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专业学生儿童行为观察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9-01-30 04:51申涵子
职业技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幼儿园儿童

申涵子

(西安培华学院, 西安 710125)

0 引言

“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者”,这是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她认为“老师的第一责任是观察,观察必须优先于其他任何的教学步骤,只有老师把观察做好,孩子才能在身体上、智力上、精神上得到任何有效和长久的进展”[1]。所以要求幼儿教师细心地观察幼儿,跟随幼儿,让教师知道他们需要做什么,他们内在需要发展些什么,他们在哪些方面需要些挑战,观察后根据幼儿所在的阶段和内在需求设计出适合幼儿成长发展的环境,可见教育原则——创设有准备的环境,也要以幼儿教师耐心的观察为基础。如今的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MI)的培训中,“观察”仍然是需要花很多时间培养的一项技能,接受培训的老师们需要做几百个小时的观察训练,0~3岁的幼儿培训师要求250个小时,3~6岁的幼儿培训师则要求170小时。[2]

从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到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再到2013年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在《怎么看、怎么评、怎么干——学前教育质量问题需要三思而笃行》中均明确提出,幼儿教师的六大基本专业能力,观察能力是首要的必备能力。一度“被遗忘的教师专业能力”——学前儿童行为观察能力,成为了区别于弹琴、唱歌、跳舞、画画等艺术技能外的一种教师专业技能。学前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观察幼儿的必要性,幼儿的一日生活离不开幼儿教师的观察,此时的观察不是无目的的一般观察,不是单单用眼睛扫视全班幼儿,这种日常观察只能得到暂时的、主观性的、零碎的儿童信息。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专业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日常的自然环境中获取儿童行为客观资料。教师观察幼儿的意识必须铭记于心,观察记录的方法必须合理,分析客观资料的角度必须正确。这一系列的学习与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学前教育理论层面和一线幼儿园岗位需求方面考虑,学前儿童行为观察能力应该从职前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训练学生观察记录的方法,积累学生的观察技能。基于此,我们进行了“学前儿童行为观察”课程开设初探。

1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是幼儿园教师的核心专业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教育活动的开展要全面了解儿童的发展需要,了解儿童的现状,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同样强调:“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虞永平教授认为观察是适宜性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指导的前提,更是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依据。[3]只有观察幼儿行为,才能根据专业知识将儿童具体的行为表现与相应的发展领域建立联系,从而找到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生活、教育、游戏活动的目标,设计和生成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活动,真正做到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一线幼儿园对“儿童行为观察”概念的学习实践表明,观察了解幼儿是幼儿园进行保育教育工作的起点,儿童行为观察应该成为幼儿园教师工作的日常内容、教师评价的重要手段、教师发展的主要途径。[4]因此,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的能力不仅是幼儿教师开始实施保育教育的起点,也是贯穿幼儿教师日常工作中,更是幼儿教师自我反思,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归宿,是幼儿园教师的核心专业能力。

2 对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能力的培养,重在职前

叶小红指出,虽然各类园所都积极邀请专家进行相关培训,或通过教研活动激发教师对儿童行为观察能力的学习研讨,甚至将定期上交观察笔记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一项硬性指标,但很多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提高。可见,幼儿教师儿童行为观察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具体体现在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课程资源包拿来就上课,没有在活动前观察儿童的先前经验,而用心观察的教师会了解学前儿童的先前经验反映在语言、认知各方面的水平,从而调整教学活动;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介入的时机和手段,经常会因为教师高控制的行为而打断幼儿的游戏,正确的介入时机是在用心观察的过程中出现的,正确的介入手段是在用心观察很多次游戏活动中探索而来的;在生活活动中不能及时发现幼儿的需求,小到日常琐碎,大到教育契机的出现都很难及时把握。由此发现,幼儿教师观察意识薄弱,对观察的基本要素和专业要求不了解,没有科学的观察方法去记录儿童的行为。

徐启丽通过对120名幼儿园教师儿童行为观察的调查研究分析后,认为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中儿童行为观察课程严重缺失,导致幼儿教师儿童行为观察能力偏低。[5]吴亚英对江苏省常州市幼儿园教师的研究同样表明,职前教育背景对教师确定观察方法能力影响显著。虞永平教授说:“我们师范教育体系长期以来忽视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培养”,[6]因此,儿童行为观察能力的培养重在职前。

职前的培养重在学生认识到观察儿童行为的价值,重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就是一门综合技能课程,不仅包括行为观察的理论,还包括了运用儿童发展理论解释儿童行为的实践,目的就是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童行为观察能力。

3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能力培养的实践

第一,设置包括“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幼儿园游戏课程”“学前儿童保育学”以及各领域教学法在内的课程群,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在教育场景中识别有价值的信息,才能观察与记录有价值的儿童行为;使学生掌握儿童发展的经典理论,才能在观察记录后正确分析指导儿童行为,这其中的核心课程是“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

第二,把课堂搬到幼儿园,真学真做,训练学生的观察与分析技能,使学生把校内专业知识运用于真实的幼儿园教育场景中。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践教学是该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完成培养方案的前提下加强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的实践环节,通过把幼儿的案例和问题带回课堂,再把课堂中的观察方法和“观察哪些有价值的内容”等问题带回幼儿园,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和任课教师同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保证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第三,采取过程性与“达标”相结合的考核,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性考核体现在校内任课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最终是否达到课程要求,是由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和校内教师共同评价完成。

