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杰
摘要:“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将“精准扶贫”思想的理念和基本内容引入高等教育的资助工作,实现“精准资助”,既是扶贫工作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又是解决现阶段高校资助工作中种种瓶颈的有效途径。做好高等学校的“精准资助”,应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着手,推动资助工作精准化的新发展。
关键词:精准扶贫;精准资助;大学生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003-0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精准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关键举措,确立了“精准扶贫”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重要指导思想的地位。大学生资助工作是国家扶贫工作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也是高等学校顺利开展各项学生工作的基础。作为教育扶贫的核心内容之一,大学生资助工作也应紧跟国家扶贫工作的总体战略部署,以“精准扶贫”思想为基本理论和指导方针,重新审视现行资助工作,不断改革创新,深入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在教育领域的贯彻和实施,积极开展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以“精准资助”为核心的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学生资助工作。
一、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与基本内容■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2014年1月,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贵州省时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精准扶贫是相对于粗放扶贫而言的,是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是我国传统扶贫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其主要内容有三。一是精准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贫困群体识别出来,识别方式应以充分发扬基层民主,明确相应的识别标准。二是精准帮扶,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贫困群体识别后,要讲方法、将原则、讲细节、讲方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人。三是精准管理,这是精准扶贫的保证。对扶贫对象实现动态管理,对国家重大资助项目实现阳光管理,改革工作绩效考核方式,实现各级政府权责明晰、工作高效、管理到位。其创新理念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第一,精准化理念。无论是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还是精准考核,其核心就是精准化,精准化理念作为扶贫工作的基本理念,应该贯穿扶贫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第二,分批分类理念。理念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一批”,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分期分批理念指出了针对不同群体最终实现共同脱贫的基本路径。第三,精神脱贫理念。扶贫先扶志,物质上的贫困可以通过客观条件的改善快速改变,但主观上的贫困则是很多贫困群体无法彻底脱贫的根源。帮助贫困群体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以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自强自立才能做到在精神上与贫困绝缘,因此精神脱贫理念是精准扶贫思想的战略重点。
二、当前大学生资助工作中的主要瓶颈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构筑“奖、贷、勤、助、补”等多维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从资助工作机制上保障了“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贫困失学”,维护国家教育公平。作为国家教育扶贫的主要阵地,用“精准扶贫”思想重新审视高等学校现行的学生资助工作,我们不难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改进。
1.困难群体识别不够精准。高等学校的资助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往往忽略对学生情况的细致了解或深入区分,加上各生源地的民政部门对于学生家庭困难情况确认责任不明晰,高校在保障资助到位的前提下,难免对资助对象缺乏精准的识别和界定,容易出现资助范围求大求全,粗放有余而精细不足,使得一些家庭不困难的学生容易浑水摸鱼,而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来说学校资助有如“隔靴搔痒”,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只有实现困难学生的精准识别,推动资助工作的精细化,才能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
2.帮扶措施不够精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致贫的主要原因和家庭背景不同,他们对于资助的需求也会有所差别;而同样的困难学生在不同的年级或处于不同的阶段,他们的个体需求也存在差异。然而针对不同类别或不同时期的经济困难学生个体或群体,高校的资助工作却鲜有换位思考,缺乏创新思路,资助工作缺少个性化和精细化,往往忽略各类困难学生群体的需要差异,帮扶缺乏动态分析,工作形式不够丰富,工作目标过于功利,这样的资助容易造成资助工作“供需”不对应,精准度差,不能“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资助容易错过最佳时机,使得资助工作效果大大折扣。
3.精神贫困亟待解决。一直以来高校的资助工作主要集中在经济资助层面,重视用国家和各类社会资金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而容易忽略困难学生精神层面的塑造和帮扶,以及受助后的心理引导。家庭困难学生往往更敏感,归属感较难建立,心理落差和压力较大,社交技能相对较弱,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实际问题,这些都很难用单纯的物质资助来解决。部分受助学生“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缺少自立自强的意识,缺少感恩回报社会的意识,资助工作本身的人文关怀和育人诉求被弱化,难以从根本上让学生感受生活的满足,无法实现“精神脱贫”。
三、“精准扶贫”思想下践行大学生“精准资助”
国家“精准扶贫”思想给当下的大学生资助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为解决资助工作中存在的瓶颈提供了新的思路。2015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资助工作新要求:“要提高国家资助政策的精准度,依托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平台,确保国家学生资助、奖补等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每一个需要帮扶的学生身上。”2016年初,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又明确提出“十三五”规划期间,大学生资助工作要实现“精准资助”。因此,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思想,在高等教育领域实行“精准资助”,已然成为新时期大学生资助工作新的目标和任务,这既是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客观体现,也是教育领域资助工作不断提升自我突破的内在需求。因此,新时期高等学校的资助工作应该以资助精准化为基本目标,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为核心内容,全面创新和推进高等教育的“精准资助”。
