模式具有的作用,根据实际需求融入其中,保证专业课的板块式项目教学需求,能够被满足。
3.改革数学教师的教育模式
对与中职学校的数学老师而言,应该放弃传统教学点中独来独往的习惯,主动与专业科的老师进行沟通、交流,结合二者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共同开发本校的数学教材,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逐渐提升,专业数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为今后数学能力在工作中的发挥奠定扎实的基础。将数学课程的专业能力和理论能力统一结合在一起,并科学的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中职数学老师将数学知识的具体使用到实际生活、工作中的意识形态和对数学知识运用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规律的培养[1]。
4.提高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在中职数学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数学的多元化功能必须充分呈现出来,将专业课程中的相关问题,通过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进一步提升,保证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步提升。中职数学老师,将课本的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将学生数学知识的储备量和数学专业技巧的运用能力,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断提高[2]。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以上在专业背景下,对中职数学具有的应用性教学,展开的详细分析,我们能够知道,将未来的从业方向作为基础,为社会大众服务作为前提,不断深入研究中职数学的改革方向和发展领域,确定了应用性教学是核心重点,因此,加大对数学应用性教学的改革力度,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隋杨,黄炳文.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融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7):56-58.
[2]闫可欣,赵文宁.基于专业背景下中职数学的应用性教学分析[J].职业,2018,(16):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