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转诊急诊PCI中应用微信的Meta分析

2019-01-18 05:14:52姜峰林许玲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36期
关键词:心梗心血管心肌梗死

姜峰林 许玲

心肌梗死是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多为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糜烂、内皮损伤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脉急性持续完全闭塞,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从而导致心肌细胞缺血、损伤和坏死过程的综合征[1-4]。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需要争分夺秒,其目的一是救命,尽可能不要浪费时间,做PCI植入支架;其二有效的诊治可以减少其后心力衰竭发生率。诊治心梗不仅仅依靠支架、药品,记得强调“时间是心肌细胞”老话。不仅要救命,还得减少心衰才是诊治目的,各个地区医院建立胸痛中心的初衷也在于这里。2011年开始微信成了最基本的社交媒体,搜索数据库,发现不少关于微信用于诊治心梗争取时间的案例,故做了前人的成果汇总Meta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文献 检索2011年1月-2018年1月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主题检索“微信、心电图、心肌梗死”,下载论文阅读后,分别纳入微信组和对照组,以心血管事件(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心脏骤停、死亡)、进入医院到首次球囊扩张(door to balloon,D-to-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irst medical contact to balloon,FMC-to-B)时间为结局指标。

1.2 排除文献 排除重复发表的文献、病例报告、综述、评论或讲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制作森林图,汇总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若I2>50%,P≤0.1,说明纳入研究间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反之研究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最终纳入6篇文献[1-6],共1 345例急性心肌梗死做了急诊PCI(部分心梗患者未做PCI,给予溶栓处理),其中微信组840例,见表1。以心血管事件为结局指标纳入4篇[1-2,5-6],采用固定效应模型(I2=46%,P>0.05),微信组心血管事件少于对照组 [OR=0.50,95%CI(0.35,0.70),P<0.000 1],见图1;以D-to-B时间为结局指标纳入4篇[2-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I2=97%,P<0.05),微信组D-to-B时间少 于对照组 [SMD=-37.89,95%CI(-61.98,-13.79),P=0.002], 见 图 2; 以 FMC-to-B 时 间为结局指标纳入3篇[2,4,6],采用随机效应模型(I2=97%,P<0.05),微信组 FMC-to-B时间小于对 照 组 [SMD=-44.92,95%CI(-69.96,-19.88),P=0.000 4],见图 3。

表1 纳入一般情况

图1 心血管事件Meta分析森林图

图2 D-to-B时间Meta分析森林图

图3 FMC-to-B时间Meta分析森林图

3 讨论

我国二级医院住院患者心肌梗死女性死亡率为 13.2%,男性为 5.9%(P<0.05)[7-8]。冠状动脉闭塞20 min后自心内膜向心外膜呈进行性损害直至坏死,闭塞40 min后坏死面积约为总面积的30%,3 h约为 50%,6 h约为 70%,24 h约为 80%,如于冠状动脉闭塞3 h内恢复有效再灌注可使50%以上的心肌免于坏死[9]。目前我国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指南均强调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模式为“急诊-心内科-导管室”。绿色通道绕开CCU,由急诊抢救室直接转运至导管室,简化了院内流程。D-to-B 时间从 90 min缩短至 60 min,患者死亡率降低0.8%,缩短至30 min时死亡率可在原基础上再降低0.4%[4]。基层医院通过微信激活导管室将STEMI患者直接转运至导管室可明显缩短首次医疗接触至器械(FMC2D)时间和门器械(D2D)时间,提高FMC2D达标率[9]。相对于投入百万元建设区域心电图远程实时传输系统,应用微信群传输心电图,无须额外设备、资源投入,无须专人检测,简单可行[5]。而且微信已经成为在中国最广泛、最经常使用的社交媒体,融入了许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各种与健康有关的信息可以在微信发现[10]。绕行急诊行急诊PCI治疗有利于缩短FMC-to-B、D-to-B时间,改善预后,同时安全,风险可控[11-14]。本研究结果显示,微信组的心血管事件、FMC-to-B、D-to-B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研究结果一致。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重点减少对高龄、患有糖尿病、居住在农村患者的抢救流程,同时积极认证胸痛中心,减少需PCI手术的患者转运时间[14]。

药物方面,替罗非班成绩显著。研究发现,替罗非班联合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I、BNP水平,降低心肌损伤程度,促进心功能的恢复[11]。李冀等[12]研究发现,与PCI术前静脉注射相比,PCI术中冠脉内注射盐酸替非罗,可提高术后患者心肌灌注水平的效果,有助于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李景隆[13]研究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梗死冠状动脉血流,减少患者术后的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率。

心梗后即使命保住了,未能及时挽救更多心肌细胞,心力衰竭随之而生,治疗计划由心梗诊治向心衰诊治。年龄、糖尿病、前降支、梗死血管闭塞时间、侧支循环不良、边支血管闭塞和损伤,造影剂、血容量增加、再灌注损伤、缓血流、无再流也是引起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15]。

综上所述,微信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转诊急诊PCI中节约了时间,降低了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又一次印证了“时间就是心肌”。

猜你喜欢
心梗心血管心肌梗死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心梗突发的九大不典型“求救信号”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祝您健康(2019年10期)2019-10-18 01:29:28
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在急性心梗中预测死亡风险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