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维铨,庄新霞
(1.福州大学资产经营公司,福建 福州,350108;2.福建江夏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
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提出,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日益凸显。其中,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是高校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主要载体。2005年,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应遵循“努力发展、规范经营、改革创新”的经营理念,努力建立现代化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在此基础上,教育部陆续组织起草了有关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改革发展的相关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应该加强对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引导,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重要地位。当前,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取得了长足发展,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愈发重要。
当前高校经营性资产的经营绩效不高,出现诸如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国有经营性资产闲置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浪费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固然与当前高校体制问题息息相关,但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内部治理制度安排也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姜良辉[1]指出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内部治理对盘活高校经营性资产存量、发挥高校资产效益、弥补办学经费不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内部治理通常选择适当的组织机制或者组织结构来影响和塑造参与者的行为,从而提高组织经营绩效;Foss等[2]强调组织治理的制度安排应该从正式的组织机制和非正式的组织机制两方面展开。但是当前的研究文献却鲜有对正式治理和非正式治理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梳理。因此,本文试图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深入探讨经营性资产公司治理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为高校资产经营公司通过内部治理提升经营绩效提供新的思路。
当前不少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已经逐渐向规范化治理转型,但是在其治理逐渐完善的过程中,仍存在如下问题。
根据公司治理理论,产权结构是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对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而言,其主要任务是对全校所有经营性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统一经营管理。但事实上,很多高校的资产经营公司都是在原有资产基础上创建的,是对原有办公场所、办公设备等的重新组合,其资产经营范围与原有机构资产经营范围并无太大变动。因此,尽管各个高校已经成立资产经营公司,但其经营性资产仍分散于学校的各个管理部门。以某211大学为例,其后勤公司等经营性实体归后勤处管理,经营性门面房等土地资源归国有资产管理处管理,校办企业则归校办集团管理,各个部门相对独立,以垂直型管理模式为主,缺乏横向协调与合作。这种多头管理模式存在机构重叠和法人治理结构混乱的盲区,造成当前高校经营性资产产权划分模糊,治理过程信息不对称,资源无法有效整合,经营绩效低下。
虽然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具备现代化经营公司的实体,但由于大部分高校属于政府所有或政府资助,具有浓厚的行政管理氛围,造成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主要采用官僚治理,缺乏公司治理理念和经验。第一,资产经营公司的管理人员大多来自高校行政岗位,代表学校利益,承担的是政治责任而非经济责任,在经营管理过程往往以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为主,缺少现代化企业管理经验,无法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第二,治理意识相对淡薄。资产经营公司的建立要求高校从资产治理转向资本治理,要求资产经营公司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建立科技孵化基地,发挥其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作用,推进科技产业化以获取经济社会效益,而大部分资产经营公司的治理理念仍停留在资产管理层面。
大多数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已经建立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也通过股东、董事会、经理等统筹的方式进行管理[3],但仍存在行政过度干预、董事会工作流于程序等体制僵化问题。在相关人员的选拔上依然按照学校指令委派,很少在社会上公开选拔聘用,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了解市场动态、捕捉市场机会方面的能力稍显不足,这直接影响资产经营公司的经济效益。一部分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目前依然承担着高校冗余人员分流的任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滞后也使其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体制改革流于形式[1]。
