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双主体”协同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以护理专业天使学徒人才培养为例

2019-01-19 23:17:46刘兴勇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双主体学徒师傅

张 星,刘兴勇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1 背景

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校企合作不紧密是我国现阶段较为突出的问题,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双主体办学模式未能取得预想的效果,与国家政策设定的愿景存在较大的差距,未能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双主体的合力未能充分彰显[1];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是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2],在西方职业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大力提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学徒制已从理论研究阶段进入国家试点的实践探索阶段[3-5]。

我校自2014年就已经与泰州市人民医院进行了驻点合作,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2016年在泰州市政府及泰州卫健委的支持下,与泰州市人民医院合作共建双主体学院“天使学院”,发挥学校医院培养优秀护理人才的各自优势,实现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双主体育人的主体作用,院校双方签订协议,护理专业被列为学校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围绕培养适合岗位需求的优秀护理人才,深化校企合作、护教协同,实施护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2 院校“双主体”协同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探索

2.1 建构立制,共建“天使学院”,创新“双主体”育人机制

成立由学校校长、医院院长、卫生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天使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运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事宜,下设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办公室(挂靠医院护理部),设专职管理协调员,重点协调院内教学实施运行等工作;现代学徒制教研室(挂靠在护理系),设专职组织协调员,重点协调学校教学实施运行等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工作例会,并针对学徒培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形成由下设职能部门跟进处理的决议,敦促解决协调。学校医院共同制定了适合护理专业及行业特点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各项标准与制度,如“学校教学标准”、“医院教学标准”、“师傅聘用标准及管理规定”、“专业教师选拔标准管理规定”、“学徒选拔标准”等,实现了院校双方在教学内容、时间、空间以及师资上的最佳分工。

2.2 优先招工方案

学校医院共同制定优先招工方案,共同选拔学徒,签订“院校合作协议”、“学生——学校培养协议”、“学徒——医院师傅协议”,考核合格,医院优先录用,保障学校、医院、学徒三方权益。

2.3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创新

2.3.1 实践“护教融合、护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采取“1+1+1”的人才培养具体形式,第一年,在学校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开展专业基础技能项目训练,着重医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基本医学素养养成的学习;学徒利用业余时间去医院认识性见习,感受医院文化氛围,增强对护理专业和医院的感性认识和融入感;定期召开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讲座,稳固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兴趣。第二年,在医院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医院真实的情境是最好的“实训中心”,在临床师傅指导下,边学边实践,教学做一体,促进专业技能的养成;开设医院文化课程,将医院的职业环境及文化氛围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加深对医疗环境及护理工作的理解;学习、工作、生活均在医院,与师傅“朝夕相伴”,感知师傅的职业魅力,促进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养成。第三年,医院内动态轮岗实习,开展岗位综合技能项目训练,医院内实行多岗迁移、动态轮岗;并将医疗公益活动及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第二课堂,师傅带领学生参与各类义诊惠民活动,增强职业荣誉感;鼓励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自行组织力所能及的健康咨询及知识宣教等活动,提升职业价值感。

2.3.2 基于护理岗位需求,搭建学校—医院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与课程改革

经过前期调研论证,在天使学徒制领导小组指导下,学校和医院专家就“天使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多次论证,对护理临床岗位工作任务及能力进行分析,并充分考虑护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形成了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技术课程模块、轮岗实践课程模块、人文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各大模块课程的建设开发中,充分考虑院校双方在师资、实训环境等教学资源中的优势,形成专业基础课程建设学校为主(学校课程),人文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医院为主(医院课程),专业技术课程模块、轮岗实践课程模块院校共建(院校共建课程)的基本建设思路,搭建了学校课程—学校医院课程—医院课程的课程框架。专业基础课程建设除必须、够用外,应充分考虑到高职护生后续的职业生涯发展,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性”。

