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科学课中有大量的探究实验,但是很多学校的教具和实验器材无法满足教学需求。自制教具尤为重要,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效果;增强演示效果,提高课堂效率;化抽象为直观,突破教学难点。本人结合自己的一线教学经验和不断地研究,谈谈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自制教具;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探究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的课程,课程中大量的探究实验,要求学校要有与之配套的教学仪器和教具,但是,许多学校的教具无论是质量还是种类都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需要。因此,要赶上课改的步伐,把探究学习落到实处,自制教具就顯得尤为重要,也可以说是一项势在必行的任务。
一、 丰富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效果
大量的科学探究需要足够的教具和实验器材,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实验室里原有的一些教具或仪器,由于各种原因,演示或实验效果不够理想,或者实验室根本找不到所需的教具,为了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自制教具或者对实验器材进行改进创新来改变教具不能满足新改革教学需要的现状。如: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本课要求学生要学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实验室提供的降雨装置是:喷壶。上过本课的教师会发现,用喷壶模拟降雨存在很多不足,如:①喷壶嘴很小,无法保证雨量器全部在雨区范围内;②无法控制雨区范围,容易洒得到处都是;③用喷壶模拟降雨无法控制雨量大小,学生的实验数据单一。发现了这些不足后,经过不断的观察和研究,我利用淋浴用的花洒、铁架台、减掉底部的饮料瓶、水槽、开关等实验材料自制了一个能够控制雨量大小的降雨器,并且在开关上方设置了三个档位,分别表示小雨、中雨、大雨,学生只要把开关旋转到相应的档位上就能模拟相应等级的雨量,克服了喷壶无法控制雨量大小的难题。课堂中,我让学生用喷壶模拟降雨时,由于喷壶出水量很大,大概5秒钟的时间就把一个高15cm的雨量器装满了,学生体验下雨的时间非常的短,而且,全班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数据非常单一。于是我让学生改用自制的教具来模拟降雨时,由于自制教具可以通过调节开关来控制雨量的大小,所以,每组得到的数据都不同,有小雨、中雨、大雨等各种等级的雨,实验效果很好,数据也非常丰富。经过多次的实验,效果都非常好,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做了20个模拟降雨器,放在仪器室,供学生使用。
当我把自制降雨器带进课堂的那一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兴奋的眼神,让我明白自制教具的重要性,同样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具,得到的教学效果完全不同。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勇于探究实践,敢于自制教具,就能实现丰富教学仪器及教具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二、 增强演示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长,各校的教学仪器也日趋完善,但适时地使用一些生活中易得到、学生熟悉的材料进行实验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实验中所使用的材料越简单,学生越熟悉,就越容易获得实验结果。在一次小学科学评优课上,观摩了两位青年教师执教《食物的旅行》这一课,两位老师使用的教具不同,效果也决然不同。A老师在讲解到小肠这一器官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人体内部结构图,并指着图中小肠部位告诉学生:“这个部位是小肠,它盘绕在我们的肚子里,约有5~6米长”。学生听完,一片愕然,他们不相信小小的肚子里居然装着5~6米长的小肠,望着似懂非懂的学生,A老师尽力地解释着,但仅凭苍白的语言,效果甚微。B老师则是制作了一块印有人体内部结构图的围裙,在讲解到该环节的知识点时,直接把围裙穿上,此刻的教师,就像是一个行走的模型,非常形象,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带动起来了,在讲解到小肠时,该老师先是告诉学生小肠有5~6米长,学生似信非信,这时,只见B老师,从围裙上取下一圈盘绕着的小水管,他告诉学生这就是在我们肚子里的小肠,打开来很长,有5~6米,说完就缓缓地打开了,学生看完恍然大悟。B老师适时地利用了生活中的水管进行教学,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 化抽象为直观,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他们获得的大多数知识是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而成的。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知识点都很抽象,特别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宇宙》这一单元的内容,如果没有借助一些教具很难突破重难点,像《证明地球在自转》这一课,虽然大家都知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但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是感觉不到地球是动的,什么可以证明地球在动呢?
教科版的课本介绍了傅科摆实验并告诉我们“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傅科摆有什么特别之处?傅科摆为什么能证明地球在自转?”仅凭一幅插图和一段文字描述,非常的抽象,学生无法理解,所以本课讲解起来非常的费力。为了化抽象为直观,我做了一个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具明白为什么傅科摆能证明地球自转。我用地球仪、一条绳子、三根小棍、一个圆形小铁球只做了一个教具,将绳子、小棍、小铁球制成一个摆,再把摆装在地球仪北极上,根据摆具有保持方向不变的原理,转动地球仪,摆绳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让学生观察完这一现象,再结合傅科摆实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本课通过自制教具化抽象为直观,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难点,提高了教学效果。
教师自制教具的过程,就是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一件成功的自制教具的诞生,意味着创新实用的教学方法的诞生。很多教学仪器和教具无法替代我们师生自制的教具,只要我们从实验教学本质出发,用心去发现,努力研究,一定能制作出一些实用且适用新课改的教学仪器和教具,以弥补现有实验仪器的不足,丰富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效果;增强演示效果,提高课堂效率;化抽象为直观,突破教学难点,使小学科学课程改革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钟冬娣.浅谈自制教具的功能与制作[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4).
[2]王传洲,姚秀君,张继桓.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5).
[3]刘东坡,刘素杰.浅谈如何利用自制教具推进实验教学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4).
作者简介:
陈丽妹,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市龙门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