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索
——以长汀县为例

2019-01-20 08:55兰跃银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长汀县长汀旅游

兰跃银

(中共长汀县委党校,福建 龙岩 366300)

文化旅游是当前世界旅游发展的一个新潮流。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依托“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唐宋古城”“客家首府”“红色摇篮”“生态家园”等金字招牌,把文化旅游产业列为332主导产业之一,力图通过文化产业助力经济的发展。

一、长汀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

长汀县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的基础上,致力于提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新优势。

(一)各类机构应运而生。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文化旅游设施的兴建步伐,促进文化与经济的快速转换。2012年开始,长汀县文化旅游机构应运而生,先后成立长汀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和福建省古韵汀州旅游发展有限公司。2016年来,长汀县红色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催生了相应的公司机构承接此类业务,如长汀县红韵有限公司、长汀县红土有限公司、长汀县红根有限公司等。这些机构与文化旅游局、名城管委会、古韵汀州等共同发力,广纳了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客人,为长汀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二)四张名片交相辉映。长汀县拥有“红色”“绿色”“古色”“客家”四张不朽名片,这四张名片相互交融,其中最重要的是红色和绿色两张“王牌”相得益彰。

从红色上说,长汀是素有“红色小上海”之美誉,是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红军故乡、红军长征出发地,2万多长汀儿女参加革命,6700多名在册烈士血洒征途,3.2万余群众为国捐躯,创造了“红旗不倒”的长汀奇迹。

从绿色上看,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也是南方之强。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次深入长汀指导工作,7次对长汀作出重要批示。其中,2011年12月和2012年1月,他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连续两次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对长汀生态建设寄予殷切期望。打造长汀经验“升级版”,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打造金山银山,先后被国家部委表彰为水土流失治理先进县,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客家先民南迁带来的中原汉文化在与土著文化的不断融合中“始于赣南、发展于汀州而成熟于梅州”。客家人南迁带来的中原汉文化经历千百年的发展演化,与畲瑶土著文化共同孕育了颇具特色的客家文化。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独特的文化渊源、蕴涵人居哲理的民居和民俗文化,构成了独具文化魅力和旅游吸引力的客家文化景观,引起旅游者极大兴趣和好奇,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非客家人前来了解和认识客家民系及其文化渊源、体验客家异质文化,客家文化旅游存在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伴随着世界文化旅游发展的潮流,客家文化旅游也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长汀县整合了各类旅游资源,加快了各类文化旅游资源的融合和发展。现已打造9个市级现场教学点,2018年5月长汀县委党校还被省委党校授予“现场教学基地”,2018年6月长汀又被授予了“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现场教学基地”,这些现状都促进了文化的融合和发展,已初步形成了红色游、绿色游、文化游、乡村游、购物游等多元化相互融合的文化旅游产业规模。

(三)经济效益初见端倪。长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希望之舟从“一江两岸”景观修复一期工程的实施开始全面起航,打造名城旅游品牌,实施项目驱动战略,助力经济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已经开始向经济效益转换。2017年长汀县接待游客26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2亿元,分别比增20.6%和36.9%。通过2018年一季度的试运营,店头街、济川门、龙潭戏台、朝圣广场等核心街区景点共接待游客30万余人次,营业收入额57120元。目前,“红色小上海”旧址修复工程提升及配套设施完善工程正紧锣密鼓加快进度,此举必定能进一步推动吃、住、行、购、娱,进而促进红色、绿色、古色转换为金色。

二、长汀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瓶颈问题

总体上看,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在开发规模和深度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提升,存在文化与旅游结合不够紧密,旅游产品开发文化含量偏低,文化旅游特色优势还不明显,文化旅游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具体而言:

(一)文化旅游融合领域不宽,层次不高。现有和在建的旅游景点“小、散、平”的特点比较突出,一些新推出的旅游项目,如一些乡镇这两年发展的乡村旅游项目,由于对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不够,大多为依托人文景点的传统观光旅游,文化内涵缺乏,规模较小且档次较低,能够让游客真正融入其中的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项目不足,“景点留不住客,游客花不出钱”仍是普遍现象。