学生的观察日记也反映了儿童行为观察能力培养的成果:明明是个调皮好动的孩子,在我实习的第一周,他总是不好好吃饭,每次吃饭时总会和别的小朋友说话,或是每一口饭嚼很久,所以他每次吃饭都是最后一个吃完的,还会在桌子上掉很多的饭粒。有一次我想出了和他玩猜拳的游戏,他赢了就吃一口花卷,输了就喝一口粥。在第二周的周一早上,我发现他突然吃饭快了起来,不是最后一名了,在他拿书时,我叫住了他,我先表扬了他这次吃饭很快,并且问他书好看吗,喜欢看书吗 (幼儿在自己用早餐结束后有一段自由阅读的时间,用来等没吃完饭的幼儿吃饭)?同时告诉他以后都快一点吃饭,就可以多看一会儿书了。在这之后,他渐渐成为了吃饭速度在班里处于中上游的孩子了。(选自学生观察记录)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能力的培养实践方式增加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形成该课程的学习体系,使学生带入职业角色去学习课程知识,去锻炼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当他们通过观察,通过思考解决了幼儿园真实的问题时,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就感,今后的学习目的会更加明确,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

4 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能力职前培养的体会

4.1 取得的效果

通过课堂作业和学生的课程见习手册,我们发现学生已经踏出了观察儿童的第一步,他们进入幼儿园以后不再无所适从,他们会通过用心观察幼儿来挖掘自身的能力,学生说:“没学习这门课之前我完全不知道在幼儿园还要多多去观察幼儿,而且幼儿的某些行为还可以根据一些理论进行分析,这让我对幼儿的行为观察有了一些方法,不会让我在幼儿园实习的时候看到幼儿哭闹而束手无策;我也敢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咨询这个幼儿的情况,敢去分析这个幼儿,敢去告诉这个幼儿一些方法。现在很多幼儿家长特别注重结果,觉得幼儿学知识最重要,但是这个观察可以让我们更多看幼儿整个行为的过程,也可以让一些不理解幼儿问题的家长看到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可见,学生已经有了儿童行为观察的意识。

其次,学生也能针对性地观察和客观记录儿童的行为。观察目的和对象:三岁半的可心在班上没有朋友,不主动与人说话,也不与老师说话,遇到事情也不会表达。客观描述:在一次早上区域活动的时候,可心主动拿着玩具手机找小朋友,虽然她有主动接触的意愿,但是小朋友没有理睬,可心也没有继续和小朋友说话,就自己在那玩着。下午的特色美术活动,同桌的小朋友都叽叽喳喳地描述自己的作品,可心微笑地看着周围的小朋友,她好像自言自语地说:“我的也好看”。

4.2 思考

在幼儿园实践教学中,儿童行为观察能力是要求幼儿园教师运用观察儿童的能力推动幼儿园的课程改革,指导儿童的游戏,而学生的见习活动虽然有独立观察和完成观察记录的时间,但由于学生的角色身份不同,他们没有教育教学的任务,所以见习反映出学生的观察容易将焦点注意到特殊的儿童或者儿童特别的一刻,而不是从促进儿童发展的角度。比如,学生的一则观察日记写到:在户外做操时,有一对双胞胎,都是小女生,当姐姐看到妹妹站在老师那里哭泣时,姐姐跟旁边的实习老师说:“我可以和我妹妹说句话吗?”之后姐姐就去安慰妹妹,给妹妹擦眼泪,我感受到了亲情的力量,在妹妹哭泣想奶奶的时候,姐姐给予妹妹温暖。这段描述后还附有一张双胞胎姐姐给妹妹擦眼泪的照片。再比如:我实习的班级是中三班,有个幼儿每次不管什么活动都是最后一名,实习两周,他身上的衣服穿了两周,询问了主班老师才知道,他是跟爷爷奶奶生活,给我的感觉是他的家长不太注意卫生,干什么事情不像年轻人一样快,所以孩子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久了也就这样了。学生很容易注意到处于“两端”的幼儿,而较少关注“中间”幼儿,这和顾霞研究幼儿园新教师观察策略的结果一致。

如何让“准教师”的儿童行为观察能力更好地衔接当今幼儿园的需求,将目光投向“中间儿童”,虽然课程见习手册有10个表格要求学生观察并填写幼儿的生活活动、教育活动、游戏和社会交往行为,但仅从表格填写还不能让学生深刻领悟到观察与今后课堂教学、反思教学的关系。如果可以让学生选择观察内容,比如幼儿的游戏兴趣、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学习品质等,进行系统性的追踪、定点观察,可能会使学生领悟到幼儿的行为变化牵动着教育行为的改进,幼儿的行为决定着课程的方向。

5 结语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行为观察”课程的开设,是高校进一步培养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采用学校和幼儿园两个课堂教学,过程性和达标两种考核模式,使学生对“观察儿童”有了理论上的理解,又有了实践上的探索,将有力助推幼师专业学生适应未来的就业岗位。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幼儿园儿童
我爱幼儿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