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高职院校“精准资助”路径分析

2019-02-03 09:37陈丽丽
现代交际 2019年23期
关键词:精准资助高职院校

摘要:对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精准资助,有利于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精准扶贫”背景下高职院校资助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高职贫困生认定过程不够科学和精细,忽视对学生的精神帮扶,后续工作缺乏跟踪反馈。高职院校要构建“三位一体”的精准资助体系,实现对象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将济困、扶志、强能这三种功能相互统一,重点培养高职受助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其综合能力,实现受助生的自立自强,促进其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精准资助 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3-0003-02

精准扶贫是相对于粗放扶贫而言的,是我国传统扶贫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其主要内容有三:一是精准识别,二是精准帮扶,三是精准管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关系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资助工作也应该积极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在教育方面的贯彻和实施,积极开展新形势下以“精准资助”为核心的学生资助工作。

一、“精准资助”的内涵及高职院校实施精准资助的意义

从2015年开始,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提高资助政策的精准度,确保资助真正落实到每个需要帮扶的学生身上。2018年,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建斌表示,要“加强精准”:一是对象要精准,二是资助标准要精准,三是奖助学金发放时间要精准。精准资助与粗放资助相对,根据国家“精准扶贫”和“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基本方略,新时期高校精准资助的内涵除了对象精准、标准精准、发放精準外,还包括要多维度对资助对象进行精准帮扶,物质和精神帮扶并重。对大学生进行精准资助,就是针对不同贫困生的实际状况对贫困生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加强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工作,是发挥“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目标最重要的底线。调查显示,现阶段职业院校从生源来看,来自城乡低收人家庭、农村家庭贫困地区留守家庭的情况比较多。对高职资助对象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双资助,促进精准资助资助对象的全面发展,显得十分重要。能够提升精准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有利于阻止贫困代际传递,提高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信心,达到精准脱贫的目标,是国家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

二、“精准扶贫”背景下高职院校资助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健全,学生资助工作取得重大成效。但目前,高校的资助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以J职业学院为例,通过调查问卷、座谈讨论、个别访谈等方式,总结高职院校精准资助工作还存在的问题有:

(一)贫困生认定过程不够科学和精细

贫困生认定工作不够精细化,贫困生认定首先要经过学生申请和班级认定,但是有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自尊心强,并不想去主动申请。辅导员和班级贫困生认定小组无法具体详细地掌握申请同学的具体家庭情况和日常消费情况,无法确定判断其真正的贫困程度,申请同学所提供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材料很难得到实地调查确定。只能根据材料陈述与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小组对他们的了解进行评定。最后,资助工作者需要在思想上加强认识,认识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且要加强理论素养和提高业务能力。

(二)忽视对学生的精神帮扶

现有的高校资助的主要工作偏重于对困难学生进行经济资助。而忽略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团队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诚信等精神的培养;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自卑、焦虑、敏感等心理问题,但是没有被重视,不能得到解决;一些贫困生的学业、就业等方面困难没有得到很好的扶助;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综合能力存在不足,资助体系忽视了对贫困生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做好精神帮扶,利于他们真正走出困境,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的合格大学生,这些工作还需加大力度。

(三)后续工作缺乏跟踪反馈

现有的资助体系偏重无偿经济资助,但是缺乏对后续工作的跟踪反馈,不利于今后资助工作的精准性。对于助学金是否合理使用,学生学习是否努力进取、各方面是否积极表现等问题,缺乏跟踪和反馈,无法反馈资助工作是否有效,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精准资助的效果。

三、“精准扶贫”背景下高职院校“精准资助”工作实施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应该以资助精准化为根本目标,以资助对象精准识别、帮扶项目精准和管理精准为核心内容,全面创新和促进高职院校的精准资助工作。

(一)精准识别资助对象,实现对象精准

1.不断创新宣传方式

针对相关活动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途径开展资助教育,确保精准宣传。营造良好的资助宣传氛围,提高学生对高校资助政策的认知。辅导员要广泛深入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将国家资助的意义、目的、申请条件和程序都告知学生,要做到每个学生都知晓,明白自己是否符合申请条件。同时要加强对高职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励志奋斗教育。鼓励家庭困难、生活拮据的同学申请。

2.学生提供贫困证明材料和个人申请书

让学生提供贫困证明材料和个人申请书,申请书上阐明个人家庭情况和生活节俭情况,可以让申请的学生提供个人年度校园一卡通消费情况。要求学生对上述材料真实性进行承诺,建立学生诚信档案,阐明虚假申报需要承担的后果。强调如果有虚假,其诚信档案中将有不良记录。

