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丹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基本上完成教学实习和大部分基础技术课学习之后,到专业对口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管理,养成正确劳动态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2006年5月,由河北师范大学在全国率先实施“顶岗实习”工程,从2016年下半年起,该模式在河北全省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中全面推广,后来又从师范类院校扩展到其他各类高等职业教育学校。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学生仅凭理论学习远远不够,所以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有必要让学生到企业去顶岗实习。
学生在还没开始实习之前,大多对顶岗实习抱有美好的想象,认为顶岗实习不像课堂一样受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相对比较自由,是件有趣的事。大多数学生都想做轻松舒适的工作,而现实和理想总是存在差距,真正实习之后才发现,工作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从而形成较大的心理落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角色转换问题。学生如果没有及时完成角色转换,即使事实上企业对学生的要求比内部员工宽松得多,但此时学生还是会认为企业对他们很严苛,心理上会产生抵触情绪。第二,责任意识问题。一些学生还没树立责任意识,有的学生本身就散漫,不愿服从管理,没有强烈的组织纪律性,没有认真对待本职工作。第三,观念问题。部分学生眼高手低,认为企业给的是基层业务,跑业务没地位又收获不了什么,认为这种实习没什么用。第四,沟通问题。学生和企业管理人员缺乏沟通,学生遇到问题不是寻求沟通解决而是私下抱怨,这种不良情绪还会漫延到周边的同学,造成不良影响。
原因分析如下:一是当前学生几乎是出生于2000年前后,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从小备受呵护,几乎没吃过什么苦,也没干过什么活。二是我国的教育主要还是以分数为导向,对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三是企业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会对大学生素质抱有较高的期待,依据企业对员工的标准来管理大学生,部分学生可能会受不了比学校严格多的管理模式。
高职教育中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顶岗实习,校企都有责任管理学生,问题是无法厘清各自的职责。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会根据自身需要,把学生分配到不同的销售网点,依据员工标准来管理学生;而学校对实习学生的管理责任不是那么明了,主要是把学生分组,每组都有安排一个指导老师。校企都有管理责任,但在实际操作中,彼此责任并不是分得很清晰。尤其是老师对怎样去管理这些顶岗实习的学生心里没谱,因为顶岗实习学生和正在校就读的学生不一样,在校生可以用学校的规章制度加以约束,但顶岗实习学生却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去约束。而企业倘若依据企业的标准去约束学生,则会和学校顶岗实习设计的宗旨相违背。
原因分析如下: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的一种形式,但是双方由于单位性质不同,一个是企业单位,另一个是事业单位,所以合作的目的以及办事方式都会有很大的不同地方。再加上沟通不及时,所以管理模式都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而形成:企业的性质是逐利性,因此企业起用这些实习学生,是希望通过学生推动产品销售,而学校更关注的是学生是否可以完成实习任务,顺利渡过实习期;企业管理者一来忙碌,二来本身承担较大的压力,对如何沟通教育学生本来就没有什么经验,另外顶岗实习的学生分布分散,指导教师不能及时留意到每个学生的发展动态,对学生的管理不到位。
当今社会是经济社会,办什么事都是讲经济、讲效率。同样,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也特别关注其经济利益,尤其是市场营销专业,收入和营销人员的业绩是成正比的,所以学生对这方面自然也会特别关注。但是,很多合作的企业没有针对顶岗实习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方面,企业对顶岗实习的岗位制定的工资水平过低,对学生没有什么吸引力,学生抵触上岗,希望另谋岗位,假若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消极怠工,人是上岗了,但是工作没有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激励手段不够多样化,比如重视业绩和物质奖励,对其他方面却忽略了,如对学生的精神激励以及其他潜能的挖掘。
原因如下:第一,学校可以寻求的合作企业不多,所以一旦合作成功,学校不敢提太多条件,唯愿学生有岗位实习就好。第二,企业的目标是追逐利润最大化,希望成本最小化,一方面想通过顶岗实习的学生来扩大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又觉得学生经验不足,不愿意按正常的销售提成来激励学生。第三,企业没有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来设计激励制度的,没有太多考虑学生的精神需求。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方面,学校首先要做好规则设计,就像校规校纪一样,实习也同样要建立相对较合理可行的实习制度和激励机制,认真和不认真做事的同学要有所区别,实习过程中态度端正、做事认真的同学要有所奖励,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而那些吊儿啷当、不认真对待实习工作的同学则要适当予以惩罚,从而把学生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另一方面,学校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思想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而是渗透于日常教育。所以在学生入学时,班主任要利用开班会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育他们学会吃苦才能有所成,对学习对工作认真负责才能事业成功;科任老师要在上课时,把教授内容和顶岗实习内容有意联系,教育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的销售技能。
发展职业教育,现在国家都鼓励校企合作,所以高职院校要抓住这个机遇,利用组织的影响力来寻求更多的合作企业。例如,发动校友的力量。高职院校都有一定的发展历史,培育出很多优秀的学生,有的学生创业成功,有能力也愿意回馈母校。所以,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人脉资源。学校应充分调动历届辅导员、班主任,利用当今发达的通讯技术,组建班级群、年级群等,或者利用开学校周年庆的机会,加强和已毕业校友的联络工作,号召这些有能力提供实习岗位的校友和母校加强合作。当然,对于这些创业成功的校友,能和母校合作既是一个反哺母校的机会,同时又可提高其企业的知名度,因此对于学校所提出的合作要求基本能够得到积极响应,从而可有效解决实习岗位不足的问题,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顺利实习奠定基础。
厘清校企双方职责,加强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实习更有效果。首先,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那几个月,直接接触的是带他们的企业管理人员,所以从职责上讲,企业管理人员是直接责任者,因为他们一方面要带领学生完成业务实践,提升学生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还要负责纠正学生的行为偏差。其次,学校的指导老师主要是做好思想工作,和学生时刻保持联系,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并予以理论指导。当学生面临和企业管理者的沟通困难时,老师应及时做好疏导工作,加强和企业的沟通交流。最后,学生本人也要清楚自身职责,在学校时就要清楚实习规则。学生分组进行实习,每组安排一个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督促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市场营销专业的岗位较特殊,学生做的基本是基层销售工作。销售工作又累又杂,要打交道的人很多,没有一定的耐心和抗压性是坚持不下来的。所以,薪酬制度和激励措施对于激发实习学生的工作热情和潜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领导在和企业洽谈时应从学生利益角度出发,争取能够采用基本工资+业务提成+奖金的方式,这样学生干销售才有动力,正如任正非所说“钱给多了,不是人才的人也变成人才”。除了物质奖励,还要重视精神奖励。对业绩优良、能力出众的学生要及时通报表扬,评选销售之星、优秀员工等并颁发证书,甚至表现好的学生如果他们愿意还可提前签约,实习结束后可成为正式员工,使学生有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对企业有归属感。由于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较强,所以学生顶岗实习对他们来说很重要。校企双方应不断地探索解决问题,从而提高顶岗实习的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