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晓龙++祁瑞萍
摘 要:本文介绍了我国二孩政策的发展历程,然后就媒体对该政策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研究媒体报道的角度,从舆论导向作用着手,从以往人口政策调整的历程及媒体报道角度切入,结合新的人口政策出台后媒体报道角度分析,最后以报道角度及方式相比较来突出媒体在社会中的舆论导向作用。同时,通过对新媒体和旧媒体的报道对比,也找出媒体各自的优势和问题,对报道的改善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二孩政策;媒体报道;角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9-0076-03
一、引 言
新闻媒体不仅是政府的喉舌,同时也反映人民呼声和社会问题,在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起到沟通的作用。不同媒体在不同时期对特定的政策、法规、措施等的报道角度是不同的,发挥着不同的舆论引导作用。一条政策、法规或是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会随着社会发展不断积累和暴露问题,也必然会带来主动或被动的调整,在此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作用,沟通政府和民意,从而形成共识,就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2013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我国将全面放开二孩政策。2015年12月27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正式表决通过,全面二孩政策定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至此,在我国实施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告结束。
自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出台以来,新闻媒体针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从消费水平、经济结构的转型、相关产业链的发展等角度对“放开二孩”政策进行解析;同时,针对施行期间遇到的各类政策问题以及新出现的社会矛盾进行了报道;后来逐步扩展到与该政策配套的完善措施方面的倡导。这期间媒体的报道角度,在经济调节、人权保障、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舆论导向作用明显。
二、“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进入媒体报道视野
在新中国发展改革的过程中,一条政策的执行效果与表现不仅要与当前政治理论、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相结合相适应,还应当顺应时代的潮流,以应对社会变迁所形成的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20世纪70年代末,计划生育政策便是在这样的理论下开始执行的。
步入新时期,受教育、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人口形势正发生重大变化。根据统计,自2011年起,我国劳动人口出现了连续三年的净减少,多方面迹象表明,我国的人口形势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转变,人口老龄化、青年占比下降、人口生育率过低、性别比例失衡等问题已经逐步显露,越来越多的呼声要求全面放开生育二孩。
随着独生子女政策弊端逐步显现,“放开二孩”逐步成为社会热门话题,最终成为现实的政策得以出台。在此过程中,媒体以议程设置的形式,通过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报道,使得人口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同时以舆论引导的方式对我国人口结构的现状敲响了警钟,从而推动了我国人口政策的改变——2013年11月,开始实行“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党中央确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
三、媒体报道对“放开二孩”政策的解读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确定以来,媒体以政策宣传的形式对大众进行普及,同时又从各种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包括从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家庭和谐、产业转型、投资理财等方面对政策将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对媒体报道的分析,可以看出报道的着眼点主要集中在三个角度,即经济角度、政策完善角度、效果评估角度。
(一)分析对经济影响
2015年10月29日,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决定通过以后,马上涌现出一大批关于“二孩政策刺激经济发展”的报道。如人民网关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财经类报道有33篇,占全部相关报道的比例为22.15%。
这一阶段,媒体报道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于经济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刺激消费方面。如新浪财经《李稻葵:放开二孩将拉动GDP增长0.2%》;其次是对相关产业的推动作用,如媒体报道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短期来看政策可能直接带动住房、教育、家政、健康及日用品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对这几类产业带来机遇,刺激投资,带来更多就业机会,相关报道有《全面放开二孩对楼市利好多多》《放开二孩是撬动经济增长的杠杆》《二孩放开和车市也有关 利好有多大》等;再次是对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方面的促进作用,当下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以及工农业升级转型都需要年轻、受教育程度高的劳动力,全面放开二孩是走好这一步棋的重要决定,《全面二孩政策出台 其目的何在?》《全面二孩政策下有啥投资机会?》等一系列报道都从这一角度作了分析。
当然,媒体也并非只是一片叫好之声。新人口生育政策有可能在短期内引起人口出生的大幅度波动,会给各项社会公共服务带来压力,从长远角度来看,还将造成出生人口的周期性波动,推迟人口峰值到来,给社会整体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一些媒体也报道了中国社科院、国家统计局、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等部门和研究机构就此开展的调查研究。
(二)推进相关政策完善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后,就有学者对政策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效果不尽如人意,人口生育率偏低问题依然存在;新的生育权与抚养不公平现象将会产生;新政策引发家庭矛盾,影响家庭和谐;二孩政策使女性平等就业权受到一定程度的侵害;对适龄男女的择偶观、婚育观产生较大的影响。
从《儿媳躲生二孩离家出走 婆婆:不生二孩就是自私》这篇报道中就可以看到,虽然生育政策是放开了,但仍有许多家庭选择不生二孩,甚至有的家庭都没有生育的意愿。在一篇题为《墨飞:“二孩”放开,鼓励政策应跟紧步伐》的报道中,记者提出,要让“想生二孩”变成大家都“愿意生二孩”“敢生二孩”,光有政策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与全社会的鼓励。
《男子再婚生二孩难办准生证 工作人员:交6000元》这一报道显示,新政策在实际操作中与旧有政策在衔接上存在问题。最终,在媒体的关注下, 2016年3月14日,政府就农村放弃二孩奖励是否该退还这一问题做出回复,对于之前领取过独生子女奖励的夫妇,如果二孩的出生日期为2016年1月1日以后,不必再退还之前的奖励以及违约金。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出台,对女性来说尤其是一件很纠结的事情,而女性产假的增加,无疑与公司的盈利性质相矛盾。《人大代表 因二孩政策女性平等就业权更难保障》《女职工生完二孩被边缘化:办公室被换到厕所对面》《代表委员谈维护妇女权益 完善二孩配套服务》等报道显示,女性的正当权利迫切需要得到维护与保障。
