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患者行针灸加牵引配合颈椎康复操的应用研究

2019-01-18 05:14:52王娟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36期
关键词:椎动脉颈椎病颈椎

王娟

颈椎病也被称为颈椎综合征,它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类颈椎炎、颈椎神经根综合征以及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其属于退行性病理变化为基础的疾病[1]。主要原因是颈椎处于长期劳损、发生骨质增生,颈椎间盘出现脱出、韧带加厚,导致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是椎动脉受到挤压,进而发生一系列的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颈椎病依据受损组织与结构的不同分为颈肌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五大类。颈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颈椎间盘衰退以及其继发性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诸如椎节失稳、松动现象;髓核凸出或是脱出;形成了骨刺;韧带加厚、继发性椎管发生狭窄等,对其邻近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进行了刺激或是压迫,进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2]。一旦患该疾病,对患者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均带来影响,患者正常活动受到影响。临床中对颈椎病进行单一疗法通常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易反复,患者身心受到影响。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08例,采取针灸加牵引配合颈椎康复操治疗办法,临床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治疗的颈椎病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4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2)颈项部位活动受到限制,发生骤然性疼痛或是长期疼痛;(3)经物理检查患者颈项部位软组织有肿胀现象,肌张力较显著,斜方肌肌腹处按压痛感明显;(4)颈部位置活动受限制,患者无法自如地进行前后伸展、左右侧屈旋转运动;(5)X线片检查显示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生理弧度消失、直线或是形成角影像。排除标准:(1)存在肿瘤、骨髓炎以及颈椎骨质疏松症患者;(2)存在其他重要脏器类疾病患者。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针灸加牵引治疗方案,治疗时间1个月;试验组患者采取针灸加牵引治疗并配合颈椎康复操方案,治疗时间1个月,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2.1 针灸疗法 患者呈俯位或是卧位或是坐位,将针刺部位暴露在外以便于取穴位,主要穴位包含大椎穴、颈2~7段夹脊穴、风池穴、百汇穴、太阳穴以及后溪穴。根据患者不同症状增加或减少配穴,配穴主要包含肩外俞穴、曲垣穴、秉风穴、天宗穴等[3-4]。操作时以毫针针刺以上各穴位,针刺过程中主要以患者出现酸、麻、胀、坠感,针刺患者有针感后,再使用平补平泻手法,电针设置合理密波,刺激量设置为中等程度,治疗时间为每10分钟针刺1次成功后并保留约30 min,每天进行1次针灸治疗,每10次为一疗程,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选择疗程次数。

1.2.2 牵引治疗 患者取坐位并保持以舒适为主的位置,让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依据患者颈椎增生的状况以及是否存在神经压迫的症状,选择其中立位将颈椎部牵引[5]。牵引重量控制在5~8 kg,以患者耐受为主。治疗时间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而定,每次进行20~30 min,每日进行治疗1次,每10天为一疗程,可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选择疗程次数。

1.2.3 试验组除针灸加牵引外,配合颈椎康复操,颈椎康复操具体方法如下:

1.2.3.1 头部运动时患者取站立位,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头部保持正立位,进行往前低头、往后仰头、左右摆动头部的小幅度运动,将每个动作重复进行8次,坚持运动时间约5 min。

1.2.3.2 肩部运动时患者取站立位,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将双肩自然上提,并向前方和向后方做旋转运动,循环约 5 min。

1.2.3.3 抗阻头部运动时患者取站立位,将双手扣于头顶增加头部负重运动,将头往后仰时则双手往前扳,将头往前倾时则双手往后扳,每个动作进行6次重复操作,持续约5 min。

1.2.3.4 颈部运动时患者取站立位,头部进行环绕运动时以顺时针或是逆时针方式持续运动,持续约2 min。颈椎康复操14 d为一疗程,至少连续进行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1)对针灸加牵引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主要参考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疗效评定》。治愈是指头痛、眩晕、耳鸣、体位性猝倒、上肢麻木、颈部冷痛感等原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颈部肌力和颈、肢体功能达到正常水平,能正常参与劳动和工作。好转是指头痛、眩晕、耳鸣、体位性猝倒、上肢麻木、颈部冷痛感等原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颈部肌力与颈、肢体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复发率较低。无效是指患者原有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显著改善状况。总有效=治愈+好转。(2)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峰力距、平均功率、关节活动功能、疼痛(VAS)情况。颈部肌力学指标使用美国Biodex等的肌力评估训练系统System4予以评估。疼痛情况使用VAS评估表予以评估,用0~10分表示疼痛的不同程度,无痛0分,剧痛10分,分值越低,代表疼痛度越低,反之则更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32例,女22例;年龄38~70岁,平均(50.15±4.62)岁;病程1个月~13年,平均(4.86±1.51)年;脊髓型14例,椎动脉型11例,神经根型9例,交感神经型8例,颈肌型7例,综合型5例。试验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40~72岁,平均(51.55±5.06)岁;病程1.5个月~12年,平均(5.02±1.45)年;脊髓型15例,椎动脉型11例,神经根型10例,交感神经型7例,颈肌型6例,综合型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一定可比性。