根据现代企业治理的要求,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积极探索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经营管理体制,逐渐完成内部规范化治理。从公司治理的内涵来看,治理是为了追求一种“秩序”,这种“秩序”可以是自发产生的,也可以是人为构建的。全球治理委员会强调“治理是指相互冲突的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它既包括迫使人们服从的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者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制度安排”[4],可见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制度安排或机制设计。在此基础上,本文主张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治理应该是建立在当前治理问题基础上的正式制度安排和非正式制度安排。
正式治理通常是通过正式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制度进行治理的实践安排,包括目标设定、规划、指令、规章、激励、产权控制等。针对当前高校治理缺陷,资产经营公司应该强调产权控制、激励、绩效考核、规章等制度的完善。通过明确产权,可以减少高校资产经营中的多头管理及机构重叠,减少资产管理纠纷,更有效率地加强资产经营公司对国有经营性资产的维护、优化和整合,最终提升高校经营性资产的保值增值职能。通过资产经营公司内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激励计划安排和绩效考核,可以有效规避内部员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显著提升员工的紧迫感和积极性,降低员工工作中的投机主义行为,逐渐吸纳一批优秀的人才进入资产经营公司,在增值保值的同时进一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从而为高校筹措资金并增进其对社会的贡献。
非正式治理一般强调公司文化氛围、领导风格、组织公平、人际网络等软性治理制度安排。关于非正式治理能否促进企业绩效的研究,Osterloh和Frey[5]探讨了组织设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认为由于组织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契约、控制等正式治理并不能有效解决内在激励问题,此时培养个人关系、文化氛围等非正式手段成为核心;张生太等[6]经过进一步研究认为非正式治理可以提升组织支持感,即非正式治理可以让员工感受到组织对自己情感需求、社会需求的支持。当员工感受到组织对自己重视时,会产生较强的组织归属感,也更愿意为组织付出更多努力,组织进而获取更多收益。
此外,正式治理和非正式治理不可避免地共同产生作用,统计学上把这两个因素联合产生的共同作用定义为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可能是替代关系,也可能是互补关系。替代关系意味着两种治理安排是相互冲突的,互补关系则意味着两种治理安排是相互补充、共同促进的。非正式治理制度安排相对正式治理更加宽容、灵活,有效弥补了正式治理制度设计的不足,两者之间存在相互补充的关系。在资产经营公司管理实践中,正式治理和非正式治理共同使用可以有效增加资产经营公司的经营绩效。
因此,本文作如下假设:
假设1: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正式治理可以提升公司经营绩效;
假设2:高校资产经营公司非正式治理可以提升公司经营绩效;
假设3: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正式治理和非正式治理的共同使用可以提升公司经营绩效。
在上述理论假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相关变量等进行问卷设计,并以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为调查对象展开大规模问卷调查,运用SPSS14.0、lisrel18.7等统计软件验证上述的研究假说,揭示变量间的作用关系。
文章研究需要测量的变量包括正式治理、非正式治理、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经营绩效等。由于部分变量数据基于高校保密原则较难获取,文章采用量表设计进行观测,并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对变量进行测量。本次量表题项主要参考当前已有的成熟题项,关于正式治理和非正式治理两种机制针对当前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设计,测量题项参考韩冰等[7]的研究;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经营绩效的题项设计主要考虑资产经营公司的职能和任务,参考丁岳维等[8]的研究,从增值保值能力、科研转化能力、税收贡献能力等三方面设置题项。在初步确定问卷题项的基础上,结合预调研实际情况对测量题项进行修正,确保问卷的内容效度。本研究所设计的测量题项见表1。
表1 变量测量和信度检验
在问卷设计方面,本次问卷严格遵循“理论构思形成—问卷初步形成—问卷进一步修正”等基本程序,调查对象为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员。为了保证研究结论的普适性与严谨性,调查对象覆盖了教学型、科研教学型、科研型等三种类型,比例分别为24%、48%、28%,在全国范围内随机发放以排除区域性差别。根据吴明隆[9]的建议,本次问卷共发放250份,采用直接走访、委托同事朋友以及专业调查机构等多种途径进行发放,在剔除答题前后不一致、有效答题时间少等问卷后,共收回有效问卷220份,有效回收率88%,可以忽视未答复偏差。
信度表示同样的研究对象运用同样的观测方法,得出同样的观测数据或者观测结果的可能性,它表示测验结果的可靠性程度或者一致性程度。一般用Cronbach’s α系数的取值水平来判断所搜集数据的内部一致性水平。当Cronbach’s α系数大于0.7,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表1显示,各个变量的Cronbach’s α值均大于0.7,总体样本的Cronbach's α值为0.877,可见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