1.精准识别,细致困难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是学生资助工作开展的基础,只有做到对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精准识别,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资助工作的精准度。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根据精准扶贫思想,困难识别要充分发动基层群众,困难学生的认定主体也一样要发扬基层民主,把握“三结合”的原则,即基层组织认定与辅导员意见相结合,家庭经济普查和校内生活调查相结合,客观标准与主观需求相结合。制定贴近困难学生实际的困难认定标准,细化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内容并建立标准库,依托基层学生观察员、教师和辅导员群体,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消费水平,联系学生生源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综合确认学生困难实际。其次,要建立动态的困难认定机制。常态困难认定与突发困难认定相结合。常态困难认定可以分群体分批开展,例如困难认定采取先认定在校生、再认定新生的办法,分批开展,有助于促进常态认定的精细化;动态认定以学生个体及家庭的突发事件为基础,努力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评估、早认定。
2.点面结合,多维精准帮扶。精准帮扶是精准资助工作的核心,高等院校应在了解受助学生的阶段特点和需求差异的基础上,用丰富的内容和学生习惯接受的形式,分人群分重点帮扶到位,最终实现受助群体的按需资助,提高资助工作的精准性。从体制改革上说,改变现有单一的学生资助工作体制,将经济帮扶主导的资助工作体系转变为多内容、多形式、多层次的多维帮扶体系。主动了解学生需求,明确不同群体不同阶段以及个体之间的需求差异,逐步对应需求变化,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扶,构筑以精准化为核心,以学生需求为着眼点,以共性资助为根本,以个性资助为突破的资助多维体系。从资助内容上说,首先,精准帮扶要做到经济帮扶和精神帮扶双线并行,并且贯穿大学始终。经济帮扶是精神帮扶的基本保障,要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筹措各类资金,给学生提供基本的经济帮扶;而精神帮扶则是经济帮扶的精神指引,树榜样、传励志,给学生提供正能量,引导学生自强自立、积极向上。其次,提供个性化的帮扶活动。在做好基本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历、不同类别的在校生提供侧重略有不同的帮扶活动,例如低年级确立以适应大学生活为主的帮扶活动,高年级可以提供以提升技能为主的帮扶活动等,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各个阶段的实际问题,提高帮扶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从资助形式上说,首先,要坚持“奖、贷、勤、助、补”为主体形式的资助方式,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解决学生的基本学费压力;推广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学生的奖助学金,充分调动奖学金的激励作用;积极开展以勤工助学为主旨的帮扶活动,提升困难学生的个人技能和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自立意识。其次,借助丰富的工作形式,打造多维的工作平台。确立以讲座、宣讲会、报告会、征文等活动为主的资助工作活动载体,构筑以微信、微博、海报、平面宣传媒体为主的多维工作宣传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资助工作。
3.提升服务,实现管理精准。资助工作的精准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精准服务。精准服务首先要做好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制定相关的工作细则,严格规范各类奖助学金的评审和发放的各个环节,保障资助全过程的公正、公开和透明,同时兼顾学生的个人隐私,规范的同时处理好工作细节。其次要讲求时效性,迟到的资助就是打折扣的资助,资助工作应该讲求“雪中送炭”的及时,精准服务要以资助及时、到位为根本要求,不断提升日常工作效率,快速反应,保障服务质量。二是努力实现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实现服务宣传信息化。依托各种媒体和网络实现资助管理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平台对各类信息通知进行发布、推送和宣传,利用流行的网络社交工具,对不同群体的学生实现个性化的精准服务。其次要实现学生管理信息化。利用信息化的学生管理系统对学生的生活消费、学习情况等日常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利用大数据等最新的技术手段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预判和设置各类预警,在困难发生之前有效缓解学生的压力,在困难发生的第一时间能为学生提供最需要的、及时的帮扶。
注释:
(1)唐任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释[J].人民论坛,2015,(10)下.
(2)习近平扶贫新论断: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和精准扶贫[EB/OL].中国经济网,2016-01-03.
(3)习近平提“精准扶贫”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EB/OL].中国经济网,2015-08-04.
参考文献:
[1]唐任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释[J].人民论坛,2015,(10).
[2]吴丽仙.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研究[J].教育评论,2015,(9).
The Targeted Supporting for Po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LIU Xiao-jie
(USTB.Student Affairs Department,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The government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poverty reduction and development.In recent years,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s the new guiding ideology now in the government.In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the targeted supporting for poor college students,is the new method to improve the student financial aid,and also embodie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The targeted supporting for poor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 targeted at identifying,helping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student financial aid;targeted supporting for college;t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