发挥双主体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上的作用,院校双方共同建设开发专业技术课程,制定现代学徒制护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紧密围绕临床各科岗位护理工作任务、能力要求及职业素养要求,并及时融入行业的新标准、新技术,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专业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中,充分利用医院的职场环境,收集第一手“资料”,将医院护理工作中的一个个“护理个案”,整合设计成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及综合能力训练项目,形成了天使学徒制岗位综合技能训练案例库;共同实施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院校专兼教学团队依据最新的行业操作规范蓝本,利用医院真实的职场环境,拍摄了护理基本技术系列操作及专科护理操作共计100余项,同时,将护理操作中的重点及难点内容开发成微课等,完善信息化教学资源,不仅用于天使学徒的教学,部分内容还共享于泰州人民医院新护士岗前培训。

护理是科技和人文的结合,加强护士人文修养成为各家医疗卫生机构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加强护士人文教育成为护理教育界的共识。充分利用泰州市人民医院悠久的医院文化、护理文化,医院开发建设了人文素质拓展课程“医院文化课程”,包括职业素养、护理安全、职业生涯指导、医院文化展示四大单元,同时,将医疗公益活动及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第二课堂,让护生感受医院护理文化传承,自觉规范职业行为,增强职业荣誉感、价值感。

2.4 建成“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三导师”团队

“师傅”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院校双方本着培养优秀护理人才的共同目标,制定了“师傅选拔及管理规定”,明确职业导师、医院师傅、学校导师的各自职责,以及三导师的选拔、培养及考核、奖惩等规范。通过“荐-选-培-淘-聘”的形式,建成了由职业导师、医院师傅、学校导师组成的天使学徒制“三导师”专业教学团队。

聘请泰州地区护理行业的大师名家担任学徒的职业导师,指导学徒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介绍医疗行业的从业环境、法律、法规等,帮助学徒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以积极正向的心态面对当前较为复杂的医疗大环境。

医院师傅负责学徒在医院期间的专业技术课程学习及顶岗轮岗实践。依照“师傅选拔及管理规定”,对师傅的学历、职称及工作经历等方面的要求给予明确规定,先在医院发布报名公告,然后按照具体工作岗位的不同进行分组选拔,大内科组、大外科组、妇儿组、急危重症组,通过说课、微型授课比赛等形式择优选拔出不同护理岗位背景的师傅进入最后的面试环节,最终择优选拔出有不同护理岗位背景的医院师傅,组建成有“内、外、妇、儿、急”背景的医院师傅队伍。后续培养过程中,分批分次进行教学规范培训,如授课计划安排、教学设计、教案书写、试卷组织等,规范医院师傅的教学基本功。对于信息化教学,多次组织专项培训,如课件制作、超星泛雅课程网站建设与运用、微课的开发等。选拔优秀的医院师傅参加高端培训,建设周期内选拔了优秀医院师傅赴台北医学大学进行模拟医学及OSCE技能考核专项培训。鼓励并组织医院师傅参与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教科研活动,提升师傅的教科研能力。依照院校双方共同制定的“师傅管理规定”,每学年均对师傅进行考核,淘汰不合格的医院师傅。

学校导师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及生活,常规培训、考试等事宜的提醒,如大学英语考级、计算机考级,特别是在学徒进入医院的早期阶段,架起学徒与“临床师傅”沟通的桥梁,引导学徒与“临床师傅”的双向交流;同时,与临床师傅结对交流,在学校统一组织安排下,有计划地分批分次邀请临床师傅来校参与课程建设研讨会、专兼教学团队交流会等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校导师选拔按照学校“专业导师选拔规定”择优聘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青年骨干教师。分批分次选派学校导师去医院访问实践,顶岗工作,提升专业实践能力,通过和“临床师傅”共同参加课程研讨、教学研讨等活动,取长补短,提升综合素质。

2.5 建章立规,形成适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与监控机制

借鉴国内外相关院校现代学徒制日常管理的经验和做法,结合学院实际以及护理教育特点,构建了校企联合学徒选拔制度、学徒管理、导师管理、日常教学管理四大方面的制度,以保障学校、医院、学徒的三方权益,为校企育人提供制度保障。