3.评定过程

在困难生评定过程中,首先,将扶贫部门确认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民政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确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救养、孤儿、烈士子女、残疾、家庭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的学生等列为重点评定和帮扶对象。其次,辅导员通过调查学生档案,电话家访,和班级认定评议小组根据平时对该生的生活了解,结合困难证明材料,通过家庭困难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生活节俭程度、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学习情况、思想品德等情况,构建贫困生贫困程度的量化评定方式。再次,要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要建立科学有效的量化指标体系,进行定量评价。同时,也要通过定性分析修正定量评价结果,以求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总之,要确保对资助对象的精准识别和资助标准精准把握。同时整个评定过程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的隐私。

(二)全面加强对受助生的帮扶,实现精准培养

资助不仅是解困,更承担着育人的功能。要想提高精准资助的有效性,就需要对高职困难生的需求进行深入的了解。在精准识别资助对象的基础上,资助工作者要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资助对象的实际情况,精确制订相应的帮扶内容,重点培养高职受助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其綜合能力,实现受助生的自立自强,促进其成长成才。以J职业学院为例,具体帮扶内容如下:

1.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对其职业生涯进行测定、分析、总结,选择其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并合理设置短期的发展目标和长期的人生理想坐标,安排职业生涯导师,定期对其职业生涯进行指导和督促。

2.学习指导与管理

对家庭和学习都存在困难的孩子,更要引导其规划学习目标,制定阶段计划,加强专业技能培训,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对达到目标的学生进行鼓励。建立贫困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机制。

3.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一些心理上自卑、消极、焦虑的困难学生,进行谈心谈话、个别咨询、团体辅导,提升受助生的心理资本,走进困难生的内心,增强对困难生的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

4.就业创业能力提升

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排就业创业咨询与服务,对有创业意向的困难生配备创业指导老师,鼓励其参加创业项目和比赛,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机会。

5.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

以校内外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各种实践活动,重点培养受助生自立自强、诚信感恩、契约精神、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素养,人际沟通和交往、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总之,要为精准资助对象建立资助帮扶下的成长档案,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同学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项目。

(三)对受助生实施动态的精准管理,确保资助效能精准

1.构建精准资助绩效评价体系

资助绩效评价不仅包括评定过程的公平公正、资助金的精准发放,更要注重资助效果评价。其内容包括: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条件的改善、学习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以及受助生对资助政策公平性的认同,等等。而且对于受助后学生的助学金是否合理使用,有没有铺张浪费现象;学生学习是否努力进取;因为困难导致的心理状况是否改善;各方面是否积极表现等问题,有没有进行跟踪和反馈。对于困难学生那些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行为,要及时劝阻,引导高职生积极向上、争先创优。

2.动态调整机制

每年的贫困生认定都可以根据学生本人的家庭经济情况和消费情况等进行调整,建立贫困学生认定的动态调整机制,并不时向困难生推荐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

3.塑造典型,激励贫困学生自律自强

对于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级和省级技能竞赛大奖等具有典型性的困难学生,要线上、线下宣传其先进事迹,引导其他困难生向典型学习,艰苦奋斗,励志成才。

四、结语

总之,精准资助要健全长效机制,以精准识别资助对象为前提,重在关注资助对象的学习成绩,培养高职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其综合能力,实现其自立自强。精准要将济困、扶志、强能这三种功能相互统一,促进精准资助资助对象的全面发展,推动“输血式”资助向“造血式”资助的转变。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学生工作者只有树立精准识别和育人并重的思维,树立精准资助工作协同育人理念,将精准化理念作为资助工作的基本理念,创新精准资助的实践方法,构建精准育人的现实路径,奋发务实,才能促使资助工作不断前进,进而扎实推进国家精准扶贫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柱朋.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的价值与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7(13).

[2]刘璇.基于“教育精准扶贫”下的普通高校精准资助实施路径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7(26).

[3]莫加业.浅谈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双困”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1(3).

[4]徐君莉.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探索[J].高校后勤研究,2017(10).

[5]展伟.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中的精准育人转向[J].江苏高教,2018(6).

[6]张立明.黑龙江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任务及路径[J].教育探索,2017(2).

[7]方锦花.浅析中外高校资助育人工作[J].教育与职业,2015(11).

责任编辑:刘健

[基金项目]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2019年院级课题“‘精准扶贫背景下高职院校‘精准资助工作实施路径研究——以J职业学院为例”(WYWM-YB1903)。

[作者简介]陈丽丽,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应用西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汉语语法学。

猜你喜欢
精准资助高职院校
大数据背景下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刍议
“精准扶贫”思想下的大学生“精准资助”
高职院校精准资助模式探究
浅析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理论与实践
优化中职助学政策提高资助精准度策略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