(二)文化旅游资源利用不足,挖掘不深。长汀有四张名片,资源可谓相当丰富,禀赋条件较好,但没有深入挖掘,没有做足功课,很多资源甚至处于沉睡状态。如省级非物质保护文化遗产“刻纸龙灯”每年基本只是正月十五童坊热闹一番却没有变成产品进入旅游市场。整个文化旅游产业链短小,没有将文学、艺术、影视、动漫、特产等融入其中,缺乏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的旅游产品配合。

(三)文化旅游设施投入不足,环境不优。长汀县核心景区虽然已初具规模,但还是存在点多不成线的问题。如龙潭戏台、朝圣广场、济川门等景点试运营因业态布置单薄,不具备正常运营条件,今年第一季度以来依然营业额入不敷出。同时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产业化规范程度不高、旅游人才缺乏、从业人员整体综合素质不高,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还需进一步完善。

另一方面文化旅游产业要素不齐全,游、购、娱、吃、住、行等服务核心体系还不健全。有特色、有品质的餐饮店寥寥无几;目前全县仅两家4星级酒店和两家3星级酒店,全国连锁经济型酒店缺乏,经常性出现一房难求的现象;游客服务中心、垃圾桶、厕所、标识牌等缺少;景区缺乏文化旅游特色产品,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

(四)文化旅游市场宣传路径较窄,营销乏力。文化旅游宣传促销还很乏力,主要表现在缺乏统一的旅游宣传口号,目前比较响亮的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题词的“客家首府、大美汀州”。权威媒体介入不够,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和活动设计运用频率较低,旅游宣传品发行量也较少,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尚未真正建立,难以产生轰动效应。

三、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关键要在“创意”上做文章,在整体规划上下功夫,把红色、历史、人文、生态资源变成可感受、可体验、可消费的旅游产品,着力打造文化旅游竞争新优势,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新突破。

(一)深挖资源,查找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契合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二者相辅相成。挖掘利用好我们的文化资源,查找到以下契合点:一要有所感,即有非凡人物的震撼。充分发挥宣传部、党校、党史办、方志办、名城管委会、杨成武将军研究协会等机构组织作用,加强对长汀英雄人物和革命前辈的研究,重视瞿秋白烈士、杨成武将军的文化研究,加速研究成果向文化旅游转化运用。二要有所学,即有人文资源的再现。加快修复卧龙书院、古县衙、汀州谢公楼等历史古迹,做好刻纸龙灯、“公吹”传统技艺、客家风情民俗等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形成丰富的文字材料,或绘制成图成册,或以实物实景微缩景观的形式再现。突出参与意识,让文化旅游者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三要有所乐,即有文化旅游的载体。要通过举办一场特色鲜明、构思新颖、制作大气的主题文化旅游晚会。丰富游客的文化旅游生活,让他们晚上活动充实,从而留得住游客。可以创作一批雅俗共赏、为游客所喜闻乐见的体现我们长汀特色的节目,充分调动景区、企业、民间艺人多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发展影视、酒吧、康体等休闲娱乐业,逐步形成具有长汀风格的休闲娱乐品牌,使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感受文化、体验风情、追求健康、享受休闲。四要有所幸,即有绿水青山的守护。要让每个来到这个山城的人都感到幸运、幸福、高兴。要让八方宾客感受到长汀的山是那么绿、水是那么清、天是那么蓝。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嘱托,继续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进一步落实好水土流失治理各项措施,继续巩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注重向生态建设要效益、要经济,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二)严抓规划,提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关键点。长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任重道远,要创新机制,高起点策划,高效率运作。一要抓住风貌规划关键点。要大胆跳出重专业资质、轻文化理解的惯性思维。建筑风貌要体现历史、文化、风俗,延续古风,彰显古韵,提升品味。二要抓住工程建设关键点。可以以汀江为主线,以“一江两岸”为纽带,加快推进“一江两岸”主景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保护、三洲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以红色旅游为龙头,全面整合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美食文化。三要抓住管理运作关键点。要由专门机构负责管理策划,从严把关,强化监督,严肃问责,确保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开发旅游资源,引领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三)面向市场,培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点。长汀人口53万,长汀人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有杰出人才。在软件开发上:一要推广整体品牌。充分利用这几年来长汀的明星效应,提高长汀知名度。如2013年国际巨星成龙把自己珍藏的古建筑之一无偿捐赠给长汀,之后作为长汀第一个荣誉市民参加长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2015年又为长汀免费演唱《青石板的诉说》。2014年11月27至28日,新西兰前总理珍妮·希普利一行人专程来到长汀,参加“中国长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暨缅怀路易·艾黎先生活动”。同时可以与央视等主流媒体合作加强长汀整体宣传,邀请著名旅游城市旅行商代表实地考察,吸引市民游客广泛参与。二要创新营销方式。充分发挥网站、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兴时尚媒体的作用,适时推出系列旅游专栏、专题节目,探索低成本、高性价比的“微营销”模式。三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注重特色产业培育,完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例如,强化河田鸡美食小镇、新桥汀江山水康养小镇、庵杰野奢度假小镇、客家山寨丁屋岭等重点旅游项目的整体策划包装,合理设计旅游线路,融入省市知名旅游线路,增加旅游客源。四要深化区域合作。加强与厦门、漳州、泉州、古田、连城等周边城市的沟通协作,整合共享旅游资源,加快融入“清新福建”旅游品牌,扩大长汀旅游的“辐射效应”和“同城效应”。

