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 魏雯雯 罗婷
新入院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具有自身的特点,其面临着环境与工作的适应、技术的学习与经验的积累等多方面问题,因此新入院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与工作质量提升一直是干预的重点。临床中关于新入院医护人员的工作管理研究多见,关于不同管理模式对其工作各个方面的影响研究均可见,其中6S管理模式对新入院医护人员的管理效果较受肯定[1],但是关于6S管理模式对其工作状态与工作质量的细致影响研究少见。因此本研究就6S管理模式对新入院医护人员工作状态与工作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与观察,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5月的70名新入院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名。纳入标准:年龄20~30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新入院的医护人员。排除标准:其他医院转入的工作人员;存在焦虑抑郁情绪者;存在离职倾向者;因各种原因不能全程完成研究者。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且研究对象均对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对新入院医护人员进行医院相关工作的介绍、注意事项及流程的培训,同时对入科后的工作细节及特点进行细致告知,并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细致告知与实践。
观察组则进行6S管理干预,以6S理念为依据制定管理干预措施,其中6S分别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及安全等6个方面,其中整理为将工作区域的物品按照有用(需留存)及无用(不需留存),留存物品进行整理规范;整顿主要为对门诊及大厅的状态进行规整,将工作场所的功能进行规范,应用物品做到有序便捷,节省工作时间,提升工作效率;清扫为保持工作场所的洁净温馨,为患者及医护人员自身创造良好的就诊与工作环境;清洁为制定相关的考核标准,对诊疗区域、用品等保持清洁状态,无菌物品注意时间及清洁度等,同时注意维持清洁状态;素养为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素养,规范诊疗中的用语、行为及其他相关内容,并以提升共组质量为目的制定相关的规范,规范医护人员的诊疗行为;安全为提升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行为,保证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安全状态,同时改善其安全重视程度。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的管理前后的工作状态(工作成就感和工作压力)与工作质量。(1)工作成就感:采用工作成就感量表进行评估,量表中的评估问题为24个,其主要为工作成就感相关的工作关系、职业发展、工作待遇及工作内容等4个方面,分值越高表示工作成就感越高[2]。(2)工作压力:以视觉模拟评估法进行评估,评分范围为0~10分,由医护人员根据自身的工作压力感受从中选取代表性的分值,其中0~3分、4~6分与7~10分分别表示工作压力轻微、中度及重度[3]。(3)工作质量:根据医院相关工作标准,主要为医护各个方面的标准为依据进行评估,由医院管理人员组成评定小组,每个方面的分值设定范围为0~100分,其中 90~100分、80~89分与 0~79分分别表示工作质量优良、一般及较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中,男20名,女15名;年龄20~29岁,平均(24.6±2.8)岁;其中医生20名,护理人员15名;文化程度:大专5名,本科15名,硕士及以上15名。观察组中,男21名,女14名;年龄20~30岁,平均(24.8±3.0)岁;其中医生19名,护理人员16名;文化程度:大专5名,本科16名,硕士及以上14名。两组医护人员性别、年龄、职位及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管理前后的工作成就感比较 管理前两组的工作成就感评估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的工作成就感评估结果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管理前后工作压力比较 管理前两组工作压力评估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工作压力评估结果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管理前后工作质量比较 管理前两组工作质量评估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工作质量评估结果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管理前后的工作成就感比较[分,(x-±s)]
表2 两组管理前后的工作压力比较 名(%)
表3 两组管理前后的工作质量比较 名(%)
新入院医护人员不仅面临工作程序的掌握及工作经验的积累,且对环境与角色的适应等多方面也存在较多重点难点[4-6]。而新入院医护人员的适应阶段关系到后期工作的开展与工作质量的状态,因此对于新入院医护人员进行管理干预的过程中,有效的管理方式成为临床工作重点之一[7-8]。另外,工作状态(工作成就感和工作压力)与工作质量作为评估医护人员综合工作状态的有效方面,对新入院医护人员进行上述方面状态的改善意义较高。临床中与医护人员管理相关的研究多见[9-11],其中6S管理模式作为在医护人员管理中可见的一类管理模式,其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及安全等6个方面,通过全面的管理对医护人员进行干预,对医护人员的工作习惯、素养及安全意识等综合方面进行了干预[12-16],因此应用效果值得肯定的基础上,对医护人员尤其是新入科医护人员综合工作状态的影响研究未见[17-20],因此认为对本方面的探究意义较高。
本研究就6S管理模式对新入院医护人员工作状态与工作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与观察,结果显示,6S管理后的医护人员,其管理后的工作成就感、工作压力与工作质量评估结果均好于常规管理的医护人员(P<0.05),说明6S管理模式更有助于新入院医护人员综合工作状态的改善,进而肯定了6S管理模式在新入院医护人员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分析原因,笔者认为与6S管理模式从环境、认知、工作、素养及安全认知等多方面对医护人员进行管理干预有关,因此医护人员树立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并提升工作质量,为临床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有效的基础。综上所述,6S管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新入院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与工作质量,在新入院医护人员中的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