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曦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镇江 212028)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势必要围绕立德树人目标,不断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理论社团是大学生自发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织,应该在自身的建设中,时刻以立德树人审视和衡量自身的发展方向。
高职院校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执行能力,但缺乏创新意识和大局观,高职院校的理论社团也“遗传”了这样的特性,一般情况下尚能完成机械式和任务型工作,但对于如何开创性地自主开展活动,还缺乏热情和能力,高职院校理论社团开展的活动普遍呈现政治性不强、参与面不广、影响力不大、创新性不够等特点,从而导致高职院校理论社团对大学生的政治引领效应较弱。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网络传播方式五花八门,给理论社团的发展和作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年轻人在新媒体环境中找到的宣扬个性和自由表达的空间,直接改变了以往面对面式的沟通模式,形成了实时、便捷、交互的时空交流优势,降低了沿用传统模式的理论社团的吸引力。高职院校大学生更加看重实用性,在新媒体工具的放大作用下,大学生人际交往、接触社会的渠道呈现单一化,实用化理论和平庸性思维会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追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理论社团的理论性传播效应。
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不够,还未能充分显示理论社团自我教育的功能。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角色,发挥理论社团成员多、形式活、时间足等特点,以点带面进行辐射,从而辅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大学生中大众化进程。借助思政课教师、思政教育专家等力量的意识淡薄,思政课教师不仅是课堂上的主导者,还能在社团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传授最新、最权威的理论知识,纠正最浅显、最常见的认识错误,将课堂教学以活泼的方式延伸到社团日常活动,在互动、互帮、互学中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引领其他类型社团的局面没有打开,毋庸置疑,任何学生社团的工作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综合素养。鉴于此,理论社团必须加强与其他类型社团的交流,学习先进做法,弥补自身不足,找到融通点,植入思政教育元素,在第二课堂层面全面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高职院校“00后”大学生群体中,自由风气较为浓厚,多种价值观和校园思潮在相互影响、交织,虽然对于大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等方面具有正面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消极的、浸润着资本主义敌对思潮的观念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无形中增加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理论社团作为高职院校中政治性最强、影响力较大的学生组织,应该时刻牢记自身肩负的使命,以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为初心,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把握规律,积极主动关注党情国策、时政要闻,关注大学生群体的思潮动态,摸清隐藏的思潮暗流,发展、壮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竭力引领校园主流思想潮流的方向。
青年大学生应该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敌对势力从未停止过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特别是在贸易战和香港问题的大背景之下,这种意识形态领域没有硝烟的战争恐将长期持续下去。党多次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现阶段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由于大学生接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容易接受所谓的“民主自由普世观”,和普通高校一样,高职院校一直以来就是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阵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等不同,理论社团一般采取非正式学习的方式,其内部的每一次会议、活动和社会实践都是自我教育以及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的过程,对维护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理论社团通常具有学生骨干集中、政治色彩明显、群众基础深厚等特征,具备了成为校园意识形态“堤坝”的基本条件,是意识形态教育落地、细化的有力补充。
理论社团是大学生自发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织,承担着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使命,这完全契合了立德树人目标的要求。在理论社团中,一方面高职院校大学生可以接受相对正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通过理论学习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从而奠定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大学生可以将理论学习与宽泛的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形式相结合,积极投身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事业,亲身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在实践中逐步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成长为一名真正意义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放眼至任何一个组织的发展轨迹,要想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规划,提前进行开篇布局,做好顶层设计。当然,理论社团的建设也不例外。要对每年、每季度甚至每个月的工作进行规划,根据形势政治确定工作中心和活动主题,保证理论社团更加系统和连贯地开展活动,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吸引力;要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两条腿走路”,理论学习是实践学习的基础,实践学习是对理论学习的运用,两种方式互为补充、缺一不可,要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大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在实践中引领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要开辟通畅的展示渠道,理论社团作为高职院校宣传党的思想理论、培塑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就必须要求提升主动宣传的意识,加强对外宣传的力度,扩大校园影响力,让大学生深深认识到理论社团处于政治高地的思想引领地位。
如何提高工作效能、创新活动开展方式、提高工作成效,是摆在高职院校理论社团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加强内部建设的同时转变发展思路,确立“品牌”意识,是理论社团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增强品牌效应,吸引青年大学生的注意力,才能真正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要树立正确的品牌活动建设观念,激发获取正能量的精神需求,多采用激励手段广泛调动青年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理论社团“圈粉”,加强总结和反思,不断完善,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品牌活动开展程序;要开展有特色的特别是符合高职属性的品牌活动,不断探索新方向,跟上新形势,挖掘与其他形式活动的交叠区,适时调整工作重心和活动方式,才能始终走在创新的最前列;要集中优势力量,在活动设计策划、资源整合、宣传造势上下功夫,善于借助周边的一切力量,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和形势氛围,确保品牌活动出成效。
从组织层面来讲,高职院校党委应该成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部门、组织人事部门、群团组织、学工部、院(系)党团组织及辅导员等共同参与的大思政体系。只有在这样的体系之下,才能制定激励措施和约束机制,调动思政课教师指导理论社团的动能,有效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理论社团的长效联动机制。从机制保障层面来讲,应该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积分”的互换通道,还应该给予经费方面适当的倾斜政策,在各自经费保证的基础上,可以设立专款专用的项目,专门用于鼓励理论社团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从阵地建设层面来讲,除了课堂、校内理论社团活动场所之外,还应该充分借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优势,积极拓展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同时兼顾课堂教学和社团活动的需求,既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又提高社团活动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