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艳萍,肖雷蕾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都指出要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并要求各地结合本地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截至2016年11月,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达到902万。当前留守儿童服务领域仍存在资源分散、服务失范等问题,仅依靠政府力量无法从根本上满足留守儿童发展的需求。在现有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体系中,政府、家庭、学校的支持仍不完善,亟需其他社会力量的介入。在各类社会力量中,社会组织以非营利性、中立自治和多样灵活性等特征,有效弥补了“政府缺位”和“市场失灵”的不足,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收集社会组织提供的资料,研究社会组织参与留守儿童服务供给的实践,深入了解服务供给的方式、效果及困境,探讨如何通过服务呵护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社会组织深入黄冈市黄州区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2017年,黄冈Y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简称“中心”)向民政部、财政部申报获批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D类“儿童之家”社会工作示范项目。针对黄冈市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监护缺失、心理健康障碍、行为越轨等问题,中心构建线上和线下儿童之家平台,以“干预”和“预防”为着眼点,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在干预层面,中心针对出现心理及行为越轨问题的儿童开展个案辅导、心理咨询等服务,帮助问题儿童疏导心理情绪、纠正行为偏差、改善家庭功能、实现发展社会功能的目标,力求恢复其缺失的社会功能,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在预防层面,中心通过留守儿童在线守护平台,建立青少年儿童电子档案,监控和评估其心理、学习、生活动态,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预测并锁定儿童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行为越轨问题,采取措施有效预防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
1.注册登记
留守儿童父母自愿选择注册在线守护平台,从注册登记的志愿者资源库中为子女匹配时间吻合、地点就近的义工妈妈,结对帮扶,对案主定期走访;以在线守护平台为桥梁,联结义工妈妈、心理咨询师与专业社工,探讨适合的服务模式,提升社工服务效果。
2.资料收集
中心以当地民政部门摸底排查后提供的留守儿童名单为基础,在各村村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支持下,通过实地调研的形式,派遣社工实地问询、入户走访,以获取真实资料。之后,中心在征得留守儿童本人及监护人的同意后,将资料上传至平台的留守儿童数据库,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平台数据在未经过案主同意之前严格保密。同时,相关信息也会整理成纸质档案,以供取用。
社工、义工妈妈在开展服务中观察、记录留守儿童的行为、心理等表现,并定期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行为表现,上传更新守护平台上留守儿童活动信息;在平台活动日志和交流区发布的信息也将列入资料库,完善留守儿童电子档案;而对于比较重要的留守儿童个案,中心一线社工和平台也会进行跟踪调查,实时更新留守儿童动态,保证资料的连续性、有效性。
3.资料分析
在线守护平台将收集的资料上传至电子档案的同时,导入由武汉L大学一名社会工作博士制定的儿童留守反社会行为风险评估量表,通过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专业社工,对数据进行分析,准确锁定心理问题严重的留守儿童。在专业社工的指导下,中心社工设计出针对不同留守儿童的资料分析和服务纲领,并将其上传到在线守护平台,附在各个留守儿童具体信息之下,为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具体服务提供指导。通过开展针对性服务,对其进行心理矫正。
项目实施过程中,平台在线收集服务者和被服务者发表的意见,并接受来自政府、其他社会组织、评估机构等建议。中心在这些反馈中分析项目的改进和调整,维持项目的持久发展。另外,中心一线社工在开展社工服务时,实时跟进留守儿童,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留守儿童动态的实时分析,确保提供的服务及时有效。
4.资料反馈应用
平台将分析后的资料提供给一线社工、留守儿童监护人以及后续跟进的社工机构。服务对象资料的实时更新及反馈对于社工服务尤为重要。一线社工依据获取资料,准确评估前期服务成效,反思所遇问题,从而逐渐提升服务质量;掌握现阶段留守儿童的服务需求与发展方向,及时制定、修改服务内容,定制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项目,增强服务的衔接性与可持续性,实现社工服务精准对接。
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长期在外打工,了解子女的生活情况及心理状况较难,无法履行监护人的职责。而通过在线守护平台查询子女的最新数据,父母能够远程掌握子女的动态发展,更清楚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与义工妈妈、社工共同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有效承担监护人的责任,推动亲子关系和谐。
中心已在D街道C社区、C镇W小学设立两个线下儿童之家。线下儿童之家服务项目以电子档案信息、智力支持为基础,开展学业及心理健康教育、行为矫正、亲子关系等服务,预防由于监护缺失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及行为越轨问题;针对已经出现各种心理及行为越轨问题的儿童,开展个案辅导等紧急介入服务,恢复其缺失的社会功能。
1.学业教育服务
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需求,中心开设四点半课堂,链接当地各高校志愿者和驻点社工组成志愿服务老师团队,在每个工作日的放学时间进行集中课业辅导,帮助儿童提高学习动机。社工为每一位参与的学生建立信息档案,做好信息记录并及时更新。
中心还通过向社会募捐书籍建立乡村留守儿童学校图书馆,为留守儿童提供自我学习的途径与资源;引领留守儿童参观历史文化博物馆,以实验教学的方式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开展知识竞答等比赛,拓宽留守儿童的视野;开设暑期儿童班进行素质拓展;丰富学业辅导形式与内容,提高留守儿童学习效率。
2.心理健康教育与行为矫正服务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及行为越轨问题,中心通过开展个案辅导、小组活动、心理咨询等服务,帮助问题儿童疏导心理情绪、纠正行为偏差、改善家庭功能,实现行为矫正和恢复其社会功能的目标。
