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声音 谈感悟 惜生命

2019-01-20 14:44孙迪芳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美的意识文本

孙迪芳

当前青少年自杀事件屡有发生,面对这些年轻的生命还未来得及绽放就瞬间消失,真是痛心疾首,而媒体的报道又使我们这些当教师的心有余悸。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语文资源,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从而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丰富他们的生命内涵,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逐步形成正确的生命观,让学生的生命在语文课堂中绽放光芒。

那么,如何通过平时的语文教学,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走进文本,倾听同龄人的声音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有利于培养学生思想情感的课文,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慢慢地倾听文中主人公的声音。

例如,在学习《窃读记》这一篇文章时,不妨听听文中小主人公的心声。文中写道:“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面对自己无书可读,偷偷地跑去书店“窃读”,既担心书被别人买走,又担心被书店老板发现,但还是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目的地。读到此处,学生就会产生好奇,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让他们懂得“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的内涵。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姬说:“阅读在孩子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童年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也会因此产生对阅读的兴趣,自己试着去阅读,慢慢地走进广阔的语文天地,慢慢地接受经典美文的熏陶。自然,也会为形成积极的生命观打下基础,不至于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生活在虚幻的世界中,以至于在现实世界中,稍微遇到一点不顺心就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又如,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被埋在废墟中长达36小时的阿曼达,如果平时没有对生命的正确认识,在这种绝境中就不可能出现生命的奇迹。只有七岁的阿曼达告诉自己的同学:“不要害怕,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读着这些文字,感受当时主人公的强大内心,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能使学生能更好地全面看待问题,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避免青少年学生产生“存在的挫折感”和“存在的虚无感”,从而导致厌世的态度。

二、走进文本,感悟老一辈的生命观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们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这句话很多人都耳熟能诵,但如今的学生对于“安宁来之不易,生命弥足珍贵”大多是缺乏切身认识的。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在日常教育中,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近先辈们的砥砺和拼搏,真真切切地去领会和感悟生命的可贵。

例如,学习《回忆鲁迅先生》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找找感动的地方。雖然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幸福的家庭里,无法体会那时鲁迅先生的休息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的“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的模式,但学生还是能被文中鲁迅先生的“死了是不要紧的,只要留给人类更多”的精神所感动。又如,《桥》中的老汉,为了村民的安全转移,用嘶哑的喉咙吼道“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就连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不放过,从队伍中揪出自己的儿子排在最后。随着木桥的断裂,儿子被洪水吞没了,随着浪头的滚动,自己也没在水中,那似乎想喊的神情,久久停留在学生的脑海中。此时就应该告诉学生,生命是珍贵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这就是正确的生命观。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掘以人为本、重视生命的作品,凸现生命的意义,进行生命意识的灌输,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远离自杀!

三、走进文本,聆听大自然的细语

通过阅读,让学生从中领悟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还可以在美好的大自然中,聆听它们的细语。在顽强的生命中,获取生命的力量,认识生命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丰富学生的情感。

如,《春》中描写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的美景,如此美丽的画面,带给学生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能唤起学生美的意识,产生美的憧憬。又如,《散步》中“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的描写,面对如此美好的春景,“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的老母亲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学生也会重新认识身边的大自然。跨出国门,看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这样的德国街头的奇丽风景,欣赏另一个民族所拥有的旖旎风光。“走进一看,却是满树的彩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好似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置身于五彩缤纷的蝴蝶世界,细细聆听这彩色小天使飞翔的轻微音韵,简直如同步入仙境……”这又是走进彩色的非洲世界时,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

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具有美丽的生命,虽然,在万物进化过程中,人类走在了前面,成为世界的主宰,但是,每当回望或走近自然的时候,人们会感到震惊,自然界的生命是如此顽强,无论周围环境多么的恶劣,只要有一丝生命的土壤,它们就能顽强生存下去。自然界的生命是如此神奇,人们总会听到天籁之音,带着学生用心去发现身边的美,感受生命的美好,珍惜自己有限的生命。

四、走进文本,培养学生的使命感

定位在义务教育阶段,一般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其中,良好的品格主要指爱家爱国,有理想,有担当,有道德,这与平时的“育德”完全符合,这也是做人的灵魂。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培养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担当。如,《邓稼先》中的两弹元勋,为了自己的国家、民族而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的闻先生,为了拯救当时衰微的民族,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为了争取民主自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始终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读了《圆明园的毁灭》,学生内心充满了对侵略者的仇恨,抓住时机,让学生懂得“和平”的来之不易,更让他们从小“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爱祖国,爱人民,有社会责任感,有国际视野,有友善、诚信等品德,这也是人格雏形培养的重点。

要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自己是祖国的未来,具有肩负重任的意识,从小打好精神的底子和做人的底子。人生路途多崎岖,一帆风顺毕竟是少数,面对挫折,多想想自己肩上的使命,绝不可以选择简单的自杀。

当然,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意识引导,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的教材学习,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通过课外阅读经典名著提高学生的精神品位,通过办专刊写感悟谈谈生命的价值等途径把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意识落到实处。

总之,面临当前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创新,在新课程的指引下,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育教学方法,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在不断地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教师要积极地转变自己的角色,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成长,把生命意识的教学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让生命之花永远在阅读教学中绽放,让学生珍惜生命。

猜你喜欢
美的意识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打破平衡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美的校 美的人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