(四)完善配套,提升文化旅游融合闪光点。在硬实力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要统筹城乡配套功能。全力实施旅游主景区开发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亲民亲水,把景区建设和城市功能相结合,与旅游休闲相配套,与商贸活动相适应。健全景区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长汀县旅游集散中心,完善停车场、卫生间、电子屏、文明标识牌等基础设施。大力扶持民宿发展,积极引进快捷酒店、连锁酒店。制定全县旅游交通建设规划,实施交通畅通工程,加快各旅游景区与等级公路的连接,实现旅游路线合理布局、各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安全畅通。继续加强共享单车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休闲自助服务功能。二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省级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建设为抓手,支持各乡镇分别打造一个以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示范村。注重自然资源保护和民间文化传承,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古民居建筑、古树名木保护和开发利用,更好地留住美丽、留住乡愁。三要尊重生态顺应自然。长汀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发祥地,要始终牢记嘱托,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汀江国家湿地公园、水土保持科教园整体提升,加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

(五)做强服务,提高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口碑点。优质服务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满意度是提升文化旅游人气商气的制高点。一要打造旅游专业队伍。加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实施品牌导游培训,有条件可以举办旅游服务技能大赛,挖掘人才。通过项目带动,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和文化创意、营销策划等科研人才。二要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名城管委会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及时研究解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建立健全《旅游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旅游景点安全管理制度》《旅游景点员工职业道德规范》等规章制度,确保规范管理运行。三要加强行业监管。在节假日,组织公安、交通、安监、消防、卫生等部门开展旅游质量、安全联合执法。加强文化旅游行风建设,设立文化旅游投诉电话,开展“旅游服务承诺”、创建“群众满意服务窗口”等活动,通过网络评价、现场评议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为游客提供良好的经营消费环境。四要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营销、虚拟旅游、智能监控于一体的旅游公共信息化服务网络平台,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实现政府主导下的旅游资源发布宣传、服务质量投诉反馈、旅游信息咨询交流等功能。可以与美团网、携程网、同程网等各大旅游网络合作,为游客提供宾馆预定、门票预定、旅游组团等服务。五要创新惠民便民举措。促进文化旅游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组织开展市民“文化一日游”“古城一日游”等活动。让全县人民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文化旅游的建设事业中来。

随着文化资源商品化的发展及文化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维护文化生态平衡和文化完整性的重要性不亚于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文化旅游研究开始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走向对文化生态环境的关注,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理念应运而生。长汀人民对古城的复兴和文化产业的兴盛充满期待,相信在各类文化的快速融合下,千年古汀州定能重新焕发出绰约风姿,长汀县的文化旅游事业一定会更上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长汀县长汀旅游
长汀县优质烟叶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
福建省长汀县鸟类资源多样性与区系分析
绿色青山就是财富金山
软枝青冈,福建壳斗科一新种
长汀县推进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让历史课堂折射生活之光
祠堂文化特色及其保护研究
基于RS与GIS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