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能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吗?
——基于经济形势差异的研究

2019-01-30 09:07杨金磊杨位留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盈余责任管理

杨金磊,杨位留

(枣庄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山东 枣庄,277110)

证监会的监管年报反映,盈余管理行为始终干扰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企业为了追逐短期经济利润会选择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操纵利润,以至于人为降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些行为不仅干扰投资者的理性判断,而且还让投资者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如何治理上市公司非道德的盈余管理行为始终是监管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盈余管理是人为地运用会计技术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美化和粉饰,误导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了解,产生的根源是信息不对称中滋生的道德风险[1]。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管理者为了个人利益或者企业的局部利益,会利用掌握信息的优势来操纵企业的会计盈余水平。显然,这是一种理性但不道德的行为。长期以来,对于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治理,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降低信息的不对称。现有文献大多是从企业内部治理的角度出发,系统研究盈余管理行为。还有学者建议从监管制度建设的角度出发,通过促进资本市场的财务信息公开透明来治理盈余操纵行为。以上措施虽然能够有效降低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是由于盈余管理是一把“双刃剑”,能够使企业在避税和改善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方面获得利益,许多上市公司仍然会选择在制度监管和不道德的夹缝中寻找盈余操纵的机会,以获取短期的经济利益。本文选择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出发,研究上市企业的盈余操纵行为,还拓展研究不同经济形势下企业社会表现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从现有文献来看,国内外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相关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多,但是至今尚未得出一致性结论。通过梳理归纳,主要有以下两种结论。

(一)基于道德主义理论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对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治理作用

道德主义理论认为,企业的经济主体和道德主体均是其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主体,既需要来自社会给予的营养,也需要用实际行动反哺社会。另外,企业作为道德组织主体,既需要合法诚信经营,也需要履行良好的社会责任。通常情况下,企业道德意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高,社会责任的履行也将越来越积极。所以,企业作为一个道德主体必须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而且要参照社会道德准则考虑所有股东的合法权益。Davison等[2]的研究认为,企业财务报告的违规等不道德行为一旦暴露,资本市场将会做出负面反应,从而导致企业股价异常波动;Kim[3]研究发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越积极,越会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抑制作用;杨萍、董军[4]认为,企业既是经济主体,又是道德主体,要以诚信守信、合规合法的方式开展经营活动,实现经济利益;朱敏等[5]研究发现,企业的盈余管理质量与社会责任呈负相关关系;邓学衷等[6]研究认为,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有效治理盈余管理的不道德行为,这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属于一种道德行为;宋岩等[7]研究认为,沪深A股制造业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均呈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说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一种道德行为,而且履行社会责任越积极的企业,其财务信息公开越透明,从而越能够抑制盈余管理行为;万寿义、刘菲菲[8]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与盈余管理行为有关,而且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越积极,企业越会进行真实的盈余管理行为;冯丽艳等[9]发现,社会责任的履行对盈余管理的行为具有治理的功能,良好的社会责任行为可以降低企业的整体盈余管理水平。

(二)基于信号传递理论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对盈余管理行为具有庇护作用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企业会基于特定目的积极向社会传递一些利好的消息,进而争夺更多的社会资源,以便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同时,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由各个利益主体构成的多边关系,企业的盈余操纵行为不仅会损害股东利益,也会让其他利益相关者受损。因此,企业单方面的盈余操纵行为作为一种极其负面的信号,如果被利益相关者知道或者被监管部门发现,随之而来的是不诚信的惩罚和不道德的处罚。这样一来,既会损害企业的外部声誉,又会降低企业的经营绩效。相反,为了避免危机情况的发生,企业会选择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尽可能多地向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各界传递有利于企业的正能量,并尽可能多地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各类诉求,以获取社会各界的认可。除此以外,良好的社会责任行为还可以有效降低监管部门监督的频率,进而转嫁企业盈余管理的负面效应。Proit[10]研究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MC Willianms等[11]研究发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减少利益相关者们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关注,有利于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李钻、刘琪等[12]研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进一步说明管理层的机会主义投机行为导致了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动机;吉利、何熙琼[13]研究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而且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可以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对其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治理作用,也可以作为掩饰不道德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工具。通过对道德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的相关分析,提出正反两方面假设。