2.2 两组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0,P=0.035<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例(%)

2.3 两组峰力距、平均功率、关节活动度、VAS疼痛评分对比 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后,试验组患者的峰力距、平均功率、关节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V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颈肌力学指标与VAS评分对比(x-±s)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伏案的时间过长,导致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已经成了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颈椎病目前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多见,并且相关的报告显示该疾病还在年轻化,目前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职业疾病之一[6-7]。颈椎病是颈椎长期处于劳损状态导致骨质增生,或者椎间盘突出导致韧带增厚以及神经根或者是椎动脉受到压迫。目前在临床上治疗颈椎病的手段较多,无论是中西还是西医方面都有着较多的方法,但是相关研究报告显示,西医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不如中医治疗。中医在治疗颈椎病时主要运用两种手段,一种为推拿治疗,一种为针灸治疗。但是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以及查阅相关的文献发现,无论是单一的使用针灸还是推拿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在此基础上有学者提出了针灸联合推拿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额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和提高患者的预后[8-9]。

颈椎病在临床上主要分为交感神经型、脊髓型、神经根型以及椎动脉型这四大类。在四大类型的颈椎病中,椎动脉型颈椎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该种类型的颈椎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椎动脉、椎动脉附近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到椎间盘的长期压迫,导致椎基底动脉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最终导致精气不能正常运行,而使脑组织出现供氧不足的情况,在临床上主要的表现症状为头痛、头晕、肩颈疼痛,严重者甚至出现呛咳、吐字不清以及失明耳聋的情况[10-11]。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时间长且症状较难缓解,常常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采用手术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的风险过大,因此在临床上常使用中医药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目前使用最多的就是针灸与推拿[12]。

针灸疗法作为极具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能够调整阴阳、舒经通络、祛风散寒,针灸疗法通过对患者的穴位进行有效刺激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针灸疗法对患者的损伤较小[13]。针灸疗法主要是使用毫针对穴位进行针刺从而改变经络中气的流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以及四肢障碍。推拿治疗是一种物理疗法,推拿可以使椎体移位情况得到好转,同时还可以缓解关节肿胀现象并对血液循环条件进行改善,最终使患者恢复健康[14-15]。推拿具有消肿止痛、舒经通络以及活血散瘀的功效,推拿医生主要通过一指禅推、滚、揉、拿等手法对颈部肌肉进行治疗,以此缓解颈部肌肉痉挛,接着再使用拉、伸、牵、引、扳等手法对错位关节以及错位组织进行修复,最终使血气通畅,经络顺接。在使用推拿治疗的过程中,推拿力度应当由小至大,循序渐进,避免由于突然的用力造成血管的损伤[16]。推拿治疗能够使颈椎恢复到正常情况,使颈椎小关节的紊乱情况得到好转,同时增加血流量,使颈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

在使用针灸联合推拿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主治医师应当合理控制力度,并且保证动作尽量做到轻柔,严禁进行粗暴推拿,避免由于医师的用力过猛导致的脊髓以及脊柱的损伤[17-18]。在推拿的基础上予以针灸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肌肉放松,避免由于肌肉过于紧张而导致的损伤,同时针灸治疗联合推拿治疗还能够使脊髓、突出物以及颈神经根之间的关系有所缓解,最终使颈椎病患者的颈部血液得到充分循环,同时联合治疗针灸疗法还能够帮助患者实现活络经脉、活血化瘀,使颈椎病患者的预后得到进一步改善[19-21]。

在本次的研究中,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较对照组更低,血液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更好,且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临床上对颈椎病患者使用针灸加牵引配合颈椎康复操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疼痛度,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椎动脉颈椎病颈椎
颈椎不能承受之重
大自然探索(2024年1期)2024-02-29 09:11:26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40:00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34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基层中医药(2021年2期)2021-07-23 01:41:44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游泳 赶走颈椎病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0-27 03:10:46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基层中医药(2018年9期)2018-11-09 01:20:40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