学徒选拔制度,学生自主报名,院校双方联合面试及选择,并充分尊重院方建议,从将来在泰州人民医院等泰州地区医院就业的角度择优选拔学徒。

学徒管理,明确学徒的双重身份,在岗位上,他们必须严格遵守医院管理制度,接受医院护理部、科教处的管理,除接受岗位技能考核外,还应接受行为、品德进行考核;同时,他们又是在校学生,同样遵守学校的日常管理制度,按照学校的制度接受管理与考评。

导师管理,对选拔、培养、考核及奖惩均给予一定的规定,院校双方为了进一步激发医院师傅的积极性,基于以往实际工作中医院师傅业务工作忙,学徒培养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客观实际,院校双方均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制度,医院将学徒培养纳入医院职称评聘考核制度,提高护理人员参与学徒培养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在学院给予非学徒制班课时报酬1.5倍的基础上,医院再给予1:1的配套课时津贴,保证师傅的劳动所得。每学年,依据日常教学管理中的情况,院校均举行优秀师傅评选,同时,不合格的师傅给予解聘。

日常教学管理制度,着重对天使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文件规范、课程考核、顶岗实践等人才培养核心要素制定了详细的规则,以确保教学效果,保证学徒培养质量。同时由于医院学徒学习实践与校内学生学习实训在教学场所、教学情境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日常教学管理给予一定“柔性”,比如教学组织形式、上下课时间等均给予一定的“弹性”。成立了由泰州地区护理行业大师、医院护理部主任、医院护理骨干、分院教学院长、骨干教师等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小组,开展学徒评教、师傅评学活动,并召开学徒座谈会、师傅座谈会、师徒座谈会等听取师傅及学徒双方对于学习、工作、生活的意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实施中,校企共同组织教学,有完善的教学(授课)计划、教学进程安排、实习实训计划、岗位轮训计划等,教学有序、管理严密、成效明显,创新评价,制定学生成长手册。

现代学徒制过程管理是控制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天使学院”通过制定《驻点教学实践手册》,明确了实践内容、实践标准、实践记录规范等,并通过周记的形式,详尽记录学徒轮岗实践的“操作技能”,“实践体会”及师傅评价,成为师傅教学的标准,衡量学生实践能力养成的蓝本。针对学徒培养中最重要的师徒关系,制定《师徒联系手册》,作为师徒日常交流的记录本,记录师傅对学生学习、生活及实践方面的指导,以及学徒在医院学习、生活及实践的体验,使之成为衡量师傅“言传身教”的重要依据。

3 思考与展望

3.1 平等理念

当前校企合作博弈中,校企合作的双主体地位不平等,过于突出职业院校的主体性,忽视企业的主体性,企业的主体地位不彰显,企业的积极性自然无法提升,校企合作就无法深入[1]。因此,“平等”的理念尤其重要,学校、企业均是办学的主体,合作中,要注重两者之间权利义务的平衡,体现合作的诚意与相互尊重。

由学校校长、医院院长、卫生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天使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运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逐项事宜,和泰州市人民医院合作共同选拔学徒,考核合格的学徒,医院优先录用,“选人”、“用人”上充分尊重院方的意见;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尊重院方及行业专家意见,围绕岗位能力需求,开发课程及教学资源,培养医院喜欢和岗位需要的人才。

3.2 共赢理念

共赢是发展基础,共赢就是共生[1]。通过学徒培养,录用合格学徒,解决了医院“新护士培养难”的问题;通过学徒培养,院校共同培养了一支素质全面的临床师傅队伍,有力增强了临床护士的带教能力、科研能力,带动了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有力彰显了医院的“教学功能”;通过共同建设课程,开发的课程教学资源不仅用于天使学徒的教学,部分内容还共享于泰州人民医院新护士岗前培训。

猜你喜欢
双主体学徒师傅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花火彩版A(2021年3期)2021-09-10 07:22:44
金光现代学徒班感恩教育的实践
魔术师的学徒
只会一种
三月三(2017年6期)2017-07-01 08:13:42
只会一种
三月三(2017年6期)2017-07-01 07:25:42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课程考评模式研究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1:54:10
基于“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电力电器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论《学徒的神仙》的叙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