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政策”下大孩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19-01-31 18:23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二孩政策二孩幼儿教师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经过四十年来的发展,中国的人口基数基本稳定,但近年来,我国人口低生育率、老年化趋势严重,国家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实施了二孩政策。在该政策下,我国人口总数有所增长,老年化趋势有所下降,但二孩家庭中大孩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给学前教育提出了新的考验和要求。

一、“二孩政策”下大孩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与现状

部分家庭在有了二孩后,大孩开始出现很多异常反应,如对二孩的抵触情绪加深,依赖父母的思想加重,以前早就能做的事,穿如衣、脱鞋、刷牙、洗脸等反而不做了,甚至有些孩子再次尿床。当前,随着各媒体的报道,类似大孩这样的一些心理现象还有很多,当孩子出现这样的心理问题时,如果不及时地加以教育和疏导,势必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在二孩家庭中,为了给大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教师和家长不仅要重视大孩身体素质,更要重视大孩的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做好大孩的心理健康教育呢?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家长、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教育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这不但不能减少幼儿心理行为问题,反而会滋生更多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对大孩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的、合理的教育方式,及时弄清大孩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相应的对策。

二、“二孩政策”下大孩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二孩出现,忽视了大孩的心理感受

二孩的出现是导致大孩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二孩政策”的实施,家长们把重心与注意力都转移到刚出生的二孩身上,减少了对大孩的关心,忽略大孩的心理变化与情感变化,二孩被剥夺了家庭中权威性的地位,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大孩没有安全感。比如,当两个孩子在哭闹的时候,父母要求大孩让着二孩。当二孩要玩大孩子的玩具时,如果大孩不给,有的父母会责骂大孩、甚至推打大孩。二孩还没有出生之前,大孩还是家里唯一的子女,处于家庭中心地带,父母的全部精力都会放在他们的身上,二孩出生后,父母的关注点转移到了二孩,忽视了大孩的心理感受,使大孩产生不平衡心理,出现巨大的心理落差,从而滋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大孩变得恐惧、不敢也不想和父母说话等。

(二)二孩出现导致了大孩的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影响着大孩的心理健康教育。“二孩政策”的实施,大部分家庭有了二孩,父母由于照顾二孩及工作、生活等方面原因,亲自照顾和教育大孩的时间比较少,就把大孩交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这样就造成了大孩的隔代教育。受传统观念影响,祖辈们都比较溺爱孩子,孩子做什么都依着、哄着、保护着。一个五岁的孩子在家中吃饭、喝水、穿衣,总是不自己动手,祖辈觉得孩子还小,喂孩子吃饭,帮孩子穿衣,慢慢地,孩子失去了自己锻炼的机会,变得懒惰、脆弱、自私自利。这样的孩子心理上比较脆弱,不自信,今后独立生活的能力很差,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家长对大孩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家长对大孩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也影响着大孩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部分二孩家庭里,大孩对二孩的抵触情绪是比较明显的,他们不喜欢小弟弟或者小妹妹的到来,有的甚至厌恶小孩,经常欺负小孩等,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因为大孩做错了事,一味地责怪大孩,甚至说一些不该说的话,比如“你在这样,以后就不讨人喜欢了”等,就会使大孩的抵触情绪更加激烈,让大孩产生被抛弃的感觉,久而久之,就会加重大孩的心理负担。二孩的到来,使得大孩原本家庭的中心地位被剥夺,导致大孩不喜欢二孩,出现不良情绪,这是正常的,任何人接收新事物都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正视大孩的这种心理变化,以正确的方式加以引导。

(四)幼儿园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老师

幼儿园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师资,也影响着大孩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二孩家庭中,有些大孩进入到幼儿园,幼儿教师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及时引导,就会让大孩的心理问题越积越多,带来更多麻烦。调查发现,很多幼儿园缺乏专业的心理教师,当幼儿表现出一些心理问题时,他们常常感到手足无措和困惑,不能及时地进行疏导和教育。另外,也有一些幼儿教师动手打幼儿,用暴力语言恐吓幼儿,这也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极大影响。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变得不敢上学、厌学、胆小等。《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职工应当尊重、爱护幼儿,严禁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的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可见,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管理,对幼儿教师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和增强教师的道德修养是很重要的。

三、“二孩政策”下大孩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关注大孩的心理感受

二孩家庭中,随着二孩的到来,大孩的心理变化过程是较为明显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时刻关注大孩的这种心理变化、心理感受,不要因为有了二孩而放弃对大孩的看管和教育。在准备二孩之前,家长可以问问大孩的态度,看看他的反应,同时也可以对大孩说:“有了弟弟妹妹后,你会收获更多的爱,除了父母,还有弟弟妹妹和你玩、关心你”,让大孩对弟弟妹妹的到来充满期望。在有了二孩之后,家长更应该关注大孩的感受,在照顾二孩的同时,也要花同样的时间关注大孩,要让大孩感受到有了弟弟妹妹之后,父母反而比之前更关心自己,自己还是父母心中的“宝贝”。他们在有了这样的感受之后,不但不会出现心理问题,部分孩子还会努力地尽到老大的责任。

(二)减少隔代教育,寻找时间多陪伴大孩

目前,二孩家庭里,父母由于照顾二孩的原因,亲自照顾大孩的时间比较少,照顾大孩的责任都放在祖辈身上,这样大孩就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和教育,长此已往,大孩就容易变得胆小,不自信、自卑等,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能因为二孩或者工作的原因而放弃对大孩的照顾和教育,即使再忙也要承担起照顾大孩的责任。因此,对于有了二孩的家庭,父母们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寻找时间多陪陪大孩,多与大孩子沟通,了解大孩的需要,减少隔代教育,让大孩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家长要提高对大孩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二孩家庭中,很多父母都把关注点聚焦在二孩身上,担心二孩摔倒、绊倒,有什么好吃好玩的都在第一时间先给二孩,等等,诸多表现让大孩觉得自己丧失了家庭的中心地位,父母不在关心自己了,父母都把精力关注到小弟弟小妹妹身上,于是让大孩对二孩产生厌恶感,之后做出一些举动伤害二孩。也有一些孩子为了再次获得父母的关心,做出一些异常的表现,比如再次尿床,再让妈妈喂饭、穿衣等。当父母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切记不要指责和谩骂,甚至说一些伤害孩子的话。父母要学会理解孩子,多陪伴孩子。家长要提高对大孩心理健康方面的认识,努力融洽亲子关系,这将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加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在幼儿园“要发展孩子,就必须发展教师”,尤其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师。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观作为一种内在的、稳定性的主体认知,决定其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二孩政策下,二孩家庭中的大孩有的上了幼儿园,而这些孩子中有些是有心理问题的,如果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的师资建设,一方面,可聘请高学历、高素质的幼儿专业教师充实自己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可加大对现有幼儿教师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力度,定期派遣教师开展交流学习、访问培训等,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提升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心理发展、人格的健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二孩政策下,对于大孩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发展幼儿健全的人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二孩政策二孩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数字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全面放开二孩”背景下的媒体报道分析
“二孩政策”研究梳理
从人口学理论看我国二孩政策的经济影响
成本高,许多夫妻放弃“二孩”
“二孩”政策,城里人没那么热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