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亦杉 陈志强
摘要:福建省长汀县作为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的典型区域之一,一直是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该地区采取了多种举措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主要围绕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分析,浅析长汀县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其治理现状。
关键词:南方红壤区;长汀;水土保持;植物调查
南方红壤区是我国水土流失程度最严重、面积最广的地区之一,其强度和规模仅次于黄土高原流失区[1]。根据《南方红壤丘陵区的面积及防治对策》一文提出了南方红壤区面积为118万km2,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2.3%[2]。南方红壤区部分区域由于植被退化,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表层土壤流失,土层厚度不足10cm,土壤肥力持续下降。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损失,也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并制约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植物是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发挥植物的作用,是水土保持研究的重要领域。
长汀县曾是福建省水土流失的“重灾区”。2019年8月11日至24日,笔者跟随福建师范大学水土保持研究团队,对长汀县部分区域的植被进行了样方调查,并走访了一些相关部门。现将野外调查形成调查报告,以期为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借鉴。
一、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基本情况
长汀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曾是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4]。据1985年遥感监测数据,长汀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1.5%(达146.2万亩),植被覆盖度仅为5—40%。有些山上光秃秃一片,地表温度最多能高于70℃,当地老百姓们便称它们为“火焰山”,并将当时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生活贫困的现象总结为“山光、水浊、田瘦、人穷”[5]。因此,如何治理好水土流失、保护好生态环境是长汀县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从1940年起,“福建省研究院”就在长汀县河田镇筹建“土壤保肥试验区”,开展水土保持研究与试验;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和政府极为重视长汀县水土保持工作,先后多次开展大规模水土流失治理[6]。多年来,长汀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持续作战,总结和创新出了多项治理模式和技术,许多过去的“火焰山”变成了“花果山”,水土流失面积从2000年的105.66万亩下降到2017年底的36.9万亩,减少了68.76万亩,水土流失率从22.74%降低到7.95%,低于福建省平均水平;森林覆盖率由59.8%提高到79.8%;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Ⅱ级标准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6]。与此同时,长汀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4 117元提高到2017年的23 182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 185元提高到13 940元。特别是河田、策武、濯田、涂坊、南山、新桥、三洲等七个水土流失重点乡镇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达到或超过全县平均水平。近六年累计完成脱贫人口3.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8.9%降至2017年的2.5%[6]。
二、植物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调查区域包括长汀县来油坑未治理地、来油坑治理地、八十里河、罗地、水东坊、游坊、游屋背、黄泥垄、马坑、上坑、北坑、涂屋、牌楼下、黄竹塘、黄屋乾、路谭、红畲一共17个样地,每个样地调查乔木、灌木和草本的生长情况和多样性。根据我们在野外对不同水土流失程度的植被和土壤的调查,发现植被较差样地的土壤都比较浅薄,上面土层的颜色偏灰色,下层土壤的颜色主要为红色,而植被较好样地的土壤相对比较深厚,颜色更深,表明土壤的肥力更高;经过用手碾摸,发现植被较差样地的土壤砂粒比例比较大,而植被较好样地的土壤相对比较粘,说明植被差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相对较低;植被较差样地的土壤土温明显高于植被较好样地,而土壤湿度明显则相反,说明植被能够对土壤水分有着很好的保护作用,并防止太阳的直接暴晒,降低土壤温度;植被常常因为人类砍伐而减少,从常绿阔叶林退化成疏林地、亚热带灌丛或无林地,甚至退化成为荒草坡地或光板地,从而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最明显的样地是来油坑未治理地;另一个发现是如果乔木、灌木和草本搭配较好,下面表层土壤颜色明显比较黑而且粘重,土温比较低,湿度比较大。与之相比,仅仅存在乔木的话,就容易产生“林下流”,即使有一定比例的乔木存在,但下面水土流失仍旧比较严重,土壤情况较差;因此,可以说植物是影响土壤、水土流失、小气候的一个关键因子,如果植被受到破壞,那么往往土壤肥力会下降、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小气候也会向干热化发展。
三、植物野外调查的启示