假设1: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够治理盈余管理行为,即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对其盈余管理行为存在负向影响;

假设2: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够庇护盈余管理行为,即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对其盈余管理行为存在正向影响。

另外,据关雪[14]的研究,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财务绩效,对成本节约起到长期的效果,而且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较上一期投入增加得越多,对本期的绩效表现会越好。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还会发生变化,而且正向变化总会比同等程度的负向变化带来更好的财务绩效表现。张兆国等[15]认为,滞后一期的企业社会责任对当期财务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当期财务绩效对当期社会责任有显著正向影响。王立满[16]认为,不仅当期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正向影响当期的财务绩效水平,而且企业社会责任正向影响滞后一期财务绩效,不道德的盈余管理行为会反向调节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与财务绩效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据此,提出一个探索性的假设。

假设3:滞后一期的社会责任履行能够治理盈余管理行为,即滞后一期的社会责任表现对其盈余管理行为存在负向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选取2012—2016年沪深两市A股840个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共计3 362个观测值。进行初步筛选和相关处理,删除数据缺失、存在异常值的企业以及ST和ST*类企业,最终得出沪深两市A股818个企业,共计3 274个观测值。从选取样本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为437个,占总样本的53.5%,这与我国以第二产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大国的国情基本一致;采矿、电力、建筑、批发零食、交通运输、信息技术、房地产、金融等八大行业占总样本不足5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这点与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调整有关。财务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和思锐数据库,利用SPSS 25.0对样本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二)主要研究变量及定义

1.因变量:盈余管理(DA)

由于采用方式不同,企业的盈余管理包括应可操纵性盈余管理和真实性盈余管理,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企业最终会根据自身特点权衡利弊,综合或代替使用这两种方式进行利润操纵。本文采用应计利润分离法对盈余管理变量加以衡量,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应计利润划分为可操控利润部分和不可操控利润部分,其中可操控应计利润就是盈余管理的替代变量。采用Dechow等提出的修正的Jones模型,通过分离出操纵性应计利润而得到。具体模型为:

(1)

其中,NIt为第t年的净利润,CFOt为第t年经营现金净流量,At-1为第t-1年总资产,ΔSt为相比上一年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变化额,ΔARt为本期比上期应收账款的变化,PPEt为第t年固定资产净额。通过对模型(1)分年度分行业截面数据混合回归得出的残差即为操纵性应计利润,用Z-score方法标准化后作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水平DA的度量。

2.自变量:企业社会责任(CSR)

选择使用润灵环球责任评级(RKS)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评分作为衡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这是因为润灵环球采用建立“量化信息的MCT评级体系”来评估企业的社会责任。其中,M值为整体评级,包括企业战略、企业治理及利益相关方三个方面,权重为30%,满分30分;C值为内容评级,包括经济绩效、劳工与人权、环境、公平营运、消费者、社区参与及发展等六个方面,权重为45%,满分45分;T值为技术评级,包括创新、规范性、透明度和可信度等六个方面,权重为15%,满分15分;同时,该评级体系为消除行业的误差,还参考国际权威的社会责任标准ISO 26000,设立了行业指标i值,权重为10%,满分10分。最终,通过整体性得分、内容性得分、技术性得分、行业性得分四方面之和来计算总分,即 CSR_score =M值+C值+T值+i值。

3.控制变量

为了更好地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盈余管理行为二者之间的关系,从上市企业的盈余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及产权性质等方面进行相关控制。其中,净资产收益率能够较好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绩效,也是现有文献中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收益水平较多的指标,而企业的收益水平又是决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营业收入增长率较好地反映企业的发展能力,企业发展能力不同,财务绩效也有所差异;资产负债率较好地反映企业偿债能力,企业偿债能力不同,财务绩效也有所差异;企业规模会影响财务绩效,通常规模大的企业,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力大,企业财务绩效更好。采用总资产反映企业规模,与绝大多数学者处理方法一样,对总资产取对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反映企业股权分配的集中程度,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变动,企业绩效则会发生波动;产权性质则分为国有控股、私营控股、外资控股、其他控股四种类型,产权性质的差异有可能会影响企业绩效。各变量及其定义见表1。

表1 变量及其定义

(三)研究模型构建

为了检验上述的相关假设,文章构建如下模型:

