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琳,秦宗槐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随着我国经济逐步与世界接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不仅仅是物质层面,很多新思想、新观念也随之影响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他们处于世界观、价值观逐步走向成熟的特殊阶段,思想观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受到多元文化的冲突,一些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逐渐出现了偏差。大学生党员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我党最主要的后备力量,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党十八大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字方针,也必将从正面影响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统领当代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高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教育,端正学生入党的动机,重视发挥党员学生的带头作用。
大学生向党组织靠近的前提是建立在学生了解我党的历史、愿意为我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热情上,但是一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不纯,并不了解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只是盲目的从众心理,或者单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认为自己加入了共产党可以赢得其他同学的羡慕和尊重。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加入中国共产党就会有一些特权,在日后找工作的时候可以寻求便利条件,将加入共产党作为提高自己竞争力的方式,这其实都是一种自私自利的思想。抱着这样的动机加入中国共产党,即使成为了大学生党员,在以后的工作中也必将出现精神上的懈怠、纪律上的偏差,经不起党组织的一系列考验,最终将会被我党所淘汰[1]。
我国当前高校对于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形式单一,通常采取的培养方式是集中开展党课讲座、文件政策宣讲等形式,一般都是由高校的党建工作负责人或者党支部书记作为主讲人。党课培训过程中,一般都是主讲人在台上对党的历史、党的发展、党的理念、党的新政策进行串讲,内容形式单一,无法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度,并不能真正起到党课应有的教育作用。而且一些主讲人本身并不是专业从事共产党理论研究的人员,对很多理论和政策的把握并不十分准确,缺少真正的内涵和意义,在课堂上也缺乏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
高校对于大学生入党的审核十分严格,对自愿向党组织靠拢的大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着细致的准则。在入党前会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培训、考核、筛选,最终确定合格的人员成为入党积极分子。考核的标准包括学生日常的课业成绩、学生党课培训的出勤率等,但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后还会经过几轮的培训,再经过推荐和筛选,成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经过一年的预备期,最终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这一过程称为党前培训,通常学校、学生都会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但是真正成为共产党员,一些学生就会慢慢松懈,对党支部统一进行的培训出勤率不高甚至无故缺勤,学校对于入党后的培养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入党前的培训。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党员培养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知识烂熟于心,但仍然存在很多学生不能够去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在遇到与自己个人利益紧密挂钩的事情,趋之若鹜。比如:对奖学金评定、三好学生评定、入党资格等争先恐后。但是真正走在大街上碰到摔倒的老人,扶都不肯扶;在公交车上看到老幼病残孕,座位都不肯让一让。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实践做支撑,大学生党员无法真正将自己身上的党员义务带入到日常生活中,造成大学生党员整体素质欠缺,服务人民的意识不强。所以,在大学生党员培训过程中加入更多的实践内容是必要且必须的[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发展方向的重要方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上,可以丰富党员培训与教育的内涵,提升教育水平。让大学生党员从生活、学习各个方面入手,将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情感上的认同和基本的行为习惯,主动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中所提出的各项要求。这就需要学校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认同和领悟社会主义价值观,使学生在大学这一思想观念逐步成熟的关键时刻能够不产生偏差,不受到社会形形色色的思潮、理念的影响。可以在集中培训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价值观分为几个独立的部分,单独进行细致、深入的讲解,让学生由表及里,真正领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一些更加深刻的内容,还可以要求一些党校老师、宣讲员等走进校园,开展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活动。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方式,让学生在思想深处受到感触,主动去学习、认识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带入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要求。
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大学校园中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是引导大学生党员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最便捷的方法。首先,直观的氛围营造可以通过校园宣传栏、走廊、墙体等张贴或者粉刷或者用宣传画等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进行宣传,烘托氛围。其次,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平台、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等途径,作为理想信念宣讲阵地,将校园文化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开设网络党校、校园党建公众号,鼓励学生下载学习强国等APP,利用课余零碎时间参与到党员的学习中。通过网络,学生还可以自由抒发自己的观点,使沟通和交流更加方便。另外,高校课余生活比较丰富,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比如:举办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朗诵比赛、书画比赛、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来开展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通过有声的语言、有形的表演,学生可以将一些枯燥的理论真正地入脑入心,达到理想信念教育的最终目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有对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最终落脚点都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甚至以后走向工作岗位,都应当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积极为他人着想,为人民服务,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学校应当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利用党员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党员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来代替单纯的理论宣讲,比如:可以组织大学生党员去养老院为老人们服务,可以组织大学生党员到当地的偏远地区为农村孩子上一堂课,还可以走入社区宣传党的政策等一些志愿服务。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了解社会中现实存在的问题,看问题的视角更加多元化。同时,让他们在真正融入社会,与人接触过程中体会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一些事情的处理上作出正确的选择,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用实际行动体会理想信念的内涵所在,也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先锋作用。
大学生党员是我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我党最主要的后备力量,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对于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永远不能松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深入到每位大学生党员的内心,时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来约束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才能使他们永远保持激情和动力,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