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蓉
摘要:虽然我国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明显的问题。这极大地阻碍了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小组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单一阅读教学全覆盖的僵局。以往的阅读教学,与我国目前提倡的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不谋而合。群文阅读是在改革传统阅读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对现阶段语文教学理论的大胆创新。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应用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引入小组阅读的意义
(一)语文课程新理念、新目标的有效实践
虽然高中语文教案中写有教学目标,但实际上教学目标并没有真正明确。有些课程甚至不能体现课程教学的基本立体目标,更谈不上语文核心素养等新概念的实践,并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学中使用的教材都是单一的文本形式。虽然每个单元都有单元主题,但教师的教学受传统单一阅读的影响。往往局限于单篇文章,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只能带来附带的教学知识。不能抓住某一具体方面进行深入讲解。将小组阅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大大拓宽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时空。有效地鼓励学生走出有限的课堂和教材,进入更广阔的汉语世界从而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加系统化、高效化。
(二)改进以往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缺乏系统性。高中阅读教学整体上没有教学设计和实施。高中的教学往往是随机的。而高中的老师往往是按照高考点一分一分的复习,教学模式僵化,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教师的教学,都处于一种心平气和的状态。小组课文阅读教学引入后,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自身的语言学习。抓住不同知识点和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时摒弃不再适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在一个主题的牵引下组织多篇课文,并实现不同知识点的串联。将高中语文学习构建成系统有序的教学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養。
(四)切实打造高效阅读课堂。
语文课程教学内容较多,但安排的教学课时较短。这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在高中语文课时安排上,课改后的课时明显少于课改前。但课程内容并没有相应减少,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讲授了大量的教学内容。这使得许多语文教师难以应付,甚至难以完成教学计划,更谈不上开展阅读教学了。而群文阅读的引入,则是同时进行多题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多层次思考,多方面应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组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阅读文本的速读
与单篇阅读相比,小组阅读具有多篇文本的特点,阅读材料显著增加。这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都是一种挑战,也会引起学生阅读习惯的相应变化。在单篇阅读模式下,学生往往进行精读、慢读,注意细嚼慢咽。而在学校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的范围很小,主要局限于课本。更多时候是为了应付考试进行记忆学习,这在高三阶段表现得更为明显。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阅读往往是碎片化的,训练的也是浏览、默读、略读等快速阅读形式。组文阅读主要要求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多篇文本,不要求精细理解。注重学生如何学会在大量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主要采用略读的形式。默读、速读等,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母爱相关主题时,在此基础上,我仔细阅读了《麻雀》,并将其与《母爱》进行了比较。学习如何表达对比。他很快就偷完了谷物和牛奶。并感受到母亲为孩子牺牲的细节描述所带来的震撼。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快速阅读的方式,学会从阅读中总结,在阅读中欣赏。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二)理解文本内涵
阅读是通过阅读认识本质的学习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课文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小组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不是对文章内容的简单机械的理解和翻译,而是一种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飞跃,是建立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是在认识过程中的。感受文本的内容,使自己的理解与文本形成对比。这是在主题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本来实现的。
(三)对文本进行广泛比较。
学生在阅读时,会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感受,自然地从文本内容中延伸出来,形成对比。这是小组阅读过程中最基本的阅读思维方式,是一个开放的阅读过程。在文本的外延对比过程中,我们可以识别出文本的风格、语言特征和内涵。既要比较相似之处,又要比较不同之处,既要比较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差异,也要比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和学生的阅读体验。比如在学习六国论相关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对苏洵、苏辙、李桢的《六国论》以及阎文峰的《六国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进行学习对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出四篇文章在写六国灭亡时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三、总结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阅读的应用不仅能有效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更加灵活,大大提高了阅读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廖聪文.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应用探究——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56.
[2]王秀莉.“四导一评”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 用——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 坛旬刊,2015(15):75-76.
[3]高伟红,艾新文.高中语文微课的设计与开发——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7(5):40-42.
[4]朱玉静.浅析语文课堂中教学情境的设计与调整——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情境设计为例[J].学周刊,2014(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