此外,全面放开二孩后,相关医院、学校、托儿所等基础设施问题也会日益突出。《教育部长袁贵仁:二孩全面放开后幼儿园够不够?》《北京孕妇“一床难求” 大医院建档排至明年8月》等报道就呼吁,放开二孩后,对于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的需求会更加强烈,相关的配套设施应该紧跟政策的步伐。
面对公众和媒体的担忧,2016年2月19日,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终于做出了权威的回应:“国家将逐渐构建家庭发展支持体系,以法律形式完善生育的奖励和生育假制度,通过延长生育假陪产假,以保障女性权利,同时鼓励由男女双方共担家务劳动;通过享受税收减免和用地租房优先等措施来鼓励开办托儿机构,以保障让育龄夫妇想生还敢生。”可见,在政策完善阶段,媒体报道促进了政策在实施效果上的向好以及制度体系的完善。
(三)评估政策效果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已经开始实施,问题是有多少夫妇准备生二孩?自政策出台以来,一大批有关生育意向(事实上检验了政策效果)的调查新闻也随之出炉。
不少媒体对符合条件的人群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人们生育二孩的意向偏低。如《辽宁二孩生育意愿调查 80.3%目标人群不打算要二孩》是根据辽宁省卫计委对全面两孩涉及的目标人群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数据写作的报道。《六成受访者认为生育二孩对家庭负担重》《姑苏区二孩生育意向调查结果出炉 超6成市民不愿再生》等新闻报道都显示,虽然二孩政策放开了,但人们的生育意愿并没有预计的那样高。
此外,媒体对人们生育意向的调查报道显示,不愿生育的适龄夫妇家庭影响因素主要有:生活成本太高导致“生不起”、生育观念业已形成“不愿生”、职场竞争激烈“不敢生”等。其中,经济因素成为左右群众生育意向的主要因素,教育水平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观,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与否也影响重大。
综上所述,媒体对一项政策的报道有很多角度,从这些角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政策发布实施的社会背景和政府初衷,以及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困难和各方反应,从而有助于全面客观认识政策效果,推动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国内媒体在报道“全面放开二孩”这一重大政策调整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乏人文关怀的温度,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出台之日起,媒体的关注重点就是经济与发展,直到2016年3月初才将报道的重点转向女性人权方面;二是缺乏独立思考的角度,国内媒体长久存在的问题是容易一哄而上,此次对二孩政策的报道亦是如此,如在报道经济影响、生育意愿、社会保障方面,普遍存在一哄而上、人云亦云的现象。如何能理性、冷静地做出自己独特而更具价值的新闻报道,是值得国内媒体持续努力的方向。
四、新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今天,互联网已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新媒体已成为广大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群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和公共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作用。
自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以来,各大互联网平台对其讨论就层出不穷。各大媒体的微博、微信平台都在第一时间推送消息,互联网的便捷通道将政府的决定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群众手中。
如新浪博客账号“国家北京公务员”发表《卫计委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最新消息2016:生育二孩有补助吗?何时全面放开二孩生育?卫计委这样回应》一文,以卫计委的回应来回答受众最为关心的社会问题。 “青岛新闻网”发表《山东新政:3000人小区需配建幼儿园》一文,来解读地方政策,同时也是对国家政策的响应。首都经贸大学土地资源与房地产系的赵秀池主任发表博文《“二孩”放开 救了楼市》,从地产的角度分析政策给经济复苏带来的利好等。同样,各种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也全面开花,人们在群里讨论要不要生二孩,讨论生养、教育、自身发展等各种影响因素,各大媒体公众号也在发布评论,将新闻报道从纸张、网页等地方推送到人们的手机端。
由于新媒体特有的互动机制,当某一新闻发生后,群众可以搜索点击热点进行扎堆式的信息获取与评论,如二孩政策放开后对楼市等经济方面的影响、对女性权利的影响、社会保障机制的影响等都形成一系列的热搜话题,成为人们在网上时刻关注并讨论的热点,也成为政府获取民意、调整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五、媒体更好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的方法
在此次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报道过程中,媒体以报道政策、解读政策、发现问题、报道问题、促进政策完善的报道过程,对受众进行政策的引导,将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向政府反馈,在政府与人们群众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完成了上行下达、下情上报的工作。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媒体在报道过程中暴露的一系列缺乏人文关怀、跟风报道等问题长期存在,若想更大限度地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这些问题需要尽快的解决。首先,增加报道的人文关怀。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多从人的角度出发,找出一些更为接地气的线索;其次,通过角度创新,避免跟风报道。一种报道出现以后,再出现相同角度的报道,这样扎堆式的报道方式,很难引起受众关注,应尝试换一些新角度,独树一帜引起阅读兴趣;最后还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其传播速度快、信息投放精准、数据库庞大等优势。
总之,面对重大热点政策调整,新闻媒体只有秉承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在报道角度多做尝试和创新,在传播渠道上多措并举,才能在新的时代适应受众出现的分众化趋势,传播受众所需的信息,更好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茅倬彦,罗昊.符合二孩政策妇女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差异——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实证研究[J].人口研究,2013(1).
[2] 张允,王辰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比较研究——以单独二孩政策产生过程为例[J].新闻知识,2014(9).
[3] 宋全成,文庆英.我国单独二孩人口政策实施的意义、现状与问题[J].南通大学学报,2015(1).
[4] 武晓庆.“二孩”生育政策研究——以山西翼城为例[D].山西大学,2012.
[5] 谭雪萍.成本-效用视角下的单独二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徐州市单独家庭的调查[J].南方人口,2015(2).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
[责任编辑:东方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