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文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化教学

2019-01-20 14:44张宁辉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孝悌专题学习古诗文

张宁辉

古诗文可谓是风情万种、摇曳生姿:赤壁的江水见证了诗人的人生风雨和积极的突围,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的微醺醉意在民间弥漫,岳阳楼记录了范仲淹心忧天下的高尚情怀,苍茫的塞外还流传着苏武牧羊的壮歌……厚德载物的优秀传统文化,志士仁人的薪火相传让我们前进、发展,因此,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受到国家、社会的高度重视。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因此,必须发挥古诗文的作用,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挖掘古诗文宝藏,展示传统文化内涵

(一)弘传统精神,显铮铮风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深刻地影响了每一代人。屈原面对国家的危难,“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艰难窘迫的情况下,“虽九死其犹未悔”;陆游年迈体衰,“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范仲淹胸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更是经历九死一生,呐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仁爱乃中国道德中最基本的共识,仁者爱人,以自身及亲人为起点,博爱众生,像春风吹拂中华大地。在义利观方面,传统强调重义轻利,以义为先,以利为后。

(二)蕴处世之方,含修养之德。

在古诗文中,包含着为人处世、明礼守仁、道德修养等丰富内涵。礼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而守礼的行为则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诚信是立身之本,也是每一个人的名片,人若无信,怎能自立成事?“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反省自我,宽待他人,反求诸己则体察自身之不足,宽待他人则人际春风自生。

(三)展缤纷诗情,现雍容大美。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精华,是风花雪月等意象和韵乐诗画构造的锦绣文章。“今宵酒醒何处?”在杨柳飘拂的水岸,残月如眉,清风拂过遥远的天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皓月半空,月色温柔地照着绿郁的松林,乱石参差,清泉如月色倾瀉,描绘了一幅静谧幽美的图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了苍茫辽阔的景象:茫茫大漠,黄沙漫天,孤烟直升,浩浩宇宙,夕阳悬垂天际。古典诗歌充分运用优美的意象,展现了中国诗歌的意境美。

二、“因材施教”重探究,吸收传统文化营养

(一)紧扣情感目标,合作探究。

情感目标突显了教育过程中的人文性以及对人的心灵的关注,同时适于传统文化教育。“孝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为人之本”,《论语》云:“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弟子规》云:“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二)开展专题学习,深研细究。

专题学习主要是利用教学内容的相似性和集中性,紧扣主题,开展研讨,以帮助学生加深体会和认识。专题学习:首先,阅读书籍,搜集资料;其次,进行课题辩论,思想碰撞;最后,联系现实,概括总结,升华启迪或形成作品。如,“孔子的为人处世思想对我们的影响”这一专题的学习,能够切实让学生感受先贤圣哲的思想,指引学生人生的发展方向。

(三)创设诗意情境,含英咀华。

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更是美的体现,诗歌鉴赏侧重体会音韵美、意境美、感情美。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在教学中,可以吟咏诗韵,随景寻美,体会意境,重温情怀,以此触动学生的心弦,突显作品丰富的感情。

猜你喜欢
孝悌专题学习古诗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病榻侍母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小学德育教育从孝悌入手
学习仁学思想传承中华文明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关于西藏高校党校创建专题学习网站的几点看法
运用多元智能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