目前学者们通常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检验量表效度。由于本文量表内容均采用已有的成熟量表,观测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较明确,不再作探索性因子分析,直接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确定问卷所包含的测量题项与潜变量之间的内在从属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量表效度。
从表2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所有测量题项的标准化因子荷载系数均大于0.5,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潜变量有较好的收敛效度。采用组合信度CR来判断所构建模型的内在质量,以反映潜变量中所有测量题项是否一致性地解释该潜变量,结果发现CR均大于0.7,表明模型效度较好。
从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拟合检验的结果来看,χ2/df=1.98,小于3,RMSEA=0.047,小于0.8,GFI=0.94,AGFI=0.92,NFI=0.96,IFI=0.99,均大于0.9。可见该模型验证性因子结构得以验证,模型拟合情况较好。
表2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注:1.*、**、****分别代表在P<0.1、P<0.05和P<0.01;
2. CR的计算公式:CR=(∑标准化荷载)2/((∑标准化荷载)2+∑(误差变量))
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可以将测量与分析整合为一的计量研究技术,它不仅可以考虑处理多个因变量,同时估计模型中的潜变量以及测量指标,还可以估计测量过程中指标变量的测量误差等[10]。本问卷题项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非常适合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和拟合。本次结构方程模型主要构建的是带有交互项的结构方程模型,其中交互项的处理首先是将所有观测变量中心化,避免交互效应对主效应的掩盖或歪曲,其次在中心化基础上按因子载荷“大配大、小配小”的原则将各个外生潜变量的观测变量相乘,形成新的观测变量JH,由此构建结构方程模型。
从该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检验结果看,χ2/df=1.84,RMSEA=0.060,GFI=0.95,AGFI=0.93,NFI=0.95,IFI=0.98,均在拟合指数的临界值范围内,模型拟合效果较理想。该结构方程模型的标准化路径如图1所示,资产经营公司内部正式治理、非正式治理分别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系数为0.49和0.43,所有T值均大于1.96,说明正式治理与非正式治理对经营绩效的正向影响关系均通过显著性检验,文章的假设1、假设2得以验证。而正式治理和非正式治理的交互项也对经营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27,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两种治理之间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它们的共同使用可以提升资产经营公司的经营绩效。
图1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标准化路径图Fig.1 Standardized path of SEM
本文在当前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存在治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正式治理和非正式治理两种制度安排,在此基础上探讨并验证正式治理、非正式治理和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正式治理和非正式治理均对公司经营绩效起到正向影响作用,正式治理和非正式治理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它们的共同使用增加公司的经营绩效。根据该研究结论,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经营绩效,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正式治理除了要求减少多头管理和重复机构、明确经营性资产产权等治理措施之外,还要求管理者采用多种激励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吸引优秀人才进入资产经营公司。积极引入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模式,将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员工的经营能力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中,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资产经营公司管理要从非正式治理的角度考虑相关机制设计,而提升公司的非正式治理机制要求培育鼓励创新、尊重创新的公司氛围,提升公平性,创造良好的公司内部关系网络,定期召开经验座谈会和各种有意义的组织活动,共同创造和谐向上的公司文化氛围。本着公平性、合理性和引导性的原则,着重展开以实现情感、尊重、自我实现等非经济收益为主的精神激励,调动激励对象的积极性与对组织的忠诚度。
最优的治理应该考虑制度间的替代或者互补关系,完善的资产经营公司治理应该是正式治理与非正式治理相结合的混合治理。这种混合治理模式强调通过两种治理机制的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公司经营绩效。如何将非正式治理机制作为正式治理机制的补充这一理念纳入公司治理体系是混合治理的关键。这要求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管理者在治理实践中明确混合治理理念,将非正式治理纳入公司治理体系,从规章制度层面强调正式治理和非正式治理的同等重要作用,构建专门的治理实体部门,将利益相关者协调在一起,在混合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强调“如何治理”这一问题,实现两种治理的相互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