通过专业社工对儿童开展定期心理健康教育,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运用游戏、情境建立、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并举办心理健康讲堂,从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合理调控情绪、提高挫折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训练指导,多途径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和行为越轨问题,中心社工通过走进留守儿童的生活,定期举办主题教育活动,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日常化,并以自身行为影响和强化留守儿童的健康行为观念,减少不良行为;在特定时间开展品德教育活动,帮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同时社会工作者通过亲子教育等项目改善监护人的教养方式与观念,完善青少年儿童的家庭功能,促进儿童正确行为习惯的培养。
针对性格暴躁、孤僻及厌学的留守儿童,中心开展个案辅导工作。通过生态系统理论分析留守儿童的微观、中观、宏观环境,激发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模拟情绪失控、极端行为等问题发生的情景,从而运用专业技能探索措施。
3.亲子关系服务
在面对隔代教育、父母陪伴缺失等问题时,中心从监护人亲子教育、建立父母沟通平台两个方面出发,致力于提升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养能力,增加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互动交流,缓解留守儿童心理的失衡。
监护人教养能力提升服务:亲子教育项目。隔代监护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教育素质与科学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隔代教育的质量,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中心以小组工作的形式,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亲子教育,并编写《亲子教育手册》,详细阐述对教育孩子的误区,留守儿童监护人接受亲子教育的重要性,针对教育不同年龄阶段的留守儿童,更新监护人教育观念及方式,从家庭层面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建立父母沟通平台:远程亲情交流窗服务。与父母交流顺畅度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事件的首要因素。亲子沟通较多有利于减弱“留守”对儿童的负性影响。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使用现代互联网交流方式能够促进情感交流。中心建立“远程亲情交流窗”,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情交流提供视频和语音设备,保证一周一次以上频率的交流。社工积极了解亲子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冲突等问题,进行双向干预以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社工与其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关系,每周至少一次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动向并进行个案工作介入。社工与留守儿童的班主任进行协调,保证班主任每学期对每位留守儿童至少进行一次家访,指导监护人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并将情况反馈给社工。
中心致力于为留守儿童发声,有效地整合义工资源、政府支持等社会资源,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特色活动13场,多家媒体报道服务项目。通过服务和宣传的效应,中心带动更多的力量参与留守儿童帮扶活动,以社会公益力量为基础链接社会资源,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当前社会工作主要为岗位职、项目制与社区制三种服务形式,社工服务周期短,服务机构更迭快,不同服务机构在项目交接时,难以获得案主在前一个社工机构的基础资料,而导致重复开展服务调查和需求评估,出现服务重复或间断、服务效果差等问题。在线平台通过线上数据的建立和跨机构共享,后续开展服务的社工机构可直接获取服务对象的前期资料,避免弱效服务甚至无效服务,从而提高社工服务质量。同时,中心立足留守儿童需求,开展专业服务,前后开展60余次个案辅导,有效解决3个重点个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学业辅导、监护缺失、亲子交流、心理及社会行为矫正等困难,推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但社会组织在服务留守儿童中遇到一些困难。政府资金支持、政策保障、政府购买机制等配套服务进程较缓,未形成系统化的留守儿童保护体系;留守儿童大多分布在农村与城乡接合部,过于分散的布局增加活动开展难度以及社工人员工作强度,社工专业人才调配紧张,急需扩大社工人才队伍;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社工认可度较低,参与意愿不强烈,削弱服务预期效果;义工妈妈长期服务动力不足,服务队伍人员更换比较频繁,服务儿童的社工专业技能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服务效果。
社会组织应发展多元化人才机制,建设与高等教育、专业学科的人才合作模式,利用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培训专业人才,引进优秀社工与督导等人才,为社会组织专业人才提供人性化福利待遇。政府加强对留守儿童及监护人关于社会组织的宣传,社会组织为留守儿童及监护人提供反映问题的场所,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协助其解决利益诉求、生活难题,为留守儿童搭建资源信息平台以链接多渠道资源,增强留守儿童及监护人对社会组织的认可度与信任度。
社会组织在实地调查留守儿童布局的基础上,根据留守儿童集中程度与参加服务便利程度增设社会组织服务站点,缩减活动服务对象规模且增多活动举办场地与频率,创新综合个性化与多人服务优势的新型服务方式。加强对义工妈妈服务能力的持续培训力度,社会工作者现场指导义工妈妈服务留守儿童,定期召开会议,分享有效经验以提高义工妈妈服务水平,建设稳定、专业的“义工”妈妈队伍,为其提供一定的服务奖励。
政府为留守儿童的关爱提供制度与物质的双重保障,但存在调节不足与市场失灵的问题,社会组织参与留守儿童关爱具有必要性。社会组织应协助政府开展相关留守儿童的工作,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与求助的渠道。
社会组织可协助政府建立留守儿童基本信息档案,为帮扶留守儿童提供信息支持;协助政府落实留守儿童支持性工作,辅助发放相关福利补贴,贯彻执行政策;助力政府扶助留守儿童工作的宣传,使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深入了解政府的留守儿童政策支持,提出自身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