一是植树造林中要重视乡土植物。经过多年的努力,长汀县的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多种治理模式。提出了“等高草灌带”、“小穴播草”和“草、灌、乔复合型植被重建模式”等一系列先锋植被重建模式,并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不同水土流失程度的区域,应该用不同的植物措施。调查中我们发现,长汀县的水土流失治理中,在树种和草种选择上,往往是以乡土品种为主,而且是以耐旱耐瘠为主。从样地的调查结果来看,乔木主要包括枫香、木荷、马尾松等,灌木主要包括胡枝子,草本主要包括宽叶雀稗、香根草等。
二是需要重点对“老头松”进行改造。从我们调查的结果来看,马尾松是许多样地乔木的主要成分。马尾松分布范围广,适应能力强,能广泛生长于该地,是当地荒山恢复森林的先锋树种。一部分样地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比较贫瘠,马尾松长势比较差,有的马尾松几十年树龄却只有两三米高,形成“老头松”。与常绿阔叶林相比,“老头松”不仅长势比较差,难以砍伐作为建筑用材,而且下方的地面上,掉落的枯枝落叶也比较少,这样就难以有效地保持水土。同时,我们也发现,“老头松”下面的土壤比较板结坚硬,而常绿阔叶林下的土壤更为疏松多孔,因此,“老头松”下面土壤的吸收能力明显较低。因此,与常绿阔叶林相比,“老头松”改良土壤、增加肥力、保水保土的能力相对较差,需要进行重点治理。
三是要重视芒萁的作用。调查当中我们发现,不管是什么样地,地面草本基本以芒萁为主,其他植物往往比较少见,占地面积也较小。芒萁也叫铁狼萁,是多年生常绿蕨类植物,普遍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省区。芒萁喜阳喜酸、耐旱耐脊,生命力旺盛、竞争力及适应力较强,能够广泛生长于南方红壤区[7],并且可以迅速覆盖裸露的地表,这样就能短时间控制水土流失。我们调查了一些不同治理年限的样地,发现芒萁的平均株高、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往往随着治理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增加[8]。同时,芒萁趋向分布于沟谷和缓坡,往往由沟谷的沟底沿沟壁向脊部蔓
延[9]。所以,在生长条件合适的时候,芒萁能从沟谷开始往外自行蔓延,而且随着时间推移,長势往往更好,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明显的好处。因此,芒萁作为南方红壤区的先锋植被,在水土保持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该得到重视。
四是水土保持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长汀县通过水土流失治理,为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比如,我们调查了三洲国家级湿地公园,这个以前的水土流失重灾区,经过治理,现在已经变成了风光秀丽、流水潺潺、林果连片、鸟语花香的生态旅游胜地[6]。另外,根据相关部门的介绍,长汀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治理水土流失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比如,利用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果发展生态旅游,重点打造河田水土保持科教园、策武南坑美丽乡村示范园、汀江源头龙门风景区、三洲国家级湿地公园、庵杰-新桥汀江十里生态画廊等生态景区,并每年举办杨梅采摘节、蓝莓采摘节等活动,年接待游客人数达200余万人次。又如,针对崩岗区,采取削坡造地的措施将其打造为工业园区、生态种养区、生态移民安置区,并鼓励当地群众在崩岗台面上种植经济作物,从而达到生态、经济双赢的目的。
四、结语
总之,长汀水土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加上社会经济活动也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因此需要统一指挥,合理规划,也要加大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重点选出优良的乡土植物,以及不同植物的搭配,进一步发挥植物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查轩,黄少燕,陈世发.退化红壤地土壤侵蚀与坡度坡向的关系——基于GIS的研究 [J].自然灾害学报,2010,19(2).
[2] Chen Z,Chen Z, Bai L, et al. The catastrophe model to assess soil quality restoration und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the red soil hilly region of China [J]. Pedosphere,2017.
[3]梁音,张桃林,史德明.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评价//红壤生态系统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
[4]黄文娟,陈志彪,蔡元呈.南方红壤侵蚀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以福建长汀县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9).
[5]岳辉.创新举措 矢志不渝——持续推进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9,31(3).
[6]谢炎敏,刘文,彭绍云,等.长汀水土保持新时期实践探索[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9,31(2).
[7] Lu H F, Wang Z H, Campbell D E, et al. Emergy and eco-exergy evaluation of four forest restoration modes in southeast China [J]. Ecological Engineering,2011,37(2).
[8]徐芮.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芒萁的生长特征及环境适应机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7.
[9]王秋云.南方红壤严重退化区芒萁生长与微环境因子关系分析[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作者简介:陈亦杉(2002—),男,福建福州人;陈志强,男,福建莆田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生态恢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