(2)

上述模型的回归分析中,为防止年度变化和行业变化的影响,对年度和行业进行了控制。 为了减少异方差问题,采用普通OLS进行回归分析。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表是按照全样本和经济形势的好与不好分组后的分析结果。从全样本描述性统计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变量的平均值明显大于标准差,表明变量的离散程度较小,数据较为稳定。但是,单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来看,最小值为15.115,最大值为89.298。同时,M值、C值、T值、i值及CSRt-1的极差均较大,表明在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下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并不均衡。

为了更好地研究不同经济形势下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以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代表宏观经济形势的替代变量。通过国家统计局官网查找2011-2016各年份的GDP后,计算出5年的GDP增长率的中位数;最后依据GDP的增长率中位数进行分组,当GDP增长率高于中位数,认为宏观经济形势好,相反,当GDP增长率低于中位数,认为宏观经济形势不好。从表2可以看出,分组以后,不同经济形势下的盈余管理行为(DA)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宏观经济形势好的环境下企业数量、CSR均明显大于宏观经济形势不好的环境下企业数量、CSR,这表明分组讨论存在一定的研究价值。另外,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资产负债率及企业规模均存在差异。

表2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Tab.2Descriptivestatisticsofvariables

(二)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表3是主要变量的pearson(右上部分)和spearman(左下部分)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良好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其他各变量的相关系数均较低,而且大多数的系数均低于0.5,这表明该模型的构建不会产生多重共线问题。

表3 主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注:*、**、***分别通过10%、5%、1%的置信区间检验。

(三)回归分析

表4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从模型1可以看出,当期的社会责任(CSRt)与盈余管理行为(DA)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积极参与社会责任履行的企业可以有效降低盈余管理行为。这是因为企业较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一方面可以提升管理者的职业道德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遵纪守法的经营理念,进而既可以有效降低不道德的行为风险,又可以减少盈余管理行为。所以,假设1通过检验,同时否定假设2。从模型2可以看出,滞后一期的社会责任(CSRt-1)均与盈余管理行为(DA)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积极参与社会责任履行的企业可以持续降低盈余管理行为。这是因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和过程,才能转化为竞争力和潜在的社会资本,才能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在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交互跨期影响的推动下,企业则会进一步提高社会责任表现,进而持续降低盈余管理行为。所以,假设3通过检验。

表4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回归分析表

Tab.4Regressionanalysisofsocialresponsibilityandearningsmanagement

表5是不同经济形势下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回归分析表。可以看出,模型3中所反映的是经济形势不好时,企业无论是当期还是滞后一期的履行社会责任表现均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模型4中所反映的是经济形势好时,企业无论是当期还是滞后一期的履行社会责任表现均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可以发现,不同经济形势下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表5不同经济形势下的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回归分析表

Tab.5Regressionanalysisofsocialresponsibilityandearningsmanagementindifferenteconomicconditions

(四)拓展性分析

从表6社会责任单项得分与盈余管理的回归分析表可以看出,M值整体评级、C值内容评级、T值技术评级分别与盈余管理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是i值所反映的行业评级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行业的差异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无关。

表6社会责任单项得分与盈余管理的回归分析表

Tab.6Regressionanalysisofthesingleitemscoreofsocialresponsibilityandearningsmanagement

四、研究结论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滋生于信息的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严重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研究发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表现均对盈余管理行为起到抑制作用,而且企业滞后一期的社会责任表现能够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起到持续性的抑制作用。另外,通过分组进一步深入研究还发现,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社会责任对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作用仍然存在。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治理盈余管理行为,而且这种关系并不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换句话说,社会责任评价越好的企业,对不道德的盈余管理行为的控制就会越明显,这就为治理不道德的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如何去客观的评价和认识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企业又该如何去履行道德的社会责任行为?一方面,从宏观层面出发,国家应该尽早建立统一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评价机制,并通过网络搭建分享社会责任表现相关平台,使得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能与企业社会征信形成联动机制;另一方面,从微观层面出发,完善企业自动披露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制度,并及时宣传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进一步让社会和投资方多方面了解企业的正能量;另外,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制度,以预防企业不道德的盈余行为的倾向。

猜你喜